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广告公司职员邹野因拒绝上司的求爱后,在办公室里遭遇了一场“软暴力”围剿——办公室里总弥漫着一股怪味道,她走到哪里,空气便在哪里凝固,没人和她说话,没人给她笑脸,甚至没人批评她,她俨然成了办公室里的空气,明明飘浮在那里,别人却都看不见她。她开始害怕上班、害怕见同事、害怕走进写字楼,直至患上严重的工作恐惧症。2006年8月21日,邹野一纸诉状将其上司和所在公司告上法庭。9月18  相似文献   

2.
晓红 《公民与法治》2006,(12):21-24
邹野是安徽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因为拒绝上司的求爱,在办公室里遭遇了一场奇特的“非暴力”围剿:同事们相约聚餐,从没有人叫她:无论姐妹们在一起聊得多欢.只要她一插话,大家顿作鸟兽散:她去找领导沟通思想.领导总是没完没了地和别人商谈工作。办公室里弥漫着一种怪怪的气氛,她走到哪里,空气便在哪里凝固。  相似文献   

3.
晓红 《检察风云》2006,(23):64-65
邹野是安徽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因为拒绝上司的求爱,她在办公室里遭遇了一场奇特的"非暴力"围剿,以至于2006年8月21日,她一纸诉状将上司和公司告上了法院.邹野对记者讲述了她被"办公室软暴力"伤害的经过.  相似文献   

4.
三木 《江淮法治》2013,(4):44-45
今年35岁的王晴是江苏省泰兴市某医院的儿科护士,但她更是同事们眼中的小富婆。然而,没有人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貌似平凡的女人,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借走"别人3.65亿元巨额资金……轻松赚到第一桶金1999年,22岁的王晴从护理专业毕业之后,顺利进入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工作,成为一名儿科护士。相对于那些还在四  相似文献   

5.
美国工会组织下属机构最近在全美征集职场"受气故事",以评选"最坏老板".在已经收到的近2000份"受气故事"中,有一个叫"瓦雷萨"的回忆自己在学生时代在快餐店打工的经历,说是吝啬的主管让他制作超标准的圣代买单,可是当顾客抱怨圣代太小时,这个主管却指责"这些孩子不懂规矩";一个叫"制图女孩"的说她每周要工作50-80小时,而且没有加班费.此外,还有因母亲在重症监护室抢救需要她去陪护,却遭到上司发难的;有因在办公桌上放着一些照片和同事送的生日礼物--一只玩具熊,被老板的太太悄悄扔掉的……(7月21日<新民晚报>)  相似文献   

6.
局长借车     
刘广荣 《政府法制》2014,(24):49-49
进局机关以来,我每天最早到单位,见到领导、同事总是亲亲热热道一声问候,并呈上一杯热腾腾的茶水。除了正常工作外,我乐意加班,几乎每个双休日在办公室里度过。  相似文献   

7.
特殊的拯救     
2006年年末,正当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记者王东红准备做新娘之际,一个神秘的电话打破了她宁静的生活,由此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拯救行动。深夜电话2006年12月18日晚8点半左右,《道德观察》栏目组的办公室里静悄悄的,只有记者王东红和她的同事王春梅在办公室里加班,这时,王东红接到了一个非常神秘的电话。  相似文献   

8.
声音     
《法律与生活》2013,(22):11-11
“健康和工作,我选择健康。” ——浙江省金华市的章小姐(“85后”)在广告制作公司上班。8位同事(6男2女)原本挺好,半年后她受不了了。6位男士均为老烟枪,他们一根接一根地抽。整间办公室烟雾缭绕。撒娇、贴禁烟条、喷空气清新剂、最终吵架,男同事都不理。近期,她因此辞职,并说出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9.
一十年前,蒲晓兰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干起了检察工作。初来乍到,大家都不太注意她,但几年下来,凭她干工作的那么一股傻劲,那么一种拚命的精神,就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了。起初,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的领导安排她在办公室打杂。收发接待、内务整理、室内清洁、档案等活她样样都做,院里只要哪项工作缺人手,她就去哪里项。这样的担子的确又杂又重,或许是大山的女儿,她从未叫过苦,任劳任怨,领导上安排工作时,她总是咧嘴一笑,把头一点,算是接受下来。没有更多的语言,只有无声的行动。有人说兼职过多,顾此失彼,而蒲晓兰却于一样…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私家侦探在行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歌 《检察风云》2004,(13):12-15
今年35岁的张女士是重庆市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年前,听一些女同事私下里说,50多岁的男上司经常对她们动手动脚,当时,张女士并没多在意。没想到,同样的遭遇竟也降临到自己头上:2003年5月的一天,加完班后,这名男上司邀张女士共进晚餐,随后,满嘴酒气的男上司竟开始对张动手动脚,还提出一起出去开房,但被张拒绝了。从此,男上司就像幽灵一样对她进行性骚扰。在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没有结果,求助法律又苦于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2004年5月的一天,张女士找到了市内一家知名调查公司,要求该公司派出“侦探”调查搜集上司长期骚扰她和女同…  相似文献   

11.
袁岳 《法人》2009,(11):87-87
我的一位人力资源的同事用她自己的工作感受告诉我说,其实亲和非常重要,因为在同样的事情上,亲和的领导更能让他的团队成员一起认真工作,并富有成效。她说的一点也没错,因为同样的情况下,我也有一位管理同事,在她的管理工作中可能最缺少的是亲和,因此就比较容易在同事中累积对她的成见,从而增加摩擦与矛盾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第一项任务 星期三中午,我从图书馆回到办公室,隔壁办公室的小伙子给我送来一份法文的文件,上面附着一个小条,让我给我的上司打电话。领导给我分配了第一项工作,让我研究关于国际组织中观察员地位的问题,法庭想给予一些国际组织观察员的地位并与他们签订协定。我的任务是研究这样做是否合适,如果可以给予的话,是否需签订协定,在协定中就规定双方哪些权利义务,研究后写出有关的备忘录。为了将工作做得又快又好,我取消了回去吃午饭的打算,一头钻进七楼图书馆,图书馆中午不关门,多亏以前在研究台湾与国际组织的问题时曾涉猎这方面的问题,知道在什么地方找材料,可惜图书馆里这方面的资料奇缺,只找到很少的资料,我把它们复印后,拿回办公室去看,然后抓紧时间在电脑里打了一个简单的备忘录,谈了我对这个问题的初步印象。我的上司说,他给我的那份法文的东西是我前面一位搞的。我说:“我看不懂法语,有英文本吗?”他说:“没有。你不是学了很长时间法语了吗?你不  相似文献   

13.
萍梅 《政府法制》2005,(8):44-45
四毛的同事小张是他们办公室里的“开心果”,只要有她在,办公室里多会儿也是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可是,这两天“开心果”却不开心了,整天闷闷不乐、心不在焉的样子,办公室里的气氛也自然沉闷了许多。四毛猜想,小张一定是碰到了难事,否则绝不会这样,于是在一天从食堂吃完午饭回来后叫住了小张:“怎么了?我们的‘开心果’一副不开心的样子,办公室好闷哟!”小张紧锁双眉,叹了口气,犹豫着说:“四毛,其实我早就想请教你了,可是你总是忙忙碌碌的,再说办公室里人多,总也找不到机会和时间。今天你既然问起,我就和你说说吧。”四毛笑呵呵地问答“:瞧你,…  相似文献   

14.
文宇  华剑 《检察风云》2003,(23):36-37
一位年仅31岁,被同事和上司公认为好警察、好所长的优秀干警,为争取9200元办公经费,竟与被自己亲手抓获的网上逃犯家属达成协议:缴钱放人!结果,私放的逃犯被别的警察抓获,自己却成了人民的罪人……  相似文献   

15.
华丽转身     
正有思想、有情怀、有自信的女人在哪里都能华丽转身……倾听那些来自社会最低层百姓的诉求时,她眼中泪光盈盈;看到竞职演讲中年轻干警的优秀表现时,她微笑中有丝丝欣慰;看望法院离退休老同志时,她心存崇敬之情;获悉干警罹患疾病时,她紧锁双眉……这一刻的她,是温情而细腻的。担任法院"一把手"的女同志不多,在周围同事的眼里,她在工作场合表现出的  相似文献   

16.
《水浒》里的杨志曾做过殿司制使官,原本信奉"一刀一枪在边疆上博一个封妻荫子",押运"花石纲",却在"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变卖家产贿赂上司,才算勉强过关.……  相似文献   

17.
7天长假疲劳作战 7天春节长假一晃而过,告示栏上放假通知还未摘下,市民徐女士一身疲惫地在"切忌熬夜"四个大字前走过.初七第一天上班时,办公室里空荡荡的,不少同事还来返回,没精打采地晃悠一上午,下午公司又放了半天假,徐女士回家倒头就睡.  相似文献   

18.
张某系某公司应聘工人。一日,张某与同事陈某、李某到隔壁办公室打扫卫生,陈某发现办公桌底下有一张存折,被张某捡到手,接着张某去另一办公室接电话。接完电话在上厕所的路上,张某掏出存折看,方知是同事郑某的活期存折,在额为16650元。回到办公室后,张某将存折锁到自己的抽屉里,没有声张。当天下午,郑某找到张某问是否见到她丢失的存折时,张某称:“在接电话时,把存折扔到桌子上,不知被谁拿走了。”几天后,张某持此存折到储蓄所提出现金16600元,并到另一储蓄所把提出的款存入自己的名下。在张某行为的认定上,有三种不同的意…  相似文献   

19.
2005年4月13日早晨8点30分,熊亮和以往一样.准时来到邻水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办公室上班。新的一天对于熊亮来说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局领导虽然安排他“协助刑警队办公室”工作,但他连接电话的权利都没有,因为在很多同事眼里。他是一个患有“精神病”的警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监察》2013,(9):21
4月2日,星期二。雨。早晨七点刚过,大冶市纪委派出第四纪工委书记杜文娟巳端坐在办公桌前。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并早到单位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在杜文娟看来,每天早一些精精神神地出现在办公室里,对自己、对同事而言都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打扫办公室后,从食堂拿两个馒头、一杯豆浆,边吃边翻看一些最新的报刊,看看有什么重要新闻,尤其是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