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3月15日 ,贾国宇诉北京国际气剂有限公司等损害赔偿案经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审结 ,开创了人身伤害案件精神损害赔偿第一案。在随后的审判实践中 ,全国对人身伤害案件精神损害赔偿已有十余案判例 ,赔偿数额悬殊较大 ,究竟哪些人身伤害案件应将精神损害列入赔偿范围 ,赔偿数额应考虑哪些因素 ,由于无明确的法律规定 ,使审判人员很难掌握 ,笔者就此略述浅见。1人身伤害中精神损害的3种情况依照人身伤害案中人身伤害与精神损害的因果关系分类 ,可分为3种情况。第1种是机械性损伤直接作用于颅脑组织 ,破坏了脑组织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身伤害案件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之我见郭乾坤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规定:"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  相似文献   

3.
人身伤害精神赔偿依据、原则及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身伤害是指以自然人物质性人格权为侵害对象,直接造成自然人人体伤害和精神损害的侵权行为。其不仅给受害人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而且也给其家属带来精神痛苦。时下司法实践做法不一,理论对此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就人身伤害精神赔偿的依据、原则及标准略述浅见,作引玉之砖。   一、人身伤害精神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与客观依据   确立人身伤害的精神赔偿制度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近代精神损害赔偿的形成是沿着两条并行路线发展的,一条是对精神性人格权的民法保护,另一条是对物质性人格权的民法保护。①我国对精…  相似文献   

4.
河北山海关邹泉毅问:因口角被对方殴打成轻伤,如诉于法院,可否要求精神损害补偿,法院对此民事赔偿,是否考虑过错责任?本刊法律部答:因被打致伤,这属于人身损害赔偿的问题。根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的规定,公民由于过错侵害他人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种民事责任是由民法通则第119条所规定的,即“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不存在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一般来说,在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和精神直接有关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才发生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侵犯生命健康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该规定将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外延界定为损害赔偿案件中,受害人或其亲属在遭受人身损害带给其的物质损失的同时,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而且精神痛苦有时比肉体痛苦对当事人的伤害程度更重。这种侵犯生命健康权引起的精神损害,现已愈来愈为司法界所关注,对此予以立法保护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因此有必要对侵犯生命健康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  相似文献   

6.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北京市两家基层人民法院的判决,相继创下了国内精神损害赔偿最高额纪录。而这两起案件,均是由人身伤害引发的。在当前尚无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实践者的大胆义举既显示了一种无奈,也为理论界的呼唤增添了磋码。它使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人身伤害案件能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到了该明确作答的时候了。上篇:花季少女屡屡惨遭毁容发生在京城的一起少女被炸伤残案,由于法院判决给予10万元的精神损害赔偿而备受人们的关注。然而当我们翻阅以往的案例,发现涉及人身伤害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不胜枚举。判决的结果却…  相似文献   

7.
我们认为,处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在认定因果关系时,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要认真查清损害事实。“人身损害”,准确地说就是“人身伤害”,它仅指对公民身体健康的侵害(含伤害致死),而不包括对《民法通则》规定的其他人身权利如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的侵害。人身损害的“事实”是指人身伤害的同时必须给公民带来经济上的实际损失,被伤害人无权就其精神损害要求经济赔偿,这一点必须严格  相似文献   

8.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从法律层面上对离婚自由和过错责任进行调控的主要手段,它是对无过错离婚法的修正。离婚损害赔偿责任从理论上应是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而立法仅把它规定为侵权责任,但这有助于受害人请求人身伤害及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9.
论点辑要     
《中国审判》2010,(3):83-83
由于犯罪行为侵犯了被害人的人格权利,造成非财产性的人身损害(有时可能由此产生间接的财产损害),应当承担民事上的赔偿责任,从而形成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在这里,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之间,都是基于同一犯罪事实。刑事诉讼法规定在附带民事诉讼中能解决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责任,并且民事法律也对相对较轻的精神损害赔偿给予保护,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不断上升,在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列前几位。由于《民法通则》对人身损害赔偿的规定比较原则和抽象,在司法实践中,审判人员普遍认为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时证据审查核实起来比较棘手。笔者认为,应加强法医学鉴定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运用,以便在审判工作中积极正确  相似文献   

11.
近来,精神损害赔偿成为中国法律界的热点问题。在医疗事故的处理和诉讼中,也都出现了精神损害赔偿的要求和判决。根据我国法律有关规定以及医疗服务的实际情况,笔者仅就医疗事故处理中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以期引起讨论和重视。一精神损害赔偿,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可以得到有助于我们思考问题的有益启示。首先,我国法律有关身体损害赔偿的规定,对精神损害赔偿是模糊的。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该规定是我国关于身体伤害赔偿的基本原则,其中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国家赔偿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法等法律都是采取这一基本原则的。还有一些关于身体伤害赔偿的法律则是采取宠统的赔  相似文献   

12.
宗睛 《特区法坛》2005,(4):42-4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解释》)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由于该解释对人身损害赔偿所涉及的赔偿标准、赔偿范围和赔偿数额等具体问题的统一,与现行民法基本法和特别法的规定不尽一致,与此前有关司法解释也有较大差异,造成司法实践中尤其是基层法院对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时如何正确适用《人身损害解释》存在一些误区。本文拟结合一起具体案例,对有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希望对审理好类似案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22条将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界定为人身权益,符合人格权本身的特点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人格权相比,其他人格利益是一种反射的、消极的利益,其内涵和外延都不够明确。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在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同时,也从社会政策和法律政策的角度出发,在精神损害赔偿构成要件等方面对侵害其他人格利益的精神损害赔偿给予了严格限制。为准确理解、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22条的规定,可以考虑借鉴两大法系国家的类型化经验,在相关案例中对该类型的精神损害赔偿的特定限制条件具体化,以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或者其他方式加以公布,为法官审理类似案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和法制建设的飞速发展,公民对维护自身的精神利益的意识也不断提高,精神损害赔偿也就不在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了,它已经成为对人身损害给予精神损害赔偿的普遍制度,从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成了很多学者和以及人们探讨的焦点.本文将依据民法的基本理论和现行法律法规,从精神损害赔偿的涵义、范围和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精神损害可以用物质财产给予赔偿。随着这一制度的确立,在处理刑事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刑事被害人要求赔偿因犯罪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的新情况。对此,有人认为,尽管民法通则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因犯罪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不应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私营、个体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雇佣关系在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雇员在从事雇佣工作时受到伤害或造成他人伤害的纠纷时有发生,雇主与雇员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作为一种特殊的复杂的侵权赔偿责任,我国《民法通则》并未作明确规定,这为司法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赔偿解释》)统一了全国法院对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司法保护规则和方法,不仅解决了人身损害赔偿的基本方法和规则,同时也补充了《民法通则》关于侵权责任立法的一些空白,为制订我国民法典提供了借鉴。关于雇员人身损害赔偿的赔偿原则、赔偿主体、赔偿范围以及赔偿标准,应按照最高院《人身赔偿解释》有关规定执行,笔者仅就司法实践中的几个特殊问题予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是否应该实行精神损害赔偿?传统民法一般只规定对损害财产给予赔偿。《民法通则》认为人身和人格权利受到侵害也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因此,在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损害的,除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外,还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从而初步奠定了我国在一定范围内实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基础,无疑是我国立法上的一个重大突破。然而我国的刑法却不承认因犯罪行为所导致的精神损害赔偿。例如,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见.它把包括侵害公民名誉权、荣誉权在内所致的精神损害赔偿排除在刑事附带  相似文献   

19.
人身损害赔偿往往是由于两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纠纷造成的人身侵害;另一种是人所饲养或管理的动物伤人造成的人身侵害。目前,从世界民法的研究趋向看,前者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争议问题不是很多,但对于后者,即动物伤害人身应如何赔偿的问题,至今各国的民法中均无明确规定。在我国尚未制定民法的情况下,司法实践中对此问题如何处理,尚有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伤人要不要赔偿?应该怎样赔偿? 动物伤人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有哪些表现形式呢?据目前发现,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是驯养的野兽引起的人身伤害。例如动物园、杂技团里的野兽,由于管理不善跑出  相似文献   

20.
一、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和《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精神损害赔偿解释》)是处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主要法律依据。但由于上述司法解释对“残疾赔偿金”与“死亡赔偿金”性质认定的不一致,以至于出现“赔偿权利人在主张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的同时,还可否要求赔偿义务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疑问。对此,肯定者以《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31条的规定作为论据;而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