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8 毫秒
1.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逐步普及,网络伦理问题已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意就新世纪以来国内有关网络伦理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方向三个方面略谈拙见。  相似文献   

2.
范梦衍 《法制与社会》2013,(20):180-181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互联网已经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由此引发的各类网络伦理问题也更加突出。本文从当前中国网络社会存在的伦理问题出发,着眼于个人隐私泄露问题,分析了网络社会保护个人隐私不力的原因并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促进网络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的解决,还网络世界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网络时代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问题。本文探讨了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从而指出了在网络社会应遵循的特有的网络伦理,网络主体在网络世界中也有相应的权利和尽相应的义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网络伦理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建构网络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完善网络法律、法规,提高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水平,建立网络监督机制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网络伦理学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 ,人们日益认识到网络给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伦理、传统道德带来的深刻影响。研究网络伦理 ,探讨网络伦理学的发展 ,建构有中国特点的网络伦理学 ,这是时代的要求 ,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络时代在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由于不良信息等因素的影响,为社会增添了诸多不安定因素,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必须对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犯罪进行严厉的控制和打击,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本文将对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通过法律途径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行控制的方法,避免和减少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产生。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网络著作权的保护与完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焱  陈光华 《法学论坛》2002,17(6):56-60
进入新经济时代以后 ,网络与人们的生活已经息息相关。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 ,网络著作权成为法学圈乃至于“网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对网络著作权的立法及相关司法保护的探讨 ,既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 ,也是适应入世后新形势的需要。本文对我国网络著作权侵权的有关问题略陈管见 ,并对我国网络著作权的有关立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网络隐私权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蓝蓝 《河北法学》2006,24(3):87-92
网络隐私权是网络环境下基于个人数据保护的需要而产生的一个新概念,围绕网络隐私权制度产生的问题众多,包括概念的界定、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突出的根源、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意义与基本原则、各国和地区网络隐私权制度的趋同等,在对上述问题逐一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相关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董青梅 《行政与法》2014,(9):107-112
社交网络的两个主要作用是建立和扩展人际关系.然而,大部分的社交网络用户并不知道有关他们个人隐私的信息未经其允许会被泄漏,并通过多种传播方式进行传播,以致有可能因个人隐私的泄漏而使隐私权受损.同时,现代计算机加密技术的高度复杂性也使得一般的网络用户根本无法使用加密技术对其个人隐私进行自我保护.隐私信息的商品化更加刺激了相关信息的传播.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相关立法和规范社交网络经验,从制定网络隐私法、加强网络伦理建设等方面引导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向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秩序"还是"自由"——有关网络实名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在带来前所未有的最大的自由的同时也为各种网络犯罪提供了滋生、成长的土壤,而网络匿名实实在在是网络犯罪爆发的根源,所以为了网络安全畅通、社会稳定,推行网络实名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大学生网络人格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人格是指人们在网络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网络交往既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独立性、平等性、个性化和开放性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又容易诱发产生大学生人格的虚伪性、变异性、封闭性和迷失性.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加强大学生"网德"教育,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强化网络的监督与管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网络系统,努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人格.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由于网络的普及面之广而产生大量的问题,并对现实世界造成非常巨大的危害,网络引发了大量的网络不文明行为,这些行为基本上都是有悖于传统的道德、伦理和法制观念的。应该全面认识构建和谐网络社会的重要性,针对现阶段网络社会存在的不和谐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的网络社会管理,提高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把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结合起来,共同构建和谐网络社会、大力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用先进健康的文化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等相应疏导对策,从而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大众传媒的发展拓宽了人们的交际范围,网络媒体的发达也使更多的信息曝光在公众眼球中。通过网络媒体侵犯他人隐私权的现象也日益增多。这使得网络隐私权与言论自由权产生了冲突。首先要正确认识网络隐私权与言论自由权的关系,了解其冲突产生的根源所在;其次应主要以加强立法来协调二者间的矛盾冲突,用法律制裁和法律保护的手段来维持二者之间的平衡;再者需要政府作为最后防线加强保障、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并以实际行动捍卫公民的言论自由;最后,要不断使得公民树立起自律意识,自觉维护网络秩序,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余雪皎  尹松波 《法制与社会》2010,(6):176-176,179
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不仅要面对经济全球化,还要面对信息全球化。人们利用网络查找所需的资料,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利用网络进行娱乐生活,它的确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新的网络伦理问题也层出不穷,比如广受争议的"人肉搜索",它究竟是维护了社会正义还是侵犯了他人隐私,无论是在道德、法律,还是在漫无边际的网络世界中,都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所以,本文力求从伦理道德方面来论述它的是与非。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其中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传媒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罪案报道刺激青少年的犯罪动机、黄色传媒扭曲青少年的性观念、商业传媒助长青少年的消费主义倾向、网络世界颠覆青少年的传统伦理。  相似文献   

16.
张虹 《河北法学》2005,23(1):108-110
随着计算机网络服务的日益发展,许多新的法律问题接踵而至,给我国现有法律体制提出挑战.其中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针对网络上发生的非法行为,合理地界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这一新兴行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对网络服务消费者及相关权利人权益的保护.为此,通过对欧洲有关国家及欧盟的有关立法规定的分析,归纳它们在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民事责任规定上的若干特点,并阐明其对中国相关立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还对人类的道德观、价值观及人生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具有互动、自由和开放的特点,突破了现实社会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人们的文化特质向着多元化和主体化的方向发展。网络技术和社会文化结合形成的网络文化,能够促进人的身心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网络伦理问题,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恶搞行为的“扩大化”,“恶搞”已不再是纯粹的幽默式玩笑或者是对生活的反思,它已经突破道德底线,造成了对他人权利的侵犯。本文分析了网络恶搞行为扩大化和肆意传播的原因,并指出应对网络恶搞背后的伦理危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网络伦理教育;实行网络实名制;严格网络“把关人”制度;完善网络传播政策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9.
沈臻懿 《检察风云》2014,(19):56-57
网络自其诞生之日起,不但缩短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距离,更使得信息的流通与传播更为便捷和迅速。不过,在网络信息服务运行的同时,也存在着信息泄露或不良信息传播等诸多风险。因而,如何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秩序,并有效保障互联网运行的安全,已成为当前各国普遍重视与关注的一项问题。  相似文献   

20.
版权也称为著作权,是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具有独创性的智力劳动成果,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因此也称为"智慧成果"。随着信息化时代数字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音乐的传统流通模式得以改变,数字化的音乐通过不同渠道被复制和传播,产业结构链的转变对于音乐版权者,传播者和使用者间的利益调和难以均衡,使得网络音乐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成为当下网络音乐行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对于现状的分析有利于从根源上思考问题并解决由此所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