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我不相信你,你们都是为政府服务的,肯定会向着政府说话!""你们无缘无故会来帮我调解?!"……电话就这样被挂断了。2019年10月28日13时,对于黑龙江省肇源县人民调解中心主任刘诏轩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时刻。在一起即将开庭的行政诉讼案中,面对当事人的不信任、不配合,刘诏轩长途跋涉、争分夺秒,从接手案件到调解成功用了不到48个小时,创下了一项由不可能变为可能的调解记录。  相似文献   

2.
近日在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主办的《岳成律师》杂志上,看到一位律师以《农村法治现状速写———某乡镇法庭庭审纪实》为题撰写的“办案随笔”,其中有个细节描写很有意思:(法官宣布开庭后,不停顿地宣布了四条法庭纪律以及十条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然后问双方当事人是否听清楚了)原告(女):你说啥?被告(男):我不知你说的啥意思。(法官不加理会,接着往下进行)法官:你们对法庭组成人员有异议么,是否申请回避?原告:啥叫回避?法官:就是你认为我不能公正审理本案,不想让我审你这个案子,我就得下去。原告:那我申请。法官:什么理由?原告:上次我来离婚你都…  相似文献   

3.
某日开庭后,法官与律师惺惺相惜,于是有了下面一番对话:法官:律师先生,你潇洒也。收了当事人的钱,在  相似文献   

4.
一、开庭前的工作 1、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予以告知,如果已经确定开庭日期的,应当一并告知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开庭的时间、地点。合议庭组成后,应当在三日内将合议庭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告知后,因情事变化,必须调整合议庭组成人员的,应当于调整后三日内告知当事人。在开庭前三日内决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王胜俊院长就有关审判文书中的差错举了2个例子,一个是某法院通知当事人2月30日开庭,还有一个是某法院通知当事人晚上零点开庭。听完之后,我思想上很受触动。俗话说:风起于青萍之末。小小的文书差错,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法》第40条规定,审判人员、书记员遇有三种情形之一的,必须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书面形式申请他们回避。审判实践中,通常是到开庭时,才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合议庭组成人员(或独任审判人员)、书记员回避的权利。笔者认为,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回避权利的时间,应在决定立案并确定承办人员后,不应待开庭时才告知。因为有的当事人对回避制度不了解,并且若当事人在开庭时申请回避的理由充分,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在开庭以前实际上已参与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这显然有悖于回避制度。因此,应在案件受理后,确定采用合议制或独任制审判,从着手接触案件伊始,就告知双方当事人审理该案的合议庭  相似文献   

7.
河南杨问:经济合同仲裁条例、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都规定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仲裁庭开庭前,应将开庭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但当事人委托的代理律师凭什么出席仲裁庭呢?本刊法律部答:当事人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是当事人在仲裁活动中享有的一项重要的权利。为了保障当事人进行仲裁活动的权利的实现,从而保障当事人实体权利的实现,在仲裁过程中,仲裁庭不仅要从各方面充分保障当事人参加仲裁活动权利的行使,也要充分保障其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的便利。虽然各仲裁法规中未明确规定仲裁庭在开庭…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代理婚姻案件中,一方当事人采取"走为上"的方式来应对另一方提出离婚请求或法院传唤、开庭的情况较为常见.在诉前、诉讼、诉后三个阶段都有体现--起诉之前的"走为上"1.搬出家门,另住他地当夫妻矛盾加深,不能共处时,有时会出现一方当事人主动搬离共同居住的房屋的情况.除了避免冲突以外,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便利与自己的情人约会.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许多法院制作的民事调解书或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在当事人达成的协议内容,即调解书的主文的前一段,往往都有"经审理查明"的表述。笔者认为,在有的调解书中不应写入"经审理查明"。法院的调解有开庭前的调解和开庭后的调解。为了节约司法成本并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司法实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事诉讼法理论与实定法上存在着"庭审必备"的误解,即认为只有开庭审理才是法院审理,只有开庭后作出的判决才堪称正当。"庭审必备"的刚性规则是源于庭审范畴的不当扩张,这既淡化了庭审对抗辩论的实质功能,也使大部分的开庭空有形式。我国的判决程序应从以庭审为必要,转变为必要时庭审,对于简单案件采取预判决的机制:法官直接根据起诉与答辩作出预判决,如果当事人对预判决的实体结果没有实质异议,则预判决发生效力;如果法院认为当事人的异议使案件有庭审的必要,则进一步组织开庭审理。为保障当事人不受诉讼突袭,预判决之前双方当事人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但要求一次、及时提出;当事人有通过提出异议而请求庭审的权利,但不诚信的异议将受到惩罚。  相似文献   

11.
《法学》1991,(4)
目前由于法律尚未规定经济、民事案件审理期限,致使这类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在时间上无限制拖延的情况十分严重。一是立案后迟迟不予开庭。有的拖延一年,甚至几年。二是案件在审理中审判人员随意决定延期审理,下次开庭遥遥无期。有的案件当事人左等右盼,总算盼到了开庭。岂料在庭审进行中审判人员借故宣布休庭,下次开庭时间另行通知,无期限的再次拖延开庭。三是案件庭审结束,定期宣判的,长时间不送达判决书。四是当事人上诉的案件,迟迟得不到二审结果。至于申诉案件的投诉则更是石沉大海、沓无音讯。发回重审的案件也因没有规定审理期限,迟迟不予开庭。  相似文献   

12.
一、直接开庭的依据直接开庭是从近年来的民事审判实践中概括得出的一种审判方式,是指对具备一定条件的民事案件,不先行调解,就依照民事诉讼法的开庭程序直接开庭审理。直接开庭的审判方式有别于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先行调解的审判方式。先行调解的审判方式是指先对当事人进行调解,也叫庭前调解,只有在调解不成而又必须审结案件时,才正式  相似文献   

13.
今天正赶上值班,这可不同于一般性质的值班,这个班大家抢着值,因为它叫"无争议离婚案件"的值班,意思是说如果有两个当事人对离婚问题商量好了,就可以一并到法院解决,我们则只是按简易程序出个法律文书就行。所以这样结一个案子远比开几个庭、跑出去调查、写复杂的判决书、承担错案追究责任风险的结一个案子容易。我们庭里大概1个月每人才能轮到一次。每到这一天,法官都倍感轻松,当事人气氛和谐也带出我们的好心情,毕竟没有开庭时的高  相似文献   

14.
在立法上,我国民事二审审理方式以开庭审理为原则,以径行裁判为例外。随着大量民商事案件上诉,大多数上诉案件进入开庭审理的程序,二审法院压力倍增,于是在实务中法院先行一步,另辟蹊径简化程序审理。但关涉民商事二审程序的检讨与改进尚未引起司法实务界、特别是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简化庭审的理念为切入点,立足于国情,以价值理论为进路,阐释了当前情况下如何合理平衡公平和效率,提出"程序适度"的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在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前提下,建议厘清开庭审理和迳行裁判的界限;建立二审简易开庭模式,并赋予当事人选择权,当事人可选择简易开庭审理或普通程序审理,使我国民事二审开庭制度走出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5.
法院新闻     
《中国审判》2013,(2):8-8
正▲新余中院秉烛开庭审理一起施工合同纠纷案2013年1月21日,天阴时寒,江西省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正要开庭审理一起施工合同纠纷案时,突然停电且一时难以恢复供电,使审判法庭失去了照明。为了避免因延期开庭给当事人带来的诸多不便,当日,合议庭成员决定用蜡烛解决照明,书记员改用手写方式记录,如期进行开庭,受到当事人的好评。这也是该院法官转变审判作风的又一良好体现。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代理婚姻案件中,一方当事人采取“走为上”的方式来应对另一方提出离婚请求或法院传唤、开庭的情况较为常见。在诉前、诉讼、诉后三个阶段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7.
正"都说生活是一首诗,我们两个律师组成的家的生活就是一首配乐的诗,法律是我们的主题曲,伴随着我们,一直到依然充满激情的未来。"每当别人问起我太太金缨的职业、而我回答"也是律师"的时候,问话人的眼中总是充满了羡慕和同情的:羡慕是因为"律师赚钱多",同情是因为"你们在家里天天开庭累不累啊?"而当我再告诉他们,我太太金缨是另一家律师事务所的主任,是上海市女律师联谊会副会长,还曾是上海市人大代表、现任黄浦区政协常委的时候,问话人的眼中已经不仅仅是同情,而且是"怜悯"了:"可怜的计律师,那你在家里得受多大的压迫和委屈啊?"  相似文献   

18.
法官收了“1万元”诉讼费后,没有开庭就下了“判决书”,可是在当事人申请执行时事情却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相颖 《法庭内外》2010,(9):52-54
下雪了 这天,京城洋洋洒洒下了一夜的大雪,让这个冬天格外寒冷。我们是派出法庭,路远道滑,没过脚面的雪让出行变得十分困难。可是刚巧我今天有一个案子安排了开庭,怕耽误,昨天我们都住在庭里了,大家都说:“今儿这天儿,不会有当事人来了。”我看看表已经快9点半了,开庭时间都过了半个小时了,  相似文献   

20.
正新《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第2款规定"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该条第4款规定"上述活动情形应当写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这标志着我国初步确立了庭前会议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