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权内涵",集中表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的基本逻辑和核心要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的理论基点是"人民主体论",即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主体和人民权利作为始点和归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进路选择,是以"发展促人权",即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进程中实现全体人民人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的逻辑架构,就是"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协调增进全体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权利,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吕怡维 《法学杂志》2018,(3):124-130
中华大地早期国家"立法设刑"的目的是"治民",统治者是治国理政的主体,民众是被治理的对象,法律则是治民的工具。在儒、法两家为主的先秦时期统治指导理论中,上述理念都是一致的。虽然自先秦以来,"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思想一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据有一席之地,但即便是一直主张"以民为本""民贵君轻"的儒家,也从未认为民众不是居于受"治"的非主体地位,因而传统文化中的"以民为本"在历代统治者心目中仅仅是一种治国理政时的策略和手段,这种形成定势的传统思维作为历史积淀对新中国的法治进程一直发挥着负面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强调坚持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本质上不同的"以民为本"的理念。将"立法为民"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性原则,写入了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确定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进一步确立了以"立法为民"作为立法目的这一新时代的新思维,完成了立法目的历史性大变革,在中国法治思想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意义,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必将发挥重大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包含着历史、现实、未来三大逻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历史逻辑体现在它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实逻辑体现在它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我国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未来逻辑体现为在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把握中国未来的发展,从时代变革的大趋势中把握中国的走势。现实逻辑是以历史逻辑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洽的历史发展使我们能够自信地面对各种现实矛盾和问题。未来逻辑既以历史逻辑为基础,也以现实逻辑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导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性战略,以人为本的"人"从外延看指人人,主体上是人民;以人为本的"本"是根本,是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以人为本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特别是它的中国化即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为理论基础。马克思的人本主义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在大学期间的人本主义思想以及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接受、批判和超越,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人的本质理论、异化理论、人与法的理论等方面。毛泽东、邓小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从而使以人为本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共享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地位和利益共享思想的继承发展,蕴含着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大升华。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民始终是理解一切社会活动的关键词。可见,共享发展理念不仅遵循"发展是硬道理"的社会主义逻辑,而且强调发展的目标指向在于为了人民、力量源泉在于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解共享发展理念这一核心逻辑,可以从本体论、动力论、目标论、取向论等层面来掌握。  相似文献   

7.
“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主义者毕生的信念和追求,人的“自由自觉”活动及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所在,也是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和衡量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的.从“为人民服务”思想到“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中国传承和发展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高度提炼和升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理想和毕生追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再次出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为人民谋幸福,描绘中国共产党如何秉持人民利益立场,带领人民历经站起来、富起来到目前强起来的征程,对于新时代下,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向着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拼搏,有着直接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历程中,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对法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性思考和历史性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而党的领导、法治体系和信仰法治三个关键词贯穿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实践的思想旗帜和行动纲领,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全面继承和创新发展,是对世界法治文明进步作出的中国原创性理论贡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站在新时代新起点,系统阐释、认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重要科学命题和重大理论范畴,深入学习和深刻把握其发展脉络、核心要义和时代意义,必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建设、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更加坚强有力、更加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撑,助推"中国之治"进入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被全社会所认同的发展战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在完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功能的同时,与其它教育功能一起协调、互补、持续地发挥扩散渗透力,使人的发展具有协调性、连续性、主动性、终身性,最终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十一个核心要义之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法治基础、法律目的、法律效果的深刻认识,是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的思想指引.于法理而言,以人民为中心,首先要以人民至上为原则,确立人民的主体地位.为此,要通过选举制度保证人民有权决定国家工作人员的选任;保障人民能够持续参与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使人民拥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是否依法履职的权利.其次,以人民福祉为宗旨,维护人民的合法权利.要将事关人民生活的事项纳入法治调整的轨道,以法治的刚性来推进民生事业;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为民生夯实法治的根基;倡导底线思维,通过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实行兜底保护.再者,以人民关切为导向,回应人民的利益期待.要确立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确保人民平等参与和平等发展的同等机会;将人民的利益期待作为制定法律的根本动力,确保法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在法律实施中回应人民的利益期盼.  相似文献   

12.
"生民"具三层含义,即初生之民、生民之道以及为天地所生之民."民"观决定"治"观,对治理对象的不同认识,决定了治理的不同模式.对"生民"的治理必须合乎生生之道,体现为不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生民经济"和不同于民本论的"生民论".重提"生民",是为了探讨中国传统政治的多重内涵以及"人民"的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人民"再度回到今天中国政治生活的中心,是在革命与文明的关系格局中对隐藏于历史深处的生民论的接续.  相似文献   

13.
在启蒙运动中,卢梭的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思想,认为主权是不可转让的,不可分割的,不可代表的,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一思想虽然有着阶级和时代局限性,存在一些理论缺陷,但对西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在世界政治和思想史上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发表于1762年的著名著作《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政治法律思想较全面的概括。书中,卢梭的人民主权论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人民政治自主即人民自我立法的理念上。然而,卢梭的整体主义的主权概念由于排斥个人自由和忽略私人自主领域。因此,卢梭从社会契约到人民主权的国家政治理论论述,即有发展又存在局限。  相似文献   

15.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近代宪政的灵魂、民主政治的核心、依法治国的基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其价值体现在于实践,应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去全面理解并切实贯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神圣的宪法原则.应围绕"人民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创造者"、"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三个方面加深理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内涵,并在行动上切切实实地使人民拥有这样的权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代表,美国和法国的宪政过程是一部人民主权理论的实践史。两国的人民主权的宪法原则尽管都脱离不了资产阶级的实质,但是在具体的思想来源和权力配置上又各自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契约限权型"人民主权原则和"公意"型人民主权原则。  相似文献   

17.
改革、发展、稳定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也是事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统一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深刻反映,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经济新常态下保持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平衡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统一关系,持续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8.
《江淮法治》2015,(5):9-14
关键词:"四个全面"在审议中,安徽代表团的代表们一致认为,"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治国理政方略的顶层设计,是中国复兴伟业的战略路线图。  相似文献   

19.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的新阐发,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人本观念的新诠释,对构建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两个重要阶段,它的实现以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和江泽民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为指导其主要内容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中国自己的小康之路,确定“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使人民群众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与和谐,实现更高层次的现代文明。监狱机关应抓住机遇,加速现代化文明监狱建设,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