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传统研究认为,《醉翁谈录》是一本记载古代说话艺术的专著,书中描写了宋元民间说话艺人的高超伎艺,记录了不少当时说话人的"底本"。通过对"话本""舌耕""说书"等概念的原始含义及其流变与书中记载的小说语体的考察分析,否定了前人的说法。事实上,《醉翁谈录》"舌耕叙引"所描写的是当时文人小说家的创作盛况,与说话艺术无关,书中所载小说作品皆为供阅读的案头小说,并非专门的"底本"。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一般认为“话本”是“说话人的底本”。但一方面,根据宋明献中有关“话”、“话本”、“话”、“说话”等概念的运用考察,“话本”一词应当解释为“故事”(包含伎艺性的故事及谈话的资料)。另一方面,“话本”在当时也不是一种体的称谓,明人还没有明确的体概念。由此,不能认为“话本”还可兼指其他学体裁,如诸宫调、传奇小说等,《清平山堂话本》更不是一部专门收录说话人底本的小说集。  相似文献   

3.
南宋以后,随着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话本小说在江南得以迅速兴起,并在明代走向全面成熟.生活在江南的话本小说家基本依据江南的地理特点、地质构造以及节日风俗等人文地理状况来构架小说时空;即使写到江北时空,也往往参照江南"版本"进行.以"游赏"为主题的江南节日,为话本小说故事的生发提供了带有地方人文色彩的叙事时间刻度.同时,江南水乡又为话本小说提供了别致的叙事空间.其中,作为故事的多发地带和情缘的多生场所,"桥"、"船"、"岸"成为故事得以展开的基本场景.总之,话本小说的时空构架带有明显的江南地域特征,这些江南化的时空有力地促进了这类小说的叙事运动,并确立了其"江南文学"性质.  相似文献   

4.
<宝文堂书目>是古代小说研究尤其是话本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但是书目著录的不全是"书"目,除<六十家小说>之外,有可能还著录了<虞初志>或者<三十家小说>的篇目.现在所认定的<宝文堂书目>著录的话本,事实上一些不是话本,而是文言小说.一旦对书目质疑,势必动摇甚至颠覆奠基于<宝文堂书目>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散韵相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特点之一。早在唐代,由于诗歌盛行,一部分热衷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在传奇小说中夹进了相当数量的诗歌。宋、元的话本小说,作为说唱文艺作品,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谚语、成语,以及文人的诗词歌赋。这些小说中的韵文,一般来说,并没有游离于主题之外。但是,夸饰作者吟诗才华的陋习,以及千篇一律、没有个性的缺点却十分明显。曹雪芹的《红楼梦》,一方面继承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又“洗旧翻新”,创造了借助韵文,刻划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新经验。《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共有一百四十多首诗词曲赋。其中绝大多数为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服务;有一些直接表明作者的创作动机以及对题材的评价;还有些则适  相似文献   

6.
罗烨《醉翁谈录》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宋代说话伎艺的小说话本合集,其更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在于以《舌耕叙引》为代表,学习子部的传统小说观念,结合传统小说观念在宋代的理论创新,针对通俗艺术表现形式说话的主要特征,模仿《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的理论阐述范式,构建起通俗小说的理论体系。其中,《小说引子》主要构建通俗小说的核心特征与社会功用,《小说开辟》主要构建通俗小说的表现技巧与艺术审美。通俗小说理论体系的形成,不仅影响了近古以来通俗小说的创作,也为传统小说观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诰诫的破产——略论话本的兴起和衰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话”在唐宋时已有,“话本”成为可以阅读的作品,则是明末的事。现在可以看到的最早的话本集是《清平山堂话本》和《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明洪楩编,成书时间大约是明朝的天启年间,共六集,每集有上下两卷,每卷五篇,共六十篇,今存二十七篇。《京本通俗小说》清缪荃孙刊行,收宋人话本九篇。论者以为这是一本伪书,是缪荃孙将明人话本集中的宋代作品“倒辑”出来的。论证颇为可信。但是,作为一本结集刊行的书来看虽是伪书,从一篇篇具体作品来看,却确实是宋人作品,不过曾经  相似文献   

8.
十五贯     
郭建 《法律与生活》2010,(17):54-55
昆曲《十五贯》,是现代定型的传统名剧。剧本翻版于清初传奇《双熊梦》(又名《十五贯》)。原作者朱素臣是清初苏州著名剧作家,他根据宋人话本《错斩崔宁》以及明代小说《醒世恒言》中的“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改编成传奇剧本。  相似文献   

9.
宋人话本《错斩崔宁》乃中国古代著名的“公案”小说 ,流传颇为广泛。本文把它放在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与社会结构里予以考察。首先 ,介绍了这个“公案”故事的梗概 ;分析了这起“冤案”产生的四个原因。它的意义有二 :其一 ,试图拓展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史料范围 ,以期丰富人们研究中国法律史的材料 ;其二 ,试图运用法律—历史社会学的方法解读中国法律史 ,以期丰富人们思考中国古代司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创造社诸君的小说,往往带有浓烈的主观色彩,敢于火胆的自我暴露,重在直抒胸臆而轻于精雕细镂,一般说来多属为艺术的“表现自我”的作品。不过由于作家们的生活阅历、精神基石、艺术素养、个性特点和审美情趣又同中有异,致使他们的小说也呈现为各别的色彩。仅以他们的小说语言而论,郭沫若虽也受过日本“白桦派”自叙抒情小说的影响,但他的小说语言就富有诗人气质,积极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格调,惠特曼式的“喷火口”也依稀可见。因而其小说语  相似文献   

11.
宋元平话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但一向未曾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是因为:一、现存宋元平话作品数量不多,且很难确认其原貌,经后人篡改、刪润的可能亦无法排除;二、宋元平话既是说话人演讲时所用底本,其粗略、肤浅和不严谨处自不待言,人们无从窥到其在演说时的本来面目;三、有了成熟的讲史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等,研究者的注意力遂在此而不在彼。事实上,宋元平话是中国古代长篇讲史小说的先声,没有  相似文献   

12.
再论冰心与“问题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特异的文学现象。冰心以她创作“问题小说”的时间、数量以及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典型性成为“问题小说”的“首席作家”。她的“问题小说”创作既体现了她鲜明的个人性,也体现出了当时同类小说的时代特色及其普遍优缺点:即注重思辩而不彻底,面向社会而有所偏爱,注重观念而忽视技巧等等。因此,本文以她的“问题小说”作为全面考察、综合评价“问题小说”的立足点,试图以此解释“问题小说”在这一特定时期如此兴盛的原因,其主要内容、特征、意义及其局限何在  相似文献   

13.
话本小说《错斩崔宁》见于《京本通俗小说》第十五卷。据该书刊印者缪荃孙的介绍,它和书中的其他六篇作品一样,“的是影元人写本”。钱曾《也是园书目》卷十,又把它列进“宋人词话”。另外,作品“头回”中自称“我朝元丰年间”。把宋神宗赵顼元丰年间称作“我朝”,自然是宋人写宋事。所以《春在堂随笔》等全都判断《错斩崔宁》的正文“事在南朱”。到了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把故事略作修改,易名为《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标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中鲁智深在五台山醉酒打坏金刚塑像、在大相国寺“倒拔垂杨柳”,此两处情节皆有来历.从唐至宋元时代的文言小说及民间故事中探其源渊,则“倒拔垂杨柳”源于密宗“大力金刚”的“拔拄”系列传说;“打毁金刚”则源自民间“罗汉戏耍金刚(塑像)”的系列传说.正是因为佛教传说所提供的素材及佛教文化的熏染,鲁智深才显得如此神威凛凛、奇伟异常.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五四”新文学的现实主义潮流中,文研会诸作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叶圣陶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小说创作,为丰富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宝库,作了较大的贡献,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宝贵的艺术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作为“五四”时期“人生派”文学的一员主将,叶圣陶主张“为人生而艺术”。早期  相似文献   

16.
长篇小说《我们这一代》(以下简称《这一代》)一九七六年五月出版于江苏。小说一出笼,一片吹捧之声,什么“这是一部直接描写文化大革命的长篇小说”,“艺术地再现了文化大革命的峥蝾岁月”,“热情地讴歌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颂歌”云云。这表明在“四害”横行之时,是非颠倒,黑白混淆,达到了何等程度!其实,小说严重地歪曲、篡改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狂热地歌颂林彪、“四人邦”的反革命修正主  相似文献   

17.
“山药蛋派”小说的故事结构集中,不注重场面描述;叙述方式追求可“观”性;刻画人物在正反对应的结构框架中进行,用“外号”概括人物特点;处理生活事件追求“戏剧化”效果;注重人物语言和语言的动作性,较少运用形容词:所有这一切,构成了“山药蛋派”小说创作的“戏剧化”倾向。这一倾向既体现了这一流派作家平民化、通俗化的艺术追求,也明显昭示了他们与山西地域文化传统之间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18.
刘向小说的定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的《新序》、《说苑》、《列女传》、《列仙传》等书是不是“小说”,学术界久有争论。从中国小说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汉代小说的实际状况出发,尤其是通过对作在编撰这些作品中大量的改造、创新工作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刘向已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小说创作的手法,并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这些作品具备了小说的特质,其中有一些堪称中国古代早期小说精品。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的“文法”论在他的整个小说艺术理论中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圣叹的“文法”论似乎远逊于他的“性格”论。因为他对“文法”的具体分析有时失之穿凿附会,令人想起明代七子死于绳墨法度之下的伪古典主义与八股时文作法之迂腐套子。这种见解当然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如果不对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从美学的高度进行深入分析与评价,仅从上述的几点理由下断语,至少是轻率的。本文拟对他的“文法”论略作一些探讨,以求理解金圣叹所重视的“文法”在他整个小说理论中的地位及其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荒诞派”是西方二十世纪以来门一个重要文学流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荒诞派”开始撞击中国新时期文坛。八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出现了这样一批在审美品质、艺术风貌上与西方荒诞派文学相近的小说,如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残雪的《苍老的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