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敬的各位导师、各位同学:历经数年的苦苦修行,今天,我们终于修成正果、功德圆满了!几年来,我们一直被称作“博士生”,有时另人也会出于尊重或者是同情,把这个“生”字省略。不过,今天2005年3月4日,我们把袍子穿上了身,把帽子戴上了头,何院长我们的帽穗从右移到了左,我们由出生变熟,成了真正的博士!这是一个让我们8位博士同学备感荣耀的日子。从今天起,我们将终生拥有这个代表最高学位的头衔。当然,我们今后还会再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头衔和职务,但都不人圾“博士”这个头衔让我们感到无上的自豪和踏实。此时此刻,我们可能该向一个人说声“再见”了,但是,从今天起,我们将终生和这个人紧紧相连,这个人就是我们各自的导师。我们将会在各种场合自豪地报出他们的大名:何勤华、王立民、徐永康、顾功耘、丁伟、朱榄叶。我们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祝他们幸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有机统一:人的类特性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需要的多方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发展。而作为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坚持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是其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以及对其付诸实施,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我们树立一种新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庞伟 《刑警与科技》2006,(7A):114-117
“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我们走过来了,从一次创业到二次创业,我们曾历尽艰辛;在这不平坦的道路上,留下了我们汉邦高科人深深的足迹,洒满了我们汉邦高科人的汗水和泪水,见证了汉邦高科人这支团队的不平凡。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默默无闻、辛勤耕耘,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众志成城,共度难关,我们才从艰难困境中奋起,我们才从激烈竞争中崛起,我们才成就了今天作为一个汉邦高科人的光荣。我为能与这样一个团队共事感到自豪,因为我们汉邦高科人有一个梦想:让我们的员工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实现自我;让我们的企业强大起来,走出国门,将汉邦高科旗帜插遍全球;我们的发展将不止于起步的安防行业,我们梦想着拥有让我们汉邦高科人引以为傲的汉邦大厦,我们梦想着世界500强中有我们汉邦高科的一席之地,我们梦想着印有“Made in China”的汉邦高科产品享誉全球。”[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介绍各历史时期对人的全面发展观的不同阐述,认为各阶段对人的全面发展观认识有所异同,其主要是因为由于各阶段的社会环境因素不同,而对发展问题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文中指出无论我们对人的全面发展观有什么各自的见解,我们都应该提倡和力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对于我们正在从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0年2月17日9时40分,哈尔滨市南岗区区长信访电话办公室接到一男子的恐吓电话,声称“我们是下岗工人,下岗已经两年多了,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现在连吃饭的钱都没有,生活已经把我们逼上了绝路。我们在哈一百、火车站和地下商业街放了三组TNT遥控炸弹,目的就是要钱,要240万,以备后半生用。钱准备好后,派人拿手机,用银行的袋儿装钱,手机号登在2月18目《新晚报》头版上,以广告形式出现,让拿钱的人18日21时在北方剧场正门等着,如不给钱,我们就在正月十五11时14分引爆炸弹,你们抓住我们一个人也没用,我们还有很多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监察》2012,(11):57-59
"人劳碌一生,其最高奖赏不在于他从中获得了什么,而在于他借此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哲学家约翰罗斯金曾这样说。在近日举办的陈超英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她的亲友、同事以真情和泪水为我们讲述了他们心目中的陈超英。在众人心中,陈超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一起静心聆听——  相似文献   

7.
他们,曾经是陪伴我们的伙伴,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他们的影视剧,作为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永远珍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其实,他们也和我们一起在成长。早早出名的童星们,长大以后,有几人能够继续走着星光大道,又有几人选择了别样人生?  相似文献   

8.
在十年一觉的恶梦之后,我们终于发现在中国这块文化悠远的土地上,最不缺乏的是人,最缺乏的也是人——人才。当我们的教育机制的“供血系统”得到恢复,又一个十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至少不再为人才而捉襟见肘了。从宏观趋势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崛起是稳步的。但是,在我们拊掌相庆之际,是否还应该清醒的意识到,我们的人才群体中,还缺少些什么。在科技领域,我们已有了一些能在世界上领先的项目和个  相似文献   

9.
职业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有着太重要的关系。它影响着我们对生活目标的确立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以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生命是一个人在世界上的载体,没有生命,人无法生活在这个充满鸟语花香的生动世界上。人的生命是人存在和成长的根基,是人能与天地万物一起蓬勃发展的条件,所以非常可贵。我们被赐予鲜活的生命,同时也被赐予与生命相随相伴的义务和职责。世间有生命的万物,都被赋予了各自生命的职责。从田野里的草丛到天空中的雄鹰,自然万物所以会有丰富的色彩和完美的秩序,  相似文献   

10.
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就在我们的会议上,也有很多人在忙着发微信、发照片、点赞,可见互联网深刻的影响了现代人的交流方式。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也对我们网络版权的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网络环境下,网络音乐、网络视频、BBS论坛、搜索引擎等网络产物,对各国著作权的保护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我们在研究工作当中积累了一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是这些人用忠诚和信念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法国哲学家史怀泽说:"伦理不仅与 人,而且也与动物有关。动物和我们一样 渴望幸福、承受痛苦和畏惧死亡。如果我 们只是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我 们就不会真正变得文明起来,真正重要 的是人与所有生命的关系。"在我们这个 以人为本的文明时代,不但应当关注动 物的欢乐和悲伤,还应当意识到人类在 漠视动物痛苦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 疾病和灾难……  相似文献   

13.
一、以矛攻盾突破受审人的矛盾心理防线在渎职侵权案件审讯中,受审人拒不认罪或认罪后又变供、翻供,必定会使前后供述和辩解之间、供述与其他证据之间发生矛盾,露出破绽。这些矛盾和破绽是我们迫使受审人坦白认罪的有力武器,为我们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车耳 《行政法制》2003,(1):35-37
多年前有一个笑话,讲的是几个美国人、俄国人和古巴人同乘一列火车。车开后,俄国人拿出伏特加酒,没喝几口.就把酒瓶从车窗扔了出去。美国人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浪费,俄国人回答说,我们国家有的是伏特加酒。这时古巴人开始抽雪茄,抽了一半,也把雪茄扔了出去,说我们国家有的是雪茄。美国人想了想,转过头就把身边的律师从车窗扔了出去。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考察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以人为本"突显了人的主体地位,突出了人作为社会、历史和世界的主体地位。它更为深刻的阐述了唯物史观对人的诠释,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同时要求我们以此为标准全面提升人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6.
徐建平 《法制与经济》2008,(4):53-54,56
新公司法规定了一人公司制度后,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讨论。其中一人公司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一人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同时,一人公司的出现,对传统法人理论是一个大的突破,使我们有了新的视觉。  相似文献   

17.
程新友 《检察风云》2013,(11):66-68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而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让人感觉有一些悲凉。人们感慨当下社会大众被手机奴役的现状:这个年代,不轻易向命运低头的人,都轻易地向手机低头了。当越来越多的人成了"手机控"、"手机人"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原本手机只是我们的一个附属品,为何我们反过来成为了手机的"奴隶"?  相似文献   

18.
当一道幸福之门关上了,另一道门会随之打开。但是,我们常常眷恋着那道关上了的门,而看不见另一道门已经打开了。——海伦·凯勒(美国聋哑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自杀,这个听着让人触目惊心的话题,却在校园,甚至在我们周围时有发生,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自杀的预防和救助工作。每年至少有25万中国人死于自杀每人都有烦恼,每人都有不如意。许多人都想过自杀。在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2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据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统计,自杀已经成为中国死亡原因中排序第五位的原…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德育把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好坏局限在他的日常生活行为上,涉及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觉醒,环境的价值,对人们健康的关注和我们生存环境的保护,我们的道德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改变,是否具有良好的环境道德意识成为我们评价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们国家的各级学校都在努力建设绿色学校,那么,建设绿色学校的核心思想就是培养具有环境道德意识的接班人,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高校培养阶段的环境道德意识具有特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我们承认技术的发现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但是技术的发现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人的自由,因而出现了人的异化。人在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异化现象——确定人的主体地位,本文认为应倡导"以人为本",重视精神生活,明确表明技术是唯一能够解放人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