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溢 《法制与社会》2012,(9):185-186
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成为社团革命的主角。非政府组织自身具备的法治功能促进了政治国家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促进了法治社会的建设。本文在探析非政府组织的法治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而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将是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法治功能的发挥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人权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人权保护机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人权问题的敏感性,人权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上的法律地位受到主权国家的诸多限制。目前,它们对国际人权的保护仍主要通过非正式的途径参与。这种非正式的参与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如公正性问题、提供信息的可信性问题以及独立性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与挑战,只有通过人权非政府组织、政府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共同参与,多元立法,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人权非政府组织在人权领域发挥其独特作用,并在多元结构的全球社会更好地实现对国际人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陆艳  杨秀丽 《法制与社会》2012,(36):143-144
对非政府组织相对于个体参与行政立法活动的独特优势进行分析,针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有效的非政府组织参与机制,规避随之产生的消极影响,本文提出非政府组织参与行政立法活动的相应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农村消防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安消防队的有力补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当下对其缺乏相关立法支持,其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中国农村建设消防非政府组织是必要的。该文致力于对农村消防非政府组织的定位、准入机制及具体制度构建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由于法律规定滞后,我国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不完善。201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赋予公安机关管理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职权,但公安机关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工作面临着专业人员匮乏、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规定不细化、部门之间协调不明确的问题。对此,我国公安机关应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从法律和管理层面进行完善,完成好管理境外非政府组织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郭炯 《法制与社会》2012,(18):160-162
对环境非政府组织(NGO)进行了界定,并论述了其现实意义,并从环境NGO参与环境治理的方式出发,剖析了我国环境NGO的法律性质及地位,最后与美国环境NGO的相关立法和实践对比,提出了我国环境NGO未来发展方向和法律应给予其的定位与支持。  相似文献   

7.
张晓君 《法学评论》2023,(1):176-185
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的生成和运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有国际法体系中非政府组织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具有国际法律人格,但是其能够凭借自身在相关领域的专业性塑造国际法,充当主权国家之间的润滑剂,参与国际争端解决而影响国际法,还能够帮助监督国际法的实施。目前缺乏对非政府组织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非政府组织关注自身利益,其观点容易受其资助者的影响,甚至成为欧美国家输出价值观的工具。非政府组织已经日益成为各国谋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力量,因此,有必要对其塑造国际法的行为进行有效规制。我国应重视和加强非政府组织建设,以增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在实践过程中,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显然遭遇着来自有效制度的供给不足,尤其是相关有效法律制度缺失的“瓶颈”制约。为了有效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和完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供给:努力构建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支持和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权利制度;立法界定政府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职能与职责;立法规定强制实施循环经济的重点范围和对象;立法规定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消费者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力与义务,逐步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非政府组织是防范、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支撑力量。环境应急管理体制的不足和政府的不当应急规制行为,极大地限制了非政府组织对环境应急管理的参与度。美国有完善的应急法律体系,较好地保障了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应急管理的基本权益。借鉴域外有益经验,改革和创新现行环境应急行政管理机制,增进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协作机制,是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应急管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都灵冬奥会的反兴奋剂法律冲突产生于东道国法律与国际奥委会规则的不同规定。本文通过对该法律冲突解决的分析,肯定了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规则的国际法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立法后评估的“利益相关者”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法后评估是指法律实施一段时间以后,有关政府部门、组织或人员对其实施效果等进行评估,根据法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立法上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完善立法。立法后评估的“利益相关者”模式是指受法律直接影响的组织或个人参与的法律实施效果的评估模式。该模式的采纳能够让立法者对立法实施状况获得真实、全面、客观的评估意见,从而获得相对科学与客观的评估结论,  相似文献   

12.
文正邦 《现代法学》2006,28(2):41-51
社会文明最终要体现为社会组织的文明,社会的和谐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和谐,促进非政府组织的有序化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因此,对非政府组织的涵义、性质和特征,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存在方式和分类,以及中国非政府组织运作及其发展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立法后评估对象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法后评估是指法律实施一段时间以后,有关政府部门、组织或人员对其实施效果等进行评估,根据法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立法上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完善立法。立法后评估对象的选择依据在于立法后评估对象选择的有效性、必要性以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外政府组织立法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政府组织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一直到90年代中后期,非政府组织的飞速发展才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年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福利、环境保护、人道救援等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政府管理相互配合,起到拾遗补缺的功能。就中国目前状况而言,非政府组织的法律远远滞后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存在不准确,过分限制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予以关注并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国际奥委会的法律性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人格、国际法律人格(国际法主体)、国际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几个方面。国际奥委会是可以永久存在的国际性、非政府、非营利的组织,具备国际人格,但不是国际公法主体。《奥林匹克宪章》只能是体育运动领域的国际习惯,是国际体育法的渊源,但不具备习惯国际法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经济立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国际经济领域法律制度的创制提出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而以“各国共同同意”为基础的传统立法模式严重制约着国际经济法律规则的供给。为缓解这种供需之间的张力,应以“全球治理”理论为基础,在“国际公法”仍居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将部分国际经济立法权让渡给有关政府间组织、政府下属的经济管理职能部门、非政府组织、跨国商业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由它们来制订相应的国际经济“软法”,藉此将形成一种“跨国经济立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立法的合法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全胜 《法学论坛》2008,23(2):44-51
法律绩效评估是指法律实施一段时间以后,有关政府部门、组织或人员对其实施效果等进行评估,根据法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立法上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完善立法.立法的合法性评估是法律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立法的形式合法性、价值合法性以及实践合法性的评估.当下中国立法面临权限不清晰、公众参与缺乏等合法性困境,需在立法程序、立法权限等制度方面加以重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及政府职能的转变,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规范化问题,已经提到政府管理的议程上来。迫切要求地方政府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并同政府的改革与职能转变相结合,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的非政府组织。本文从非政府组织的数量、规模,非政府组织自身能力、特点以及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政府在法律环境、管理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非政府组织的自律机制等方面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杨小利 《政法论丛》2023,(4):91-101
作为规范人民法院设置、组织和职权的基本法律,法院组织法规定了人民法院以何种组织形式开展(民事)审判活动以及审判组织在(民事)诉讼中的职责;作为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民事诉讼法对人民法院从事民事审判活动的行为及职责作出规定。因此,两部法律在人民法院的规定上存在交叉内容。从理论角度分析,交叉内容应当是一致的。但由于分属不同法律部门,且发展亦不同步,因此,现阶段两部法律的交叉内容有相异之处。立法上的差异给人民法院进行民事审判及当事人参加诉讼造成了困扰。在锚定法院组织法与民事诉讼法关系的基础上,对交叉内容进行分析、厘清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提出消弭差异的建议,以供立法完善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邹毅 《法制与社会》2014,(4):144-146
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发展日益蓬勃,在弥补"政府失灵"的缺陷下,开始承担公共管理的任务,提供公共产品。然而,我国法律及政府方面对非政府组织的限制,以及非政府组织自身的问题,使其在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上存在阻碍。本文就公共产品中的公共教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介绍美国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教育上的参与,进行我国与美国的对比,从而提出完善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