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黄国彰 《政法学刊》2011,28(3):109-111
警察使用武器打击犯罪是法律赋予的警察强制手段的最高层次。为了在警务实战中有效地使用这一强制手段,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警察自身的安全,每个警察都应熟练掌握武器使用技能。而当前我国公安民警使用武器技能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不少地方的民警是用而不练或练而不精,甚至不用也不练,这就给民警执法安全埋下了严重隐患,甚至因此发生流血、牺牲的个案。公安机关的各级领导应充分重视民警武器使用训练,教官应更新观念,提升执教水平,加强训练管理,认真严格施教,科学、有效地提升民警的武器使用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警伤亡。  相似文献   

2.
张莉斌  杨宁  黄渴 《政法学刊》2010,27(2):118-121
依法使用武器是法律赋予警察的权力,是维护社会治安、惩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和警察生命安全的有力武器。而警察武器使用的训练是一个技能与法律法规密切结合的实战训练,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熟能生巧的、有制度的、严格规范的、长期的、永恒的训练过程。香港警队的警务实战训练代表了世界最先进、最科学、最实用的训练水平,他们的枪械训练为内地警察武器使用的训练提供了很好的训练思路和训练方向。在目前形势下,我们应借鉴香港警队先进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模式,开拓我们的思路,促使我们的警察武器使用训练发生质的变化,走上一个崭新的台阶,使训练与实际执法真正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政法学刊》2019,(5):19-24
当前恐怖主义活动呈现出社会影响深远、武装程度和突发性增强等特点。相应地,与之相抗衡的反恐作战能力必须得到提升,反恐工作中警察武力应得到提升和应受到重视。我国警察使用武器的法律规定在理论上存在着一定的模糊地带,如实战中警察使用武器时暴露出来的难以操作问题,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反恐工作的现实需要。因此,在反恐背景下,修改相关警察使用武器的部分法律规定,保护警察人身安全,确立用枪原则;通过司法解释等形式,明确相关武器使用法律条款的内涵;细化民警使用武器的制度、条件和程序,在实践中建立适应反恐需求的科学管理机制和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4.
<正>一、传统非致命性防暴武器的应用自20世纪90年代中东和平进程取得进展以来,以色列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总体而言不断改善,国内安全形势逐步缓和,但该国警察及其他强力机关仍须应对较频繁的群体性抗议、骚乱等情况。为避免重大人员伤亡带来的政治困境,与别国同行一样,以色列军警在执行此类任务时主要使用各种非致命性武器以实现弹压、控制人群的目的。但由于在以色列此类冲突往往更具对抗性、规模更大,橡皮弹、催泪瓦斯、高压水炮等传统非致命性防暴武器效果不佳,或威慑力不足,或在大量使用的情况下仍可能导致死亡或重伤。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以来,警察武器使用训练及考核有了更新的需要。为适应这种变化,对国内警察武器使用的训练模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参考国际上先进的武器使用训练理念,提出了以安全理念和安全操作规范为核心,以实战需求为目的,以武器操作为主要训练内容的渐进牌照式训练、考核系统,为国内警察武器使用训练模式创新提出了更为符合时代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陈浩 《法制与社会》2014,(5):220-221
依法使用武器是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一项特殊权力,是打击犯罪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现实中,基层民警在临战状态下放弃使用武器,导致警察的权威与制暴力受限,民警伤亡率居高不下。本文从实例出发,对基层民警放弃使用武器问题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7.
影响警察武力使用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杜 《政法学刊》2009,26(6):120-124
警察武力使用是警察进行自我防护与打击制服罪犯或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手段。法律、技战术、心理以及装备等因素都对警察武力使用有影响,应提高警察武力使用的水平,增强警察武力使用的效果,使警察在执法实践中能依法、及时、有效地使用武力,确保自身安全,顺利完成职责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警察武力法规定了警察使用武器的主体要件、客体要件、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且每一要件均包涵一些特定规则。人民警察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这些要件和规则,才能把握使用武器的特定内涵,才能严格做到依法使用武器。  相似文献   

9.
我国警察“武器使用”与“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该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警用武器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有关规则和标准分析了当前我国警察"武器使用"与"法律适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条例》修改的基本理念及基本原则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崔璨 《法制与社会》2016,(5):283-284
近几年我国治安形势日益严峻,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危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数量显著增加。人民警察在日常履行警察职能时,更易遭受到来自于违法犯罪分子的暴力伤害。为了更好的履行警察职能,保护人民群众以及自身的人身安全,警械特别是枪支的使用就显得十分必要。我国关于警察枪支使用的立法缺陷使得警察在实际使用枪支时只能通过自由裁量来判明用枪与否以及怎么用枪,这必将导致关于警察使用枪支中自由裁量权的争议。因此,需要对警察使用枪支的自由裁量权设置标准和原则,尽可能避免警察在使用枪支时对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乱用和怠用。  相似文献   

11.
试论武警部队使用警械武器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警部队是我国享有警械武器使用权的主体之一,根据其所担负的任务,使用警械武器应遵循的原则可以归纳为合法性原则、程序性原则和比例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两百万警察,不能因为某个警察滥用武力而去限制警察使用武力,不能因为某个群众上访告警察,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种哪漏堵哪,只堵不疏的做法是坚决要不得的,在当今的暴恐事件频发的环境下,警察不愿用、不敢用、不会用武器的现状不改变,警察就真正失去了应有的职能。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伴随着刑事犯罪的暴力化、集团化和智能化的加剧以及打击刑事犯罪力度的加大,人民警察为此付出的伤亡代价愈来愈大。为了有力地打击犯罪,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和警察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警察战术这门新兴的学科应运而生。目前,警察战术的理论与实践许多方面还不成熟,特别是在基本范畴和  相似文献   

14.
沈臻懿 《检察风云》2014,(18):34-36
突发事件处置中,为了快速、有效地予以应对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装备损毁,各类具有“软破坏、软杀伤”特点的非致命性武器,往往成为了各国执法部门在应急处理突发事件时的重要选择。非致命性武器的运用,不仅有利于执法部门对于突发事件局势控制的多元化选择,更可令犯罪嫌疑人在丧失行动能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避免犯罪嫌疑人与无辜群众出现严重致伤与致死的后果。  相似文献   

15.
王鑫 《法制与社会》2011,(8):240-240
警察院校的警械技能训练着重于主要性能的使用练习,约束性警械训练的手段着重于用来限制人的手部、脚部、臂部活动自由使其失去攻击力,并可造成全身肢体的受限性和被控制性。本文提出的问题是:约束性警械除此功能外还能否作为警员的防卫武器,具有防御性和攻击性,进行有效地防范伤害和打击凶残的嫌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中外警宪部队武器使用法律理念作以比较,对我国武器使用的最小使用武力、尊重人权及保障人身安全的法律理念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蒋小兵 《政法学刊》2005,22(6):109-111
使用武力是人民警察自卫和打击、制服犯罪分子、犯罪嫌疑人的强制措施和保障生命安全的必要手段。然而,在警察执法实践中,思想观念陈旧,安全意识、法律程序意识乃至人权意识淡薄,违法使用武力、使用武力过当造成的伤害事例时有发生。因此,改变观念,强化法治意识,强化警务技能与战术训练,建全法律保障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铁路乘警是人民警察的一个警种,既行使着国家赋予的警察权利与职责,又直接担负护路护货的重任,维护着旅客列车秩序和安全,有效地打击犯罪,是一警多能的典型。在有效履行职责、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战斗在一线的乘警其自身生命安全也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这对铁路运输安全、维护铁路乘警的警察权威、威慑不法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探讨了产生这些不必要伤亡存在的思想、制度、法律等方面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黑诊所非法行医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认真履行职责,依法查办了一批黑诊所背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案件,为促进医疗卫生秩序的好转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目前情况看,黑诊所非法行医现象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且屡屡发生因非法行医致人死亡的问题。究其根源,这与个别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有关。因此,  相似文献   

20.
警察职业固然危险,但我国警察伤亡人数明显偏高.警务安全指的是公安民警在接处警、盘查留置、追缉堵截、检查危险物品、抓捕逃犯、押解犯罪嫌疑人等一系列警务活动中,有效地制服对方,保护自己.当前的公安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治安形势,公安民警面对的斗争环境更为险恶,我们必须强调从实战出发提供警务保障.警务保障是指国家对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为实现国家赋予的使命和任务,依法履行职能所给予的条件和提供的保证.为了预防和减少公安民警伤亡,国家势必要为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社会保障和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