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组织基础和实施前提。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必将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对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必要性的基础上,应当明晰立法的基本思路,着力解决立法中存在的诸如管理体制、法律地位和成员资格界定等重点与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陶方 《法制与经济》2013,(10):95-96
社会转型时期,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产业孵化园、商贸服务区、生态旅游区等为代表的新经济组织层出不穷,成为各个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分析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涉法问题,研究检察机关为工业园区等新经济组织提供法律服务的切入点和完善措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韦少雄 《法制与社会》2012,(31):210-211
自第一个村民委员会1980年在广西宜山县诞生以来,村民自治制度已有了30多年的发展。但是,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定位不准、职能交叉、法律人格不健全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基层民主实现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定性两者关系,明确各自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界限,已成为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和村民自治制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陈玉江 《法制与经济》2008,(24):112-113,115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行为农民合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该法第二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要深刻领会和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必须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民间性、民主性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5.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推进农村生产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解决农民增产、增收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研究云南省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新时期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保官兵的涉法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武警新疆总队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组织的作用,不断增强部队基层自我解决涉法问题的能力,较好地解决了人手不够的问题,完成了总队机关的法律服务任务,为预防各种案件事故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一、打牢基础,确保法律服务工作稳步发展部队是个流动性很强的集体,在依靠基层自身力量搞好法律服务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反复打牢基础,不断培养人才。(一)充实更新资料,确保部队有“法”可用。制约基层法律服务的一个难题是基层缺乏法律资料。…  相似文献   

7.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互助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和机制的创新,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要把握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方向,处理好农民自我发展和政府推动的关系,要培养农民的合作意识,提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典型引路和政府的扶持,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一项战略任务,而完善农村合作经营体制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通化市农村专业合作经营组织主要有能人带动、部门领办、龙头企业、农民自发和社区消费五种类型。但是,在这一组织中存在成长缓慢,思想认识不足,法律地位缺失,外部环境不佳,内部机制不完善等因素,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只有强化思想认识,推动立法进程,落实扶持政策,加强合作组织自身管理,才能在新形势下完善农村合作经营体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乡镇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完善其制度建设,制订调整和保护乡镇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律,是客观经济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乡镇企业能稳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拟就乡镇企业在企业的外部管理、企业内部组织和自主经营、乡镇企业的设立和开办、企业内部分配等几个主要方面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作一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提升农村市场化效应与改革商法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峥嵘 《法学杂志》2006,27(5):79-81
市场化建设的效应状况如何,与商事法制改革创新的力度有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的农村市场中的农民、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的“入市”资格的商事主体问题,农村中的土地开发利用、山林等自然资源产品经营、招商引资的拓展、劳动力资本的运营等等诸多的商事客体与内容问题,以及商事法律行为规范等问题,都需要从更新法制观念、改革法律制度、科学运用法律等问题上做出一番努力。  相似文献   

11.
识法代言人     
沈阳于洪:“三个聚焦”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检察院创新探索了“三个聚焦”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模式,提升服务保障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聚焦司法监督,助力企业堵塞管理漏洞。开辟涉民营企业、企业家案件办理绿色通道,完善案件办理机制,快速受理、优先办理民营企业的申诉、举报和控告。对于涉民营企业的轻微刑事案件,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等原则快办快结。建立健全涉民营企业、企业家案件办理全流程跟踪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负面影响,全力维护民营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相似文献   

1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标准的法律分析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员资格标准的法律缺失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征地补偿费等成员利益分配纠纷频发的主要原因。成员资格标准的法律缺失根源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擅变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关立法的逻辑障碍。通过立法完善成员资格标准时,应以在本集体内生产、生活的状态和对本集体土地利益的生存依赖作为基本依据,淡化户口对于认定成员资格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天津高级人民法院的规定为基础,提出一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标准立法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当前涉法信访问题突出,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工作中上访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法律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律师法律意见采信率低等突出问题,提出从源头入手,强化律师的法律服务职能,使律师的法律服务成为涉法信访处理中的一道必经前置程序,规范涉法信访处理,提高信访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赵京京 《法制与社会》2010,(26):195-195
广义的社会中介组织指:处于政府与公民之间起着联结沟通作用的,具有服务监督管理等社会职能的具有相对法律独立地位的社会组织。狭义则指依法或受政府委托,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服务、沟通、监督、鉴定、公证等功能,实施社会性、技术性、执行性、服务性行为的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农村基层的党务、村务和经济事务等均由村党支部、村民 委、经济合作社等组织承担,有时任职交叉,分工界限不明确,故在 处理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时,应将三种组织(党支部、村 民委、合作社)与三种职务(公务、自治事务、经营事务)排列组合后, 决定当事人的行为应当适用哪一法律认定行为性质。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因此,科学分析农村涉法涉诉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主动地解决农村涉法涉诉上访问题,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方面。但《信访条例》规定,政府信访机构对于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涉法涉诉上访问题,采取拒绝受理,履行简单告知义务的做法,有可商榷之处。本文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视角,深入分析普法教育对解决农村涉法涉诉问题的作用,以及普法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普法机构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实现在解决法律问题中普及法律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司法》2008,(1):107-107
宁波市司法局在推进“法律进农村”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使该项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一是印发《关于组织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通知》、《关于加强新农村法治建设,广泛开展“法律进农村”活动的实施意见》等,部署全市“法律进农村”工作。二是开办《法系乡邻》电视法制专栏节目,每月播出两期,选取涉农涉法题材,采取以案说法、专家释法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保官兵的涉法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武警新疆总队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组织的作用,不断增强部队基层自我解决涉法问题的能力,较好地解决了人手不够的问题,完成了总队机关的法律服务任务,为预防各种案件事故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20.
非营利组织并非不能开展经营活动,只是从事经营活动赚取的利润不能进行分配而已。非营利组织的经营行为有两种情况,即相关经营活动和不相关经营活动。相关经营活动与非营利组织的宗旨一致,法律对其不应加以过多管制,只是在定价上应予以适当规制。不相关经营活动与营利性组织的经营行为极为相似,鉴于非营利组织自身存在目的的特殊性,法律对其经营方式、经营领域、业务比例等方面应有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