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维 《政法学刊》2006,23(5):80-84
刑事诉讼中,国家追求的目标是追究和惩罚犯罪,而对被害人来说可能更关注自身受损利益的恢复和补偿。然而,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保障被害人权利方面的立法非常有限,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护。应借鉴西方国家维护被害人求偿权的立法和实践,结合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际,主要从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利救济切入,从立法上完善刑事被害人对犯罪追诉权的法律保护,在司法上完善执行阶段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中,国家追求的目标是追究和惩罚犯罪,而对被害人来说可能更关注自身受损利益的恢复和补偿。然而,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保障被害人权利方面的立法非常有限,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护。面对我国刑事被害人存在的诸多问题,需从立法上完善刑事被害人对犯罪追诉杈的法律保护,并在司法上完善执行阶段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程杨 《法制与社会》2011,(35):267-268
刑事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相伴而生,相互对立的两方当事人,法律在充分关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同时,也应同样关注被害人的权利。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结合载国司法实践,提出了赋予被害人独立的上诉权、给予其国家补偿、赔偿其精神损失等完善措施,力图使己经失衡了的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关系回到平衡的状态上来。  相似文献   

4.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作了许多加强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义务性规定。在司法实践中,这些规定确实加强了对被害人的保护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弊端。本文试就如何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永昌 《法制与社会》2011,(25):283+285-283,285
从本质上看,我国传统刑事司法是报应性司法模式,是以犯罪人为中心的,漠视了被害人的权利救济,不利于被害人的权利保护,而恢复性司法模式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对被害人的尊重和保护。应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指导,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6.
曾钟 《法制与经济》2020,(3):131-132
刑事犯罪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恢复性司法是个很好地解决刑事被害人权利缺失的司法模式。恢复性司法是一种新型的司法模式,更加注重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强调被害人的程序参与。文章认为,我国引入恢复性司法的过程中应构建相关制度以保护被害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刘科 《法制与社会》2010,(26):68-70
在二战结束后,随着被害人学的兴起与各国对被害人问题的日益关注,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浪潮日渐兴起。正如德国学者汉斯·约阿希德·施奈德指出的:"难道还有比加害者与被害者同时觉醒,更能意味着人类总体的解放吗?"在实践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程度往往成为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是否满意的评判标准之一,被害人权利保护已成为关涉社会稳定与和谐、影响社会正义实现的重大法律问题与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国际司法准则与跨国法律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被害人权利经历了一个从衰落到重新重视的过程。出于对过去的反思,国际社会试图建立起刑事被害人权利的国际司法准则,包括以欧洲为代表的区域性法律保护机制和联合国的全球性司法准则,其中以欧洲的区域性法律保护机制和准则最为完整和完善。这些国际司法准则包括了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各个方面,为我国构建和完善刑事被害人权利的法律保护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应当借鉴国际准则,完善我国关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得到相应的关注。本文首先从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视角下审视被害人的权利地位,在对目前被害人有关制度在立法及司法进行深入剖析下,最后对我国关于被害人权利保障及制度的建构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刑事被害人权利经历了一个从衰落到重新重视的过程。出于对过去的反思,国际社会试图建立起刑事被害人权利的国际司法准则,包括以欧洲为代表的区域性法律保护机制和联合国的全球性司法准则,其中以欧洲的区域性法律保护机制和准则最为完整和完善。这些国际司法准则包括了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各个方面,为我国构建和完善刑事被害人权利的法律保护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应当借鉴国际准则,完善我国关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随着我国现代司法理念不断发展和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有必要对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所遵循的理念进行反思,并在立法理念的指导下对这一制度进行修改,给予被害人应有的程序保障和实体保障。  相似文献   

12.
白金刚  吴锋 《时代法学》2008,6(2):59-67
刑事被害人作为直接受害人,其权利无论在法律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中一直遭受冷遇。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不仅承受着实体利益的丧失,程序权利亦未得到有效保护,这种权利保护薄弱背后有其深刻的社会动因。鉴于刑事被害人的权利境遇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加强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自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随着我国现代司法理念不断发展和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有必要对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所遵循的理念进行反思,并在立法理念的指导下对这一制度进行修改,给予被害人应有的程序保障和实体保障。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了一些保护人权的国际公约,在刑事诉讼领域,被告人的权利保障愈来愈受到重视,这对于消除封建社会遗留的将被告人当成被追诉客体的理念、推进我国的司法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另一方面,对于被害人权利的保障却相对滞后,这对于受害人来说是十分不公平的,本文拟就被害人在诉讼中地位的变化、被害人权利保障的意义以及保障被害人权利的制度完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刑事被害人作为直接受害人,其权利无论在法律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中一直遭受冷遇。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不仅承受着实体利益的丧失,程序权利亦未得到有效保护,适种权利保护薄弱背後有其深刻的社会动因。鉴于刑事被害人现实的权利境遇,完善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措施自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刑事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是当事人,但目前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不尽完善,需要在附带民事诉讼起诉权、庭审权利.直接上诉权等方面完善被害人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刑事诉讼制度中,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日渐突出。本文结合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现状,通过比较中国与澳大利亚在被害人诉讼地位和权利保护方面的异同,对如何完善我国的被害人权利保障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贞会 《法学杂志》2012,33(10):165-169
在刑事司法领域,人权保障是一个内涵丰富且不断发展的制度体系。既要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也要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利,同时注意二者平衡。1996年《刑事诉讼法》确认了被害人的诉讼主体地位,但由于缺少配套机制,导致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新《刑事诉讼法》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及其保护,但较少涉及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与普通刑事案件相比,死刑案件给被害人造成的伤害尤为严重,应当给予特别保护。  相似文献   

19.
吴波 《犯罪研究》2004,(5):29-35,56
注重对刑事诉讼中人权的保护是全世界范围内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无论在理论探究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有着很强的时代意义。通过对被害人和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历史的回溯,现实的观察,以及从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的视角,总结了对被害人和被告人权利保障关系方面一直存在的不同的声音和做法。并以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司法改革的价值为引导,从哲学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力求厘清权利保障平衡的相关关系,从而符合寻求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权利保障的平衡这一变化趋势,指导司法实践工作,并在最后以此平衡关系作为一个新颖的视角,对国家被害人补偿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林杰 《法制与社会》2012,(27):280-281
刑事诉讼设立自诉案件的目的,在于体现被害人对追溯犯罪的意志,以更好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但由于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在自诉程序中负担着沉重的证明责任,加上自身又缺乏较强的刑事诉讼能力,因此,要真正的实现自诉程序的立法意图,在刑事自诉程序中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通过对自诉程序中被害人权利状况的现实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完善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