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网络版权侵权行为而言,每一个行为均涉及直接实施侵权行为的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也同时涉及为侵权信息的传播提供媒介服务的网络中介服务提供商。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和网络中介服务提供商对于网上信息监控能力不同,因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应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对于网络版权侵权行为而言,每一个行为均涉及直接实施侵权行为的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也同时涉及为侵权信息的传播提供媒介服务的网络中介服务提供商。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和网络中介服务提供商对于网上信息监控能力不同,因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应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网络服务提供者过错认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过错包括"明知"和"应知".是否有过错,应在坚守诚信善意之人注意义务的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网络服务提供者系为他人信息传播提供中介服务的特点,在促进网络行业健康发展与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不能失之过严,也不能操之过宽.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应知"应当指向特定的信息,前提是侵权事实非常明显,且对他人利用中介服务传播信息是否侵权一般不负有事先进行主动审查、监控的义务.判断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有过错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个案中确定过错时,应注意区别各种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社会》2008,(8):74-75
提起侵权法,许多人可能比较陌生,但联系到当前的抗震救灾,有很多法律关系与侵权法有关。比如因为披露的信息不真实导致的侵权、拾得他人在地震中遗失的财产没有返还、涉及个人的隐私受到侵犯。此外,建筑物的疵问题也包含着侵权的问题,严重的甚至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5.
陈雄 《法制与社会》2011,(34):62-63,90
计算机与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个人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成为社会问题。其中,网上侵害个人隐私权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认为,网络环境下的个人隐私权保护应当强调对个人主动掌控自己私人信息的权利保护,避免因他人不舍理、不合法的利用干扰当事人的现实生活,或者消除被干扰的危险性。在日益复杂化的网络环境下,我国应当怎样通过立法与司法实践,实现对个人隐私权的有效保护的同时,规范人们利用个人信息的行为,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 年《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侵犯著作权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但《若干意见》在对侵犯著作权罪的解释中仍然存在着主客观方面的纠结,立法层面的规范纠结必将使得立法意图无法实现。解开纠结的路径应为:在主观方面,提高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审查义务,即只要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在他人上传侵权作品的网站上直接或者间接收取费用,就推定其明知他人上传的作品侵权并利用;在客观方面,将“利用他人上传的侵权作品”涵盖在“发行”的外延中。  相似文献   

7.
所谓网络元标记商标侵权。是指网站管理者将他的商标埋置在自己的网页源代码中,虽然用户不能在该网页中直接看到他人的向标。但当用户使用网上搜索引擎查找他人向标时,该网页就会位于搜索网页的前面,因此具有非常高的隐蔽性,也被称为隐形向标侵权。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网民人数不断增加,在网上搜索和挖掘他人的信息变得日益简便。最近几年频发的、以"人肉搜索"为代表的侵犯网络隐私权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将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侵权责任法》对网络侵权行为进行了有关的规定,但规定有些原则化,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以"人肉搜索"为例,结合《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对网络隐私侵权行为从侵权责任主体的认定、侵权成立的标准、侵权责任的承担以及此类案件的管辖法院与证据保全等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论述,以期更好的规范网络隐私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9.
杨立新 《法律科学》2013,31(3):147-152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规定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制裁侵害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侵权行为的原则,对于侵害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依法承担侵权责任”.这种侵权行为是一般侵权行为,《决定》列举的侵害公民个人电子信息的不同表现形式,应当根据《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关于过错责任原则的规定,确定构成要件、举证责任以及相应的责任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10.
抢注域名、非法链接、网上人身攻击……近年来,发生在网络上的侵权案件层出不穷。在这些案件中,电子合同、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等都能作为证据在打官司时使用。由于这些网络证据稍瞬即逝,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办理公证来保留证据。记者从南京市司法局公证管理处了解到,近年来,南京市网络证据保全公证的数量成倍增长,2008年上半年就已办理900多件。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网络时代,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互连网上最常见的工具性产品,据统计,2005年,全球平均每日发送邮件高达350亿封。电子邮件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犯罪机会。例如:私拆、隐匿、销毁他人或单位电子邮件的行为;利用电子邮件恶意传播计算机病毒,淫秽色情信息,反动政治言论等。涉及电子邮件的犯罪行为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危害,也对我国相关刑事法律的调整提出了挑战。本文就电子邮件的刑事证据能力问题择其要者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以网络名誉侵权第一案--恒升集团诉人一案为例,分析了网络名誉侵权在具有与传统媒体名誉侵权的相同特点的同时,还具有难以确认BBS的实质侵害、难以根据过错原则进行归责等新的特点。由此提出在网上严格区分信息与言论区及其不同侵权责任、允许网上适当运用私力救济等立法意见。以此切实保障人权并继承促进网络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商标侵权中的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认定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在商标侵权案件中的法律责任是各国法院面临的共同难题,应根据间接侵权制度或共同侵权制度的理论,从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是否有监控网络侵权行为的义务、是否采取了预防侵权的措施、是否从他人的直接侵权中获利、是否在主观上存在过错、是否向直接侵权人提供帮助或进行引诱等方面来判断和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应注意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产品销售商、消费者和商标权人的利益保持相对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鲁朝臣 《法制与社会》2010,(34):389-389
网络侵权归责原则是指在网络行为人的行为致他人损害的情况下,根据何种标准和原则来确定行为人的侵权民事责任。由于网络侵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不同的网络侵权行为,应该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5.
《商务与法律》2004,(5):50-51
由于电子邮件具有许多优势,在意大利使用电子邮件的政府机关、个人和企业越来越多,大到传递文件、收发合同、网上投标.小到预订旅馆。电子邮件的最大特点是快捷.对方收到后立即就能答复;而一般通过邮局投递的怏件,再快当天也收不到答复、鉴于电子邮件的普遍使用,意大利2004年3月立法认定,今后单位和市民收发的电子邮件与挂号信一样均具有用等效力。  相似文献   

16.
2011年《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侵犯著作权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但《若干意见》在对侵犯著作权罪的解释中仍然存在着主客观方面的纠结,立法层面的规范纠结必将使得立法意图无法实现.解开纠结的路径应为:在主观方面,提高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审查义务,即只要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在他人上传侵权作品的网站上直接或者间接收取费用,就推定其明知他人上传的作品侵权并利用;在客观方面,将“利用他人上传的侵权作品”涵盖在“发行”的外延中.  相似文献   

17.
论银行卡个人数据的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芬 《法学杂志》2005,26(2):25-27
银行卡个人数据包括个人身份信息、交易信息和信用状况信息。这些信息都属于隐私权保护的范围。持卡人对之享有允许或拒绝他人查询、收集和使用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使用,否则视为侵权。持卡人有权提起诉讼,请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相似文献   

18.
思考之一:个人网络空间内发生的版权侵权行为同样应受现行著作权法的规范和约束 <大学生>杂志社诉"首都在线"版权纠纷案是一起典型的个人网络空间版权侵权案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用户的普及,互联网上的个人站点和个人网页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它们成为网上信息传播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王迁 《法学》2009,(10)
在我国著作权法不承认在计算机内存中对作品的临时复制受复制权规制的情况下,运行QQ软件由于只涉及在内存中的临时复制,不可能构成对软件著作权的侵权。同时,由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使用仅指受专有权利规制的行为,用户转让自己的QQ号码不可能构成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许可他人使用软件的行为。QQ号码也并非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技术措施,转让QQ号码不能被认定为是破坏、避开技术措施或提供破解工具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网络链接与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之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木珠  乔生 《法律科学》2004,22(4):107-114
网络链接是万维网的核心技术 ,是互联网信息交互与传播的重要手段 ,但同时也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威胁。不同链接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链接技术本身不构成侵权不等于网链行为不构成侵权。网上关键词组组合、搜索引擎使用、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的链接及链接有协议的侵权作品是否构成侵权诸方面问题 ,应结合中外典型案例进行探析 ,正确处理网络链接与信息网络传播权司法保护之间的关系 ,以完善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