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第一卷中系统地论述了他的自然法与政体理论,这种论述的基础奠立在对自然状态的研究之上,而其目的是为了给分权理论作铺垫。孟德斯鸠将政体分为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根据统治者人数的不同,他又将共和政体分为民主政体与贵族政体两类,并且深入研究了不同政体的性质及原则。孟德斯鸠在政体理论的研究中的价值取向值得关注,人们对他认为什么样的政体更符合正义这一问题见仁见智,而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将可能对现实政治实践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社会的制度、价值观与西方确实有着诸多的不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将"权力"视为治国工具,而西方先人一开始就对权力充满戒心。本文分析了孟德斯鸠、魁奈等西方启蒙思想家和梁启超等对古代中国政体的认识,并引申出一个问题,即如何定义中国古代社会的性质。中西不同的权力理念源于对人性认识的差异。先秦儒家认为"人性善",对贤人始终寄予希望;先秦法家则认为"人性恶",主张利用"人性",加强君主的权力。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则坚持以法治限制人性,制约权力。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权是一个畏惧、荣誉、品德兼而有之的"混合政体",中国的"传统法"是"礼与法"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曹希岭 《河北法学》2002,20(6):57-60
孟德斯鸠的刑法思想 ,与他的政体理论密切相关。他认为宽和政体不需要严峻的刑法 ,专制国家的刑罚宜严酷些 ,但他又一再抨击和谴责专制国家刑罚的严酷。这既显示了他刑法观的相对主义 ,又表明他的刑法理论主要是为人道主义观念所统摄。他认为刑罚要与罪行相当 ,一定要严格区分罪行与过错 ,罪由法定。刑罚要有教育意义 ,一切不必要的刑罚都是暴虐的 ,不应用刑法改变人们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4.
《政治学》一书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政体"的概念是亚里士多德政体理论思想的基础,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思想必须首先研究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一书中"政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政体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占重要地位,它是人们反思政治生活时的一个恒久主题。政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人们对善的生活的追求。孟德斯鸠的政体理论在政体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分析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对政体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其经典著作《政治学》中提出的政体分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他在对希腊一百五十多个城邦的政治制度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划分政体的三大标准—依掌权者人数的多少来划分之数量标准、依统治目的来划分之目的标准和依城邦组成部分不同之组成部分标准,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学者。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政治学》就是其中之一。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主要讨论了两种问题,一是关于政体理论的讨论,包括政体的类型,政变和革命,以及涉及到的公民的教育;二是对于现实政体的讨论。在关于政体的讨论中,其实也隐含了许多法治的思想。本文在此就亚历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法律思想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程燎原 《法学研究》2011,(5):143-163
法治政体理论在根本上把法治理解为,只有立宪政体才会要求并实现法律统治的一个政体问题。建立民主立宪的法治政体是辛亥政治革命的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民国初年的《临时约法》等法律初步构建了中华民国法治政体的雏形,但这一政体也陷入多重困厄之中。孙中山等人对这一政体及其困厄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探索与反思。从法治政体理论及民初缔造法治政体的实践出发,可以对治法型法治的思想观念进行比较性的检视。  相似文献   

9.
<正> 西方政体分类的理论渊源流长。本文试通过对西方政体划分理论以及对西方宪法规定的考察,探讨各种政体的划分标准及其理论的演进和发展,究其存在的条件和各种因素对它们的影响。一、政体划分理论的初步形成最早建立城邦国家进入文明社会的希腊,奠定了西方政体分类理论的基础。针对各城邦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权力分配形式,一些思思家如希罗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在理论上作了比较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叶远涛 《法制与社会》2014,(12):201-203
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家,被恩格斯誉为"最博学的人"。作为一名哲学家,他的贡献遍及逻辑学、形而上学、神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修辞学教育学、实学、风俗和雅典法律各个学科。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的奠基人。他著名的一部关于政治理论的著作《政治学》,不仅标志着政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政体思想是整部著作最有影响力的部分之一,至今对我们仍有启迪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政治学》的研读,来研究亚氏的理想政体思想。  相似文献   

11.
政体与法治:一个思想史的检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思想史的角度,主要有三种法治与政体之间内在理论结构的范式:法治工具主义论、法治目的主义论和法治社会秩序论。法治工具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法治目的论则是人类社会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独特的现象。在非宪政的政体之下,法治工具主义与法治目的主义不能并存;而在宪政的政体下,法治工具主义与法治目的主义则可以并存。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是法治思想的发源地,希腊文明造就了一大批追求法治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亚里士多德就是其中之一。《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思想包括了法治与人治、法治与自由、政体、正义等的关系,把握这些法律思想,理解其内涵,对我国的现代化法治进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季金华 《政法论丛》2006,46(4):24-32
政体演化的理想类型与法的现象历史演进模式密切关联。划分政体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是政体赖以建立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模式。人类社会的政权组织形式可以划分为集权政体、分权政体和整合型政体三种理想政体类型。建立在自然经济和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集权政体类型;建立在商品经济和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基础上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分权政体,而整合政体则表现为古希腊的雅典民主政体、古罗马共和政体以及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人民代表大会政体。  相似文献   

14.
"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法哲学的核心概念。他认为"法的精神"是自然和政治社会的内在规律,它客观存在并对政体建构、社会发展和政治自由产生决定性影响。从"法的精神"出发,形成了孟德斯鸠完整而严密的法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是古希腊杰出的哲学家,他的政体论在西方宪法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时至今日,学界对他的政体论的研究要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么观点多有偏颇,都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一问题.本文不揣浅陋,拟从政体优劣论、政体要素论和政体变革论等三个方面对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进行重新解读,以期更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一问题,敬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对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进行区分是何华辉先生最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本文认为,政体和政权组织形式的确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相同的政体,可以有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西方学者的政体观中并没有将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划等号;马克思恩格斯严格区分了政体和政权组织形式这两个概念。但在社会主义国家,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的确又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17.
法治的前提     
刘太刚 《法学家》2002,(5):63-67
现代法治理论的最初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尽管柏拉图在早期著作《理想国》中倡导贵族政体即贤人的人治,反对民主制和法治,但在其晚年的著作《法律论》中却转向法治主义。其弟子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则明确指出: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正处在深刻的变革中,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概念谈起,认为中国的法制建设离不开法律传统。中国法律传统当中有四个方面的精神:政体上的共和精神,国家社会管理上的贤哲精神,司法上的劲士精神,法律样式上的混合法精神,这些精神值得我们汲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张志杭 《河北法学》2011,29(1):187-191
对柏拉图的政体理论进行初步分析。首先通过理论研究,指出柏拉图在《法律篇》中主张混合政体理论,然后通过对夜间议事会的结构及其功能的阐释,指出这种混合政体理论是柏拉图对哲学王这种君主政体的超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于政体的研究自古以来都是政治学和法学的热点,先贤们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著是睿智而发人深思的。政体建设是否蕴涵着人类的价值追求?正义究竟由何而实现?民主政体的真正内涵何在?完美的政治制度是否存在?对于所有这些问题,本文试图做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