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合同纠纷中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寻找并确证合同纠纷中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的考量的指标。方法回顾性收集合同纠纷中精神障碍民事行为能力评定案例中被鉴定人相关资料;对所提炼民事行为能力评定应当考量的6项指标,即处境认识、争端理解、结果认识、信息利用、环境功能和决定交流进行评定与分析。结果纳入与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评定相关的合同纠纷案例56例,所有案例中民事行为能力均实行三级划分,即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合同类型主要集中于两类,与房屋相关合同38例,劳动合同14例。经统计发现各考量指标与专家鉴定结论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0.703~0.834,6项指标内部相关性高,相关系数0.712~0.877。结论合同纠纷中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可实行三级划分,上述6项指标对精神障碍者的民事行为评定具有较强代表性,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展民事行为能力评定标准化和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定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量表,并探讨其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的适用性。方法将民事行为能力的考量指标进行细化,经讨论、咨询专家后确定量表条目,按照评定逻辑顺序排列并完成操作手册,形成评定量表。在四家司法鉴定机构试用量表。结果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量表共有14个条目。共纳入202例样本,根据专家意见划分为完全、限制和无民事行为能力3组。3组量表总分分别为2.32±2.45、11.62±4.01、25.02±3.90,两两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全量表Cronbachα为0.9724,分半信度检验中两分半量表间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r=0.9729,P=0.000);各条目与总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在0.643~0.882(P=0.000)。量表得分结论与专家意见的分组结论一致性较高(κ=0.841,P=0.000)。7个因子被有效纳入判别方程,92.6%的样本回代划分正确。结论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对精神障碍者的民事行为能力进行有效分类。  相似文献   

3.
民事行为能力评定案例逐年增多,相关研究却相对匮乏,尤其目前国内尚未见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标准化评定相关研究。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及其评定分级,然后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民事行为能力评定的考察项目,最后从心理测量学角度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证了制定民事行为能力评定量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标准化评定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行为能力评定案例逐年增多,相关研究却相对匮乏,尤其目前国内尚未见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标准化评定相关研究。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及其评定分级,然后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民事行为能力评定的考察项目,最后从心理测量学角度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证了制定民事行为能力评定量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性自我防卫能力评定量表在非精神发育迟滞精神障碍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收集性自我防卫能力评定案例87例,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按照精神障碍者性自我防卫能力评定量表(CapacityofSexualSelf—defenseAssessmentScale,CSSAS)进行评分,并与专家鉴定意见进行比较。结果按照专家鉴定意见分组,有性自我防卫能力组、性自我防卫能力削弱组和无性自我防卫能力组的CSSAS评分分别为5.97±5.83、32.22±10.15、61.60±13.02,3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量表各条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59~0.91,全量表的Cronbachd系数为0.96,拆半信度Cronbach理系数分别为0.94和0.91,两部分的相关系数为0.94。按照原始界值分,量表评定结果与专家鉴定意见的Kappa值为0.32(P〈0.01),重新划定界值分后.两者的Kappa值为0.84(P〈0.01)。因子分析共提取2个因子,方差解释率分别为46.15%和28.93%,判别函数回代94.30%的样本被正确划分。结论CSSAS可应用于非精神发育迟滞精神障碍患者的性自我防卫能力评定,但应重新修订界值分和因子的权重。  相似文献   

6.
夏江皓 《法学》2023,(9):96-110
《民法典》对原《婚姻法》婚姻无效制度的修改使无结婚行为能力的精神障碍者缔结的婚姻效力成为法律难题。结婚行为能力区别于民事行为能力,主要通过当事人的法定婚龄和理解判断结婚行为的心智状况予以界定,后者关涉精神障碍者缔结的婚姻效力问题。基于兼顾成本与准确性的考量,精神障碍者的结婚行为能力宜采取以民事行为能力为参照的“直接对标”和“个案审查”相结合的双轨制认定模式,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障碍者无结婚行为能力,无须另行审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障碍者的结婚行为能力由法院在确认婚姻是否无效时进行个案审查。在《民法典》的规范体系下,应当通过目的性扩张的方法将《民法典》第1051条中的“未到法定婚龄”漏洞填补为“无结婚行为能力”,故此认定无结婚行为能力的精神障碍者缔结的婚姻无效。无结婚行为能力的精神障碍者一般不可能成为《民法典》第1054条中的过错一方。当事人的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行为可以诉诸一般侵权责任条款解决。在婚姻被认定无效后可类推适用《民法典》第1088条,精神障碍者可主张同居期间的家务劳动补偿。  相似文献   

7.
遗嘱能力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依法设立遗嘱以处分其财产的能力或资格。是众多民事行为能力中的一种.近年来精神障碍者遗嘱能力评定的案例呈增多趋势。本文首先介绍遗嘱及遗嘱能力的概念.然后对遗嘱能力的评定标准进行总结,主要是以Banks v.Goodfellow案例为基础制定的标准,包括理解遗嘱的性质和附加条款、对自己资产的基本认识、对自己可分配物品的认识、理解自己财产分配所带来的影响和不受妄想影响下分配财产,并归纳遗嘱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痴呆、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酒中毒、精神活性物质和不适当影响等。最后简要介绍了其相关的评定工具如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画钟测验和遗嘱定义量表。  相似文献   

8.
220例损伤导致精神障碍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损伤导致精神障碍损伤程度的评定标准。对 1986年 7月~ 2 0 0 0年 7月受理的精神损伤司法鉴定 2 2 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 :男女比例无差异 ;以中青年组居多 (占 5 5 % ) ;职业以工人、农民多见 ,损伤原因多为伤害和交通事故 (占 82 % ) ;鉴定时间以 1年内为佳。损伤与精神障碍间有直接因果关系者 110例 ,有间接因果关系者 6 9例 ,两者间条件相关者 35例 ,无相关者 6例。对有相关关系的 2 14例作损伤程度评定 ,重伤 91例 ,轻伤6 8例 ,仅就伤病关系作出评定者 5 5例。损伤导致精神障碍的损伤程度应具体案情具体分析 ;对颅脑外伤所致神经症的损伤程度评定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在器质性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司法鉴定中的运用。方法多中心收集73例被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器质性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完成量表评定,同时将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进行三级划分。结果小部分组、部分组、大部分组量表评定总分的平均分依次升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2.00±2.24、27.46±5.46、31.94±4.93;量表共15个条目与评定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从0.233至0.661不等;因子分析得到7个因子,能解释76.306%变异,判别分析结果表明68.5%的样本能被正确划分。结论精神病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内部构建合理,在器质性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司法鉴定中,其评定总分能有效反映三级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之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
精神病人民事行为能力评定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司法实践中,各种民事案件都可能涉及到行为能力评定的问题。从法学角度可归纳为:无效民事行为案件中的有关民事行为能力评定;有无诉讼行为能力(程序法要求)的评定;特别程序案件中认定精神病人有无民事行为能力。对总体民事行为能力评定,目前普遍认为适用“三分法”,即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对大多数涉及具体民事行为能力或诉讼行为能力的评定,有人认为只能采用有或无的“两分法”。我们认为,根据民法学理论、鉴定方法学和精神病人的现实情况,民事行为能力的三个等级不仅是针对精神病人所有民事行为能力,也针对其参与的某一具体民事行为。但由于民事诉讼法学明确将诉讼行为能力分为有诉讼行为能力和无诉讼行为能力,并认为限制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地进行诉讼活动,因此,评定诉讼能力还是以“两分法”为妥。  相似文献   

11.
民事行为能力评定案例逐年增多,相关研究却相对匮乏。然而司法人员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人员对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研究甚少。存在着相当多的概念的混乱与分歧。本文首先介绍了民事行为能力的诸多定义。并简要分析了民事行为能力与诉讼能力的异同:然后详细介绍了当前司法精神病鉴定中民事行为能力分级分歧:最后从法律依据。实践运用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对民事行为能力三级评定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2.
刑事案件精神病鉴定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东  程雷  孙皓  潘侠  杨剑炜 《证据科学》2011,19(2):193-215
本文以法律职业群体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专家为调研对象,就刑事程序中的精神病鉴定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运用访谈、问卷、阅卷、调取司法统计数据等实证研究方法对目前我国刑事程序中精神病鉴定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展开了研究.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司法精神病鉴定主体与鉴定管理体制,鉴定程序的启动,公安司法人员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对...  相似文献   

13.
“鉴定乱”的形成原因之一在于我国民事诉讼鉴定制度采用辅助法官判断能力和充实当事人诉讼攻击防御方法的双重目的之设计,其在现行司法鉴定体制下是一种合理性存在.具有增强当事人对抗性辩论功能的“鉴定乱”不仅没有对我国民事审判制度目标的实现造成实质性危害,反而有可能促进我国民事审判制度目标的实现.当下,我国民事诉讼鉴定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当事人辩论权进行有效性保护,以及因民事审判公信力不足而导致当事人对鉴定意见为认定事实基础的判决缺乏信赖.固然造成鉴定制度产生上述问题还有鉴定机构水平参差不齐、鉴定设备限制、鉴定技术标准不统一,鉴定人能力差异等原因,但建立平等、透明、公正的凝聚共识型民事诉讼鉴定制度更是当下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也是研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已被公认为全球性重大挑战。已经、正在,同时仍将对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梳理疫情下已实施的有关司法鉴定方面的做法、经验,分析涉疫情主要犯罪类型,开展司法精神医学远程鉴定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应关注其局限性,实施之前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5.
《Russian Politics and Law》2013,51(2-4):24-56
The practical task of forensic psychiatry, which is one of the subdivisions of psychiatry, is to give an expert evaluation, on assignment from investigatory agencies and courts, and to devise and recommend 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ocially dangerous acts by the mentally ill. Forensic psychiatric expert examination, like forensic medical, criminal, or any other type of expert examination, aids agencies of justice in establishing the facts in a case. Forensic psychiatric expert examination is called upon to assist the investigator and the court in determining whether an individual is a criminal or a legally irresponsible, mentally ill person; whether a person sentenced to a prison term should, because of mental illness, be released before his time is served; whether the investigator and the court may pursue the interrogation of a witness or victim with mental disorders, and whether the testimony of such persons may be used as court evidence. Such an expert examination is necessary in a civil suit in deciding the question of an individual's competence.  相似文献   

16.
The shaped-up experience of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expertise as applicable to civil and criminal cases and with respec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legislative acts was analyzed. Issues connected with composing a commission of experts, with the range of competence of forensic medical expert and of clinical practitioner, as well as with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the expert conclusions are under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17.
Psychologists who work in the civil forensic context are tasked with providing legal decision makers with sufficient valid and reliable data to aid them in deciding the penultimat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claimant has a psychological injury and whether that injury was the direct result of an event that preceded the injury. In May 2013, amidst a barrage of criticism from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released the long awaited fifth edition of its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DSM), oft referred to in legal and non-psychiatric contexts as the gold standard or bibl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Previous editions of the DSM have traditionally acknowledged the inadequacy of fit between the DSM and forensic environments. In its most current iteration, DSM-5 framers underscore the DSM’s utility in clinical and research settings, while also highlighting the level of forensic review that occurred in the vetting of DSM-5. Notwithstanding, (a) the vetting among forensic professionals and (b) the framers contention that the diagnostic categories are “concise and explicit,” the DSM-5 diagnostic categories, while perhaps fitting for the educational, clinical, and research contexts, just as its predecessors, are likely to lead to unexpected consequences in forensic contexts. Thus, it is incumbent upon psychologists serving as experts in civil forensic contexts to ensure that their findings are supported by data that are sufficiently reliable and based on sound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18.
司法精神病鉴定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卫东  程雷 《法学研究》2012,(1):163-178
近年来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曝光的若干典型个案凸显精神病鉴定的混乱状况。实证调研发现,精神病鉴定自身的特征——对象的复杂性、过程的回溯性、知识背景的跨学科性、手段的有限性与结论的主观性,影响到其客观性与可信度。目前精神病鉴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启动难、鉴定过程中医学与法学学科错位、诉讼权利保障机制欠缺、强制医疗制度带有行政化特征以及鉴定体制改革引发的问题。应当在坚持职权主义启动模式的基础上,对部分死刑案件增设强制启动机制,增设申请启动鉴定的上诉途径,细化启动考量标准;司法精神病专家与法律职业群体之间应当重新分工;应当增设被鉴定人由于鉴定导致人身自由被剥夺的法定强制措施以及在专家辅助人的帮助下对鉴定意见的质证权;强制医疗程序应当进行司法化改造并通过社会化途径加强执行能力;在鉴定管理体制上,应当取消现有鉴定主体限于医院的规定,恢复等级化的体系设置并建立鉴定人准入与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