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舆情是人们通过互联网传播个人或群体对各种事件、现象,人物的认知、评价,受世界观、价值取向、文化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难免带有诸多的个人主观判断和倾向。提高涉检同络舆情的应对处理能力.是当前检察机关在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检察机关要通过采取规范执法行为、建立完备的预警系统、实行检务公开等举措.提高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工作生活早已与互联网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动态、表达利益诉求、传播思想观念。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加强对网络舆论情况的监测研判和引导化解,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能力,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被打破,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和传播方式不断改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同样也给检察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理念,只有牢牢把握全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顺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转变检察工作理念和工作机制,才能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一、充分认识和牢牢把握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聊天工具是伴随网络时代而来的产品,它的网络人际信息传播功能、网络群体信息传播功能以极大的便利性吸引着人们,同时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具有极大的冲击和影响.鉴于此,本文针对网络聊天工具的特征和信息传播形式,分析聊天工具对网络舆情的影响,并针对此提出监管方法,对聊天工具中网络舆情的传播监管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郗琳  李斌 《中国检察官》2010,(21):56-58
近年来,检察机关因为各种事件、案件而卷入网络舆论之中,涉检网络舆情备受关注,所谓涉检网络舆情,是指众多网民通过互联网对涉及检察机关的事件、行为、问题等发表言论,可能或已经对检察工作或检察形象产生重大影响,并进而形成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意见的汇总。  相似文献   

6.
中国语境中的网络舆情治理是一套搜集网络民意和干预网络舆论的机制,其核心是在自由表达与风险控制之间保持平衡。经过十多年的实践,网络舆情治理经历了从以运动式治理为主的模式向协同和综合治理新体系的转变。综合治理体系的运作可以借鉴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多利益攸关方"模式,由政府单方面的管理模式转向利益相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从而构建政府主导,网络运营商协作,内容服务提供商承担主体责任,网络用户参与的运作模式。但这一模式的有效运作有待于各利益相关方的协作与良性互动,因而尚需要更多机制性的安排。  相似文献   

7.
崔杰锋 《法制与社会》2011,(24):169-170
进入2011年,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广泛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发布信息或对事件进行评论。因为网络的即时性和交互性,为舆论事件的信息传播和信息点评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便利条件,这直接催生了众多网络舆情事件,使之热点不断。如‘躲猫猫”、“我爸是李刚”、“药家鑫撞车杀人案”、双汇“瘦肉精”事件等等。如何更好地引导和应对舆情,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根据工作岗位上的工作经验进行阐述,望能为我国的互联网舆情应对工作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叶芳  戚自军 《法制与社会》2010,(26):185-185,207
网络舆情就是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对政府管理以及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观点、立场、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本文通过对网络舆情特点、主要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处置网络舆情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博客"到"播客",由"草根文化"到"网络红人",网络中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究其本质,大多是以张显自我个性为目的。当视频传播手段渐成焦点并炙手可热时,互联网就像一个熙熙攘攘的市场,各家叫卖声此起彼伏,但却始终听不清到底卖的是什么——互联网视频究竟引领了一种传播模式?播客带来了一种怎样的影响?本文以通过播客成为的"草根明星"Dodolook为例,对视频传播手段下网络传播时代进行了分析,究其原因、谈其影响、探其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人们被卷入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无疑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权利保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版权侵权案件频频发生。然而被侵权者在权利受到侵犯后是否能够通过司法诉讼的途径得到合理的赔偿数额,弥补其损失,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知识产权判决文书网上的判决书,对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四地涉及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的案件作出了记录与统计,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科学评析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现状,并提出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何婷婷 《法制与社会》2011,(34):207-208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6月30日,我国共有网民4.8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5.2%。网络以其开放、互动和无限扩展空间使其不仅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休闲娱乐、商务应用的平台,也成为反映和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网络既是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又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人们通过这个平台发表言论,交换观点,形成了强有力的舆论和广泛的民意表达空间。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方式,涉检网络舆情同其它网络舆论一样,同样存在法律缺失、正面引导不力、信息失控失真等问题,这样势必会对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及形象产生严重的影响,并涉及到检察机关工作开展和检察队伍建设。因此,如何应对和引导涉检网络舆情,进一步增强检察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建立起有利于应对和处理涉检网络舆情的工作制度,已成为检察机关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截止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随着人们在互联网传播思想和进行交流,各种新兴媒体和信息通道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例如博客、播客、论坛、通信软件(QQ、MSN)、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平台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网络信息的产生和传播.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没有地域限制,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和敏感问题,瞬间通过互联网的各种媒体通道就传遍世界.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现实里的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正深刻地改变着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日益展示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网络舆情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政府的执政形象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日益成为民意表达和信息接受的平台,出现了不少网络舆情对司法审判产生影响的刑事案件。人们借助网络媒体对关注的刑事案件进行观点交流,在对司法审判起到监督作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审理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刑事案件网络舆情的要素,构建刑事案件网络舆情评估指标体系,力求给司法机关审理刑事案件和主动了解民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网络舆情风险几乎与网络传媒的兴起保持同步,有舆情的地方就会有一定程度的舆情风险存在,因此,防范网络舆情风险是当今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打好舆情战争,是社会管控的关键一步。边疆民族地区因其社会人文现状的特殊性,舆情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对于边境地区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构建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影响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的因素进行评价,得出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风险的大小程度。对影响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对该地社会管控起到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涉检网络舆情,一般是指网民通过互联网对涉及检察机关的事件、行为、问题等发表言论,可能或已经对检察工作或检察形象产生重大影响,并进而形成具有一定倾向性意见的汇总。通常情况下,检察机关受到网络舆论的极大关注,是由负面新闻或不利言论引起,诸如云南躲猫猫事件、广西赵作海案件、内蒙女检察长豪车事件等涉检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因应对与引导不力,一度使检察机关陷入被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引导。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会公众通过网络表达社情民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对公共政策的话语权。互联网引爆的众多热点话题涉及到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网络舆情高潮。本文试对网络舆情运行机制进行积极探索,以期发挥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的优势,为建设和谐社会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网络逐步对我国的政治社会生活产生日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网络舆情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舆情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背景,大学生网络化的学习生活环境已基本形成,在网络舆情环境下如何坚定大学生“三个自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侧重从网络舆情的特点、大学生“三个自信”的培养途径上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网络新闻”、“网络评论”已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了解、透视社会现象和社会本质的“中介”,也成为人们表达观点、泄欲泄愤的“工具”。当这种网络诉求引起社会之呼应.网络舆情便应运而生。概括地讲.网络舆情就是众多网民对现实生活、虚拟社会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情绪表现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微博兴起,从平民到精英,从白领到官员,人人争戴"围脖"。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因其表达的便捷和沟通的方便,已经超越了其作为一种工具和平台的技术意义,而改变着中国的舆论传播生态和言论生态。转发影响时事,围观改变中国,评论推进改革,从曝光腐败到打拐慈善,微博在中国政治的发展、制度的推进、官民沟通和影响公共事件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自互联网革命以来,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和形式革新此起彼伏,没有一天停止过对创新的追求。但似乎从论坛到博客,从Web1.0到Web2.0,没有哪一次网络技术革新像微博这样对社会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微  相似文献   

20.
王勇 《青海检察》2010,(1):48-5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正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我国网民已达3.38亿人,居世界第一,规模庞大的网民通过网络表达个人意见和意愿,形成一股巨大的网络洪流,使互联网成为“放大镜”和“加速器”,一个细小的案件,一起微小的事件,通过网络的“传播”,均可能引发巨大的网络舆论效应,进而形成公共事件。如何妥善应对政法网络舆情,提高司法公信,已成为一道严肃的新课题,本文从基层政法机关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应对政法网络舆情的冲击,提出初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