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于1990年10月30日在昆明举行学术年会.出席会议的百余名代表,集中讨论了“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我国民法,经济法中的问题”.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加快制订中国民法典的问题与会多数代表认为,为了适应我国进一步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需要,改变我国现有民事立法存在的相互矛盾、残缺不全的状况,制定完整的民法典确已迫在眉睫.与会者认为,民法典的制定应采用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法典  相似文献   

2.
2000年 9月 24日至 9月 27日,中国法学会 2000年民法经济法学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举行。会议根据当前民法经济法研究热点确立了八个研究议题,与会代表针对会议议题——民法典的制定、国有财产所有权和集体财产所有权的问题、公司法的修改、风险投资法律问题、电子商务法律问题、证券市场法律问题、反垄断法律问题以及入世后中国民法经济法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下面将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民法典体系构造   与会代表对民法典立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民法典的立法趋向、民法典的体系模式及民法典的编制等问题进…  相似文献   

3.
商品经济社会是民法存在的基础。没有商品经济,民法就无立足之本,无存在之必要。作为与商品经济紧密相连的民法,在市场经济中得到了真正体现自身价值的机遇,但同时由于我国民法脱胎于计划经济,使中国民法面临着重塑的思考。制定中国民法典,实际上是在做一项法律移植工作。民法现念的移植,以民法是私法的观念为最要著,这也是制定民法典时最基本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民法通则》的通过表明,在我国民法、经济法是分立的。我认为这样处理立法问题既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又易于澄清我国法学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些问题。那么,在我国民法,经济法分立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如何?除一些同志已谈过的,我认为还有以下几点: 一、从历史和现状看,民法和经济法都各自起过,而且还正在起着不同的作用。我们知道,民法主要调整财产关系,它的产生与发展和商品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凡存在着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社会就有民法。这是因为商品经济的根本规律是价值规律,而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之一就是等价交换。正是由于对价值规律的认识,人们在商品交换中形成了对各主体地位平等、等价、自愿、契  相似文献   

5.
一部博大精深的民法典应该是现代商品经济与法律文明和谐结合的精美产物。作为法律文化分支的民法文化应该通过民法典表现出来,但并非任何一部民法典都能表现出这种民法的文化来。如果一部民法典没有民法文化价值的体现,那么这部民法典只能是徒具形式,或者说是不成功的。要看到民法文化对制定我国民法典有价值的启示,期望理想中的现代民法文化可以在民法典中最终实现。因为民法典不仅仅是一个形式,还应有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一部博大精深的民法典应该是现代商品经济与法律文明和谐结合的精美产物。作为法律文化分支的民法文化应该通过民法典表现出来,但并非任何一部民法典都能表现出这种民法的文化来。如果一部民法典没有民法文化价值的体现,那么这部民法典只能是徒具形式,或者说是不成功的。要看到民法文化对制定我国民法典有价值的启示,期望理想中的现代民法文化可以在民法典中最终实现。因为民法典不仅仅是一个形式,还应有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历时60余载,期间几经起落沉浮,可以说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程的“标本”。随着民法典的定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将进入国家治理的法典化时代。与此同时,与民事立法齐头并进的经济法也面临着对既有单行法体系化整合的任务,以解决“经济法是个筐,什么法都能装”的窘境。从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民法与经济法立法的演进轨迹看,民法的法典化之所以相对容易,是因为民法具有明显的法律移植属性,并存在可资借鉴的大陆法系成文民法典,而经济法的法典化纯粹是首创,其难度可想而知。民法典之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其他重要法律部门的法典化,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由之路。对经济法而言,如果短时间内难以成典,则可以采用逐步推进的方法,首要任务是从理论上完善经济法的体系结构,增强经济法体系结构的科学化、体系化和逻辑自洽性,使经济法立法与民事立法等相互衔接、相互协调,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经济法能不能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引起法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各家学术刊物就此发表许多文章,大家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作了极为有益的研究。可是,在经济法的独立问题上,似乎有这么一种倾向,一谈经济法的独立,就是说的和民法的关系,譬如:“当前,我国法学界围绕着民法与经济法的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焦点是:经济法是否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俸部门”。有的直截明了地认为经济法“所谓独立与不独立,主要是与民法相比较而言”。所谓“大民法”观点和“大经济法”的观点,都和囿于民法和经济法的樊篱有关。这里,谈一点极不成熟的看法,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法学》1986,(3)
自从《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公布以来,我国法学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研究。一些民法学者提出只应由民法来调整商品经济关系,不需要经济法的观点,另外,也有与此完全相反的所谓大经济法的观点。笔者在此略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问题,因直接关系到民法典的制定、民法体系的建立以及民法的实施,而曾经在民法、经济法理论界,尤其在(民法通则)颁布前成为争论最为激烈的焦点问题之一①。通过学者们的讨论而将对该问题的研究逐渐引向深入,对(民法通则)的制定起到了指导作用。虽然“这场讨论由于民法通则的制定和实施暂告一个段落,但问题并未完全解决”②,甚至对民法调整对象的认识仍存在误区。在当前探讨如何制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法典和如何完善民法体系的条件下,继续研究此问题③仍不失其重要意义。一、服法通则》第2条的规定是认…  相似文献   

11.
民法是环境法重要的理论与制度渊源,我国民法典正在制定之中,如何借助民法理论审视环境问题,如何实现民法典“绿化”,是民法与环境法学人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拟就环境侵权的概念和构成要件略做评述,期望为制定中的民法典注入环保之理念。  相似文献   

12.
论民法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法理念是民法的最高价值与终极宗旨,具体表现为私权神圣和私法自治,其形成有着经济与人文基础。由于长期的封建历史传统、商品经济不发达、公法优位、泛道德主义与重刑主义严重等原因,我国没有形成私法传统,缺失民法理念。民法理念对于引导民法典的制定、培育私法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与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制定我国民法完整而统一的物权制度,进而完善现行民事立法,业已成为我国民法学界与国家立法机关的共识.有鉴于此,本文拟对我国物权立法所应确立的基本体系作一探讨,以期就教于民法学界.在我国民法典制定之际,确立包括他物权在内的物权制度已成为现行民法发展的最新潮流.那么,在我国现实条件下,物权立法应确立一个什么样的基本体系呢?马克思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自然  相似文献   

14.
<正> 当前,我国法学界围绕着民法与经济法的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焦点是:经济法是否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由于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种观点,因而反映在民事立法和经济立法上就有两种不同的主张。比如,认为经济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同志,就主张把包括经济合同在内的许多经济关系都列入民法的调整范围;认为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同志,就主张制定包括经济合同法在内的各种经济法规。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会给立法工作带来混乱,同时也不利于经济审判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房绍坤当前,民法学界对制定民法典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立法机关也将制定民法典列入立法规划之中。这对于促进我国民事立法的完善,加快民法典的制定步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总结中国民法的历史,剖析中国民法的现状,对中国民法的...  相似文献   

16.
论知识产权制度纳入未来民法典的理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更迭之际,民法典的制定又一次成为中国法学界和立法机构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 (以下简称《民法(草案)》已经由学者们起草完成,并于去年年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这表明民法典的制定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实质性进展。 围绕着民法典的起草,学术界对民法的诸多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知识产权制度是否作为独立一编纳入法典也是焦点之一。对此各方面意见分歧较大,对法典的起草过程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虽然立法者最初  相似文献   

17.
从现象学的视角出发并结合民法法典化的历史,分析我国正在制定中的民法典的图景及其应采取的图式,可以发现:一方面,民法法典化这一法律现象是一个历史现象,古代民法的图景及其图式与近现代民法相比,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不同地域和民族对于民法图景和图式的期待与接受度亦不相同。另一方面,民法典是一种可以被塑造的历史现象,亦是一种...  相似文献   

18.
自从有了对经济法的研究,最缠绕不清的问题,大概莫过于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了。国外的争论且不说,国内仅在近几年间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所阐明的一系列新观点,它本身既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内容,同时也为解决其他相关学科发展中的问题,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方法和手段。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试图运用《决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就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新观点,对经济法学界争论已久的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问题,作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于1993年5月12日至5月16日在南宁市联合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法经济法新课题〉的学术研讨会。现将主要理论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民法学、经济法学的观念更新问题 (一)法的价值观念问题。有的代表提出,自由和效益是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两个重要价值,也是我国民法必须强调的两个重要观念。有的代表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的公平观问题,主张以程序公平为规范重心,对合同内容较少干预的价值取向。也有学者将实现竞争秩序的自由、公平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目标,认为自由首先是经营主体的意志自  相似文献   

20.
论制定中国民法典的积极意义与现实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借鉴近期海内外学人基本公允的社会现代化改革理论以及韦伯的法律社会学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现,以中国国情为着眼点,强调社会进步必须用良好精密的法律保障发展的有序性,倡议制定中国民法典。作者认为制定中国民法典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促进并保障商品经济在中国发育和安全增长;二、保障市民社会运行的有序性;三、保障市民社会的成员在严格的“铁笼”中求得相对的自由;四、促使中国由“政治型”国家向“法治型”国家转变。同时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制定中国民法典至少有四个层面的现实障碍:一、中西对于法律和法典的不同态度层面;二、民法固有精神价值与中国固有传统精神价值相冲突层面;三、目前中国民法理论欠缺和立法技术存在障碍层面;四、目前在中国法典暂无相应资格的职业机构操作层面。在本文中,作者仅以用法治对社会宏观控制保证改革秩序的有序性为主题,略论制定中国民法典某些方面的问题,至于如何克服现实障碍,如何制定中国民法典诸多深入具体的问题有待与学界同仁共同探讨。本刊竭诚欢迎对这些问题有兴趣的同志踊跃投稿,使这一专题研究不断深化,以促成中国民法典的早日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