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济帮助制度的社会性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帮助制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离婚救济制度。该制度从其创立时起,便担负着维护离婚女性的生存权益、救济离婚当事人的生活困难、促进性别平等与公平正义的功能。对经济帮助制度进行社会性别分析,既有助于阐释经济帮助立法的目的与功能,又有助于建构经济帮助立法的原则与路径,进而形成矫正经济帮助制度的具体思考模式——坚持经济帮助制度以顺应本土文化需要,完善经济帮助制度以顺应社会生活需要,适用经济帮助制度以顺应性别平等需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离婚经济帮助制度采"一方生活困难"一要件为适用条件。但是,在实践中这种制度存在既忽视了另一方是否有提供帮助的能力,也不问离婚时是否有一方有重大过错或一方的生活困难是由自己离婚后的重大过错造成的问题。因而,完善离婚经济帮助制度应改变原有一要件模式,采取"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有能力提供帮助,重大过错阻却事由"三要件模式。  相似文献   

3.
刘森 《法制与社会》2012,(22):41-42
离婚经济帮助制度是指离婚时如果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的帮助,是离婚救济制度的一种.它的主要作用更好地引导离婚一族的婚姻价值取向,使他们更慎重地对待离婚,从道德的层面上来维系婚姻的稳定.离婚经济帮助在解决离婚经济纠纷问题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构建必须考虑如何尽量削减离婚本身对当事人各方以及社会和谐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具体考察分析我国现行该制度的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5.
离婚经济补偿制度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经济帮助制度共同构筑起离婚时的权利保障体系。离婚经济补偿制度客观地评价了家事劳动的价值,协调了婚姻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体现了法律真正保护个体权利的目的。但是,这一制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从离婚经济补偿制度完善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其理论基础,进一步评析了现行立法在离婚时权利保障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经济补偿制度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护婚烟关系中的弱者和无过错方。我国婚姻法规定了离婚时的过错赔偿、请求补偿和经济帮助三项制度。然而笔者在离婚案件审理过程中却发现。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三项制度的差别和适用条件,往往只会笼统地提出“赔偿”的要求。殊不知,这三项制度各自都有明确的适用条件,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7.
沈小平 《法制与社会》2010,(31):109-109
在审理离婚案件中,有些法官对家务补偿与经济帮助的适用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因此,对家务补偿与经济帮助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拟通过对家务补偿与经济帮助相关问题的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婚姻家庭类的民事案件是基层法院主要的案件类型,在每年受理的案件中的比例也是比较大的。造成婚姻关系不稳定的要素较之以前增加了很多,而经济因素则是表现比较明显的一个,反映到离婚的诉讼中便是,双方在承认感情破裂,无法和好的前提下常常由于一些经济利益的矛盾,而使诉讼变成一个漫长的博弈过程。当然,关于夫妻间的财产及经济纠纷本身便是离婚案件的主旋律,关于夫妻间的经济纠葛,可以表现出各种形式,在法律上也有各种相关的制度与规定,文章讨论的便是其中的一种,关于离婚的经济补偿。对于该项制度及婚姻法相关条款的适用,众多学者及同行已经有所研究、讨论,文章将根据各家观点,总结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及我国婚姻法相关规定,结合实践情况讨论在当前我国婚姻家庭现状下对于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2001年《婚姻法》关于离婚制度的规定致力于离婚当事人之间经济利益的平衡,设立了较为完整的离婚经济利益分配原则和离婚救济制度体系,包括照顾原则、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经济补偿制度和经济帮助制度等。但其具体制度设计还存在一些缺陷,致使在实践中这一制度体系的运作不够理想,缺乏可操作性等。因此,应运用公平原则对这些立法缺陷和不足加以补充和完善,对离婚过程中的弱者一方给予充分的救济,最终达到公平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离婚后扶养制度有助于真正实现离婚自由,保障离婚后弱势一方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德国在离婚后扶养方面的立法独有特色,本文通过比较德国的离婚配偶扶养制度和我国的经济帮助制度,对完善我国离婚后扶养制度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1.
我国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离婚经济补偿制度对于提升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保护对家庭做出较多贡献一方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国外离婚救济制度相比较,我国的离婚经济补偿制度在理论设计上还存在不足,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立法目的实现的预期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应完善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立法设计,使之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梅霞 《河北法学》2008,26(7):193-197
针对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缺陷,应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拓宽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完善离婚损害赔偿举证责任的内容,适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明确损害赔偿应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规制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13.
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变革与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金才 《行政与法》2010,(3):106-109
我国2001年颁布的《婚姻法》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需要,修改并发展了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构建了多元化的夫妻财产制度体系,建立了离婚救济制度,强化了对妇女权益、无过错配偶方和未成年子女利益的保护,形成了家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雏形。但新《婚姻法》对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设立、变更与效力等规定不够明确,现行离婚救济制度未达到预期的调整效果,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原则体现不够充分,家庭暴力的调查、预防与救助机制以及家事纠纷调解制度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建立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有助于减轻困难群体的经济负担,有效保障其诉讼权,还能加强对司法鉴定机构的指导和监督,促进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进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司法公正。通过对我国部分地方制定的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的规范分析来看,主要是对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主体、方式、类别、程序、经费补贴进行了规定。但现有的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还存在援助对象标准不一,援助方式复杂、内容差异较大与援助程序混乱等问题,可以从明确援助对象、规范援助方式和内容以及完善援助程序等方面来进一步规范我国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5.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a new system be developed for handling family problems, such as divorce and child protection—a system that would replace the adversarial court system. The author suggests going one step further: an alternative system that would take divorce out of a dispute resolution frame. The Danish system is described as an example of an administrative approach to divorce.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选拔、聘任、奖惩以及救济制度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或影响行政复议活动公正性发挥的现象.美国联邦行政法法官制度中的选拔、聘任、奖惩以及救济采取分散管理权力的方式,以保证行政法法官的独立性.本文分析了美国联邦行政法法官制度的特点,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工作人员制度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进才 《法学杂志》2012,33(4):13-16
当前,我国农民工权利的保护仍存在诸多问题,各种歧视、克扣、剥夺农民工应得权益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通过法律路径保护农民工权利已变得刻不容缓,而司法救济又是其中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路径。在司法救济方面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民事诉讼机制,二是要构建健全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三是要建立完善的诉费救助制度,四是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机制,以期农民工权利受损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18.
国家赔偿的制度欠缺及其完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国家赔偿法》所构建的国家赔偿制度尚存在诸多疏漏。其中,国家赔偿范围的狭小、归责原则的单一、国家追偿制度的不完善、国家补偿制度的缺失及其与相关法律的不协调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现行制度妨碍了《国家赔偿法》应有功能之发挥。对《国家赔偿法》的修改应以保障公民权益为宗旨,扩展国家赔偿的范围,丰富归责原则体系,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定,使之与其他相关制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9.
Recent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incarceration dramatically increases the odds of divorce, but we know little about the mechanisms that explain the association. This study uses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data from a subset of married young adults in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 Health (N = 1,919) to examine whether incarce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divorce indirectly via low marital love, economic strain, relationship violence, and extramarital sex. The findings confirmed that incarcerations occurring during, but not before, a marriage we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hazard of divorce. Incarcerations occurring during marriage also were associated with less marital love, more relationship violence, more economic strain, and greater odds of extramarital sex. Above‐average levels of economic strain were visible among respondents observed preincarceration, but only respondents observed postincarceration showed less marital love, more relationship violence, and higher odds of extramarital sex than did respondents who were not incarcerated during marriage. These relationship problems explained approximately 40 percent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carceration and marital dissolution. These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that a spouse's incarceration alters the rewards and costs of the marriage and the relative attractiveness of alternative partners.  相似文献   

20.
In an effort to prevent some of the well-documented problems that occur in children and families undergoing divorce, a parent education program, Helping children Succeed After Divorce, was developed and mandated by a domestic relations court in a major metropolitan area. The purpose of the parent seminar is to educate divorcing parents about the effects of divorce and continued conflict on their children and to specify concrete actions that divorcing parents can take to help their children. The seminar's intent is to prevent long-term emotional, social, and academic problems among children of divorce.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development, operation, and preliminary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is psychoeducational program for divorcing par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