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事业单位改革必须放到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中,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在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中,社团主义理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经验和理论视角,对于中国当下的事业单位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单位受贿罪是单位犯罪,但并不是所有的单位都能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只有特定的单位——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金凤 《法制与社会》2011,(16):105-106
非经营性国有财产大量存在于我国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机构中,呈现复杂性特征,从而其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的具体体现也复杂多样。深入研究国有财产主体的主观意向与其行为的客观后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非经营性国有财产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最终实现国有财产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事业单位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正确行使事业单位职能,促进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应切实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实行对事业单位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处置全过程监控,把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国各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被孤立地进行试点改革,这加剧了行政类事业单位与公益类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造成了事业单位员工与公务员、国有企业职工养老金收入的不公平,不同的事业单位之间以及同一事业单位内部之间的不公平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结果却引发非国有单位人员、自主就业人员对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彻底的不满。这与坚持以公平为核心价值取向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严重脱节。因此,在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应该坚持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国有企业、社会组织、私人企业以及农民、自由职业者之间在养老金待遇上的相对公平性,合理确定包括事业单位员工在内的各个群体的养老金待遇差距,确保公平价值理念得到充分体现,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公平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时效对于事业单位及其当事人权益维护和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制度的完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当前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时效的法律规定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下显得较为混乱,导致无论理论还是实践中对于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时效的法律适用不统一、不明确,各地各自为政的现象非常突出。因此,必须统一事业单位人事争议的仲裁时效期间。本文通过对于现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梳理,建议修改现有法律规定,制定实施细则,明确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时效期间为1年。  相似文献   

7.
事业单位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载体,关系到国计民生发展。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控机制还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完善内控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影响着国家财政预算,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内控建设,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提高单位经济服务效益。文章通过介绍事业单位内控现状,提出我国事业单位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监察》2012,(20):47-5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严肃事业单位纪律,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为,保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规定给予处分。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给予处分,参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  相似文献   

9.
《司法业务文选》2012,(9):38-48
1.2012年2月7日财政部令第68号修订2.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则。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事业单位)的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第三条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1.
姜朋 《北方法学》2011,5(5):59-65
事业单位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它既包括从事非营利社会公益事业的各类组织,也容纳了行使公共权力的以及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各色机构。考虑到许多事业单位以机关法人为设立人和资助者(拨款),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后者的事实,事业单位改革就不能仅局限于事业单位自身,而应从机关法人和事业单位的联动关系入手。如果政府职能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很难指望事业单位的改革会彻底。  相似文献   

12.
事业单位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广泛但不深刻、不平衡。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解决。一是要给事业单位一个明确的身份定位;二是要深刻的探究我国事业单位问题的根源;三是要统筹兼顾,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一、事业单位管理特点 1.事业单位的双重性决定了管理方式的独特性。事业单位的双重性,首先是指事业单位不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不具有行政职能,所以,不能套用行政机关的管理方式。国务院在其发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所规范的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这说明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不同。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中央三令五申禁止"小金库",但"小金库"仍然存在并花样翻新.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组织,更应该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使用资金,遏制"小金库"泛滥之风.为此,必须在透析设"小金库"的手法及根源的基础上,出重拳下猛药,严教严管严惩,才能从根本上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设立的一种特殊的单位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非常复杂的社会背景。事业单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当然,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尽管事业单位已经经历了一些改革,但仍有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通过分析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困境,探讨事业单位改革的途径,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公证体制改革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证体制改革酝酿并实践多年,时值今日,似乎改事业单位成了唯一出路。但全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已经开始,河北省委、省政府近日根据中央精神,规定不再增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暂时停止审批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公证处进行事业改革已难进行。我们一直认为,改事业单位不应是公证体制改革的唯一选择,更不是最佳选择。1995年,我们曾对公证体制改革的模式做过一些探讨,现再提些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红茹 《政府法制》2011,(19):14-15
全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于6月2日召开,中央已经确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间表:用2011-2015年的五年时间,我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偷税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纳税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关于单位,除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外,从1999年 6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可以看出,只有具备法人资格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在司法实践中,有关偷税罪的犯罪主体还存在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9.
温乃馨 《法制与社会》2013,(10):144-145
2011年3月份,我国再次全面推动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并最终确定将事业单位回归公益服务,而改革后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领域将以新的形势和地位发挥其作用,而我们的政府在改革后的事业单位中应如何调整自己的定位和责任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李曙光 《法人》2004,(5):118-119
事业单位市场化只是一个总方针,并不意味着要将所有的事业单位都推向市场3月23日由国家发改委、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共同举办的“公共服务部门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拉开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序幕,预示着事业单位全方位、大规模改革的开始.这是继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之后的又一项重要改革,也是中国政府面临的又一项艰巨任务.事业单位的改革在千呼万唤中终于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