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晓春 《中国监察》2009,(12):60-61
年纪小的时候,对中国共产党,我没有多少认识。因为我的父母、我的伯父伯母以及我身边的人,他们大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我眼中,他们是普通人,也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直到二十年前的一件事儿,才让我对党有了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沪家解忧     
我的困扰: 我2005年到美国留学攻读硕士,在美国第一年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公张勇,2008年我们毕业之前在美国办理了结婚。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这些年来的执业经历和感受,要想成为一个好律师,并将律师作为自己在很长久的时期内从事的职业,首先需要对律师执业角色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样可以在从事律师业务过程中把握自己。我在进入君合律师事务所时,有许多合伙人和律师首先和我谈的也是这个话题。   从宏观上将律师列为社会法律服务人员、对一个国家法制建设和社会安定之作用已有很多论述。对律师职业角色的认识属于微观认识,我对此的认识是,律师的职业角色是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士。作为专业人士,律师的职业有着以下的特点:   首先,律师不是商人。律师的工作虽…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后,我到灾区去培训警察。有一次吃饭时,一位个子不高、黑胖胖的人和我同桌。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我问他贵姓,他说姓叶,是某某中学的校长。我一听立刻站起来说:“给你敬个札啊!你是名人哪!”这个人就是被评为“中国最牛校长”的叶志平。我为什么要站起来给他敬个礼?因为在地震过程中,他的桑枣中学,  相似文献   

5.
以前,我并不认识蒋庆,但是,经过采访、了解,从许多当事人口中,从蒋庆身边的同事、亲友眼里,我认识了蒋庆,清晰地感到,一个代表着法律公平与正义的人民法官形象,时常活生生地站在我的眼前,身着她喜爱的法官服,笑容浅浅,那样的从容与自信。  相似文献   

6.
杜冰 《法律与生活》2010,(11):57-59
“2001年,就打我认识她到现在,10年的时间,我就一直生活在她的谎言中。”张芳不无遗憾地表示。  相似文献   

7.
钟志红 《中国监察》2009,(10):64-64
汶川大地震时,我在重灾区的都江堰市认识了一位纪检监察干部——钟迅,也许是同姓的缘故吧,我与他多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很快成为志愿者队伍中的搭档。  相似文献   

8.
热雨 《政府法制》2010,(6):51-51
在澳大利亚工作期间,一件小事让我对于着装和敬业有了崭新的认识。我去澳大利亚初期,遇到一项需要和警方协调的工作。为了增进我和警官个人之间的友谊,会前,我邀请负责协调和联络的警官马克共进晚餐,地点定在附近的中餐馆,时间就在当天晚上6点半。  相似文献   

9.
竞技与律师     
汤忠赞 《中国律师》2008,(10):43-44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在一片赞扬声中结束.其评价之高,吾辈毋庸再言。 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天天晚上看电视,并不断换台,观看各种赛事。奥运健儿的表现使我激动,使我真正理解了奥运,认识了奥运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在许多人眼里,我是经商成功的“女强人”。二十多年来,我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把无数挫折和挫败踩在了脚下。然而,2003年6月,一纸法院的一审判决书,却将我彻底“击垮”了,也许如果不是这次惨败,我也说不清何时才会对律师这个职业有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最早我是在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上他所作的法院工作报告中认识他的,留给我的印象是务实、勤政、卓有成效。后来我是在一些触犯刑律的人那里认识他的,人们说他严格、认真、软硬不吃。再后来我走进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那里的同志告诉我,盛院长不主张采访他个人。几个小时以后,踏着崇文门西河沿人群车流的匆忙,我向杂志社走回去。法院作为刑事诉讼掌握生杀予夺之权的最后一道关口,其一举一动无不牵动千万人的心——那是正义、情理与法网相交结的枢纽。我在想,北京市各级法院近几年举措频出,理顺法院体制、狠抓办案水平、打击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12.
《法人》2009,(3):72-72
可以说,在本文主人公陈文伟律师的发展道路上,我也是见证者之一。 认识陈律师近十年,我始终感觉他就是一个潜心钻研、专心从业、用心做事的律师。从本文的字里行间,又一次证实了我的判断和了解。  相似文献   

13.
认识妻子是在1996年春节。那年我从军校回开县探亲,顺道拜访万州的一位亲戚。亲戚很关心我的婚事,对我说:“小张,你军校马上毕业了,个人事情也该处理了吧!我同事有个侄女,在一家企业上班,人很本分,我看你和她很般配。”亲戚热心地当起了红娘。。  相似文献   

14.
我有不少做艺术家的朋友,其中有一个朋友我认识了很多年,近年他的画越卖越好,名声越来越响亮,上了大拍卖会。而当年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混得很不怎样,他的画不怎么被人欣赏。艺术家聚到一起的时候,常常就是喝酒吹牛,说谁谁谁的画一下子卖了100万之类。而他上有老下有小,他从不讳言自己的画不好卖。  相似文献   

15.
追随清风     
小时候,乍暖还寒的初春,从阳光和煦的田野,徐徐飘来油菜花的芬芳,伴着湿润的泥土味,带着青草嫩芽的清香。我惊喜得一把脱去沉甸甸的冬装,迎着春天的气息和进田野。于是,我第一次认识了清风,知道清风来自春天的田野上。酷暑的夏日,空气沉闷得令人窒息,我登上屋后高坡树荫里寻找清风,在丛林枝叶的微微颤动中,她来了,带着沁人心脾的清凉。于是,我看见了清风的颜色,她像嫩叶一般翠绿。走进课堂,在书本、老师那儿,我认识了朱自清、鲁迅,知道了李大钊、毛泽东,懂得文坛、政界有清风。怀着追随清风的期望,我走进工厂、走进军营…  相似文献   

16.
李昌钰 《警界科海》2003,(12):41-41
多年前,我远赴欧洲参加一个国际性会议,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刑事鉴识专家及法医学者与会,其中很多人我都不认识,他们也没见过我的面。  相似文献   

17.
何非光是我上世纪40年代在重庆进“中国电影制片广”时就认识的一位导演。当年乍见,我觉得他与别人没有什么区别,日子久一点,因为来我们办公室的人喜欢谈议他,心中才开始产生好奇。因此有关他的奇闻趣事以及大起大落的遭遇,我都记在心里。而今66年转瞬即逝,当我静下心来写些我熟悉的影人影事时,何非光就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8.
我是1992年5月认识《中国律师》的,当时我在法院工作,5月18日随院长去省高院办事,领导去汇报,我在接待室里随便看看报纸杂志,翻翻这本,看看那本,翻着翻着,一本《中国律师》进入我的眼帘,本想随便翻翻,谁知越看越上瘾,、越看越想看,那上边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爱不释手,以致于院长让我买烟的事也放在了脑后。等院长汇报回来。问我要烟。  相似文献   

19.
陈华 《法律与生活》2010,(10):61-62
“那一刻,我感觉就像魔鬼附身一样,邪了。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当时怎么就做出那样的事情。那时的我,是另外一个我自己都不认识的人。”朱光(化名)在说到抢劫的情形时,神情有些恍惚。这位口齿伶俐、思维清晰、阳光俊朗的研究生,在庭审室里与我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胡济邦 《江淮法治》2012,(10):24-24
一次提审经历。改变了我的婚恋观,更让我找到了真爱,感谢检察工作缔结了我的美满姻缘。 认识现在的妻子,是在我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那时的她。在单位干着一份内勤岗位的临时工作,负责接收公安送来的案子,到月底做考核用的案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她.似乎怎么也进不了我当初制定的“择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