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斌 《政府法制》2013,(15):26-27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律师朱列玉建议,“贪10万元判10年”可改为“贪10万元判1年”。  相似文献   

2.
绿色腐败     
砍树、栽树、移树,莳花、弄草、拔苗,造园林、建公园、搞湿地,这些年来,地方政府在园林绿化领域的政绩冲动、投资激情,可谓蓬蓬勃勃、十分来劲。 “绿叶”背后,却暗藏着很多“黑色”腐败。一株普通的榕树,做到账面上,身价飙升到10多万元;一项实际支出60多万元的城市绿化工程,账面支付款却“疯长”到150多万元……从本质上看,个中“黑色利益链”与政府投资的其他工程没有本质的区别,无非就是贪腐受贿拿回扣捞好处。  相似文献   

3.
四宾 《检察风云》2013,(22):66-67
十八大召开之后,随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反“四风”等政策的出台,社会舆论对公务人员的监督也随之加强。奢侈品销量应声“下落”,一些奢侈品牌高增长随即遇到“瓶颈”。然而,从2013年侦破的腐败案件来看,奢侈品腐败问题依然存在于很多行贿受贿的案件中,成为反腐败无法回避的顽疾。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说“民谣里面听民声”,时下,有关贪污、贿赂等腐败现象的民谣可谓不少,“不跑不送,降级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使用。”,“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吹的,会吹的不如会拍的,会拍的不如会塞的。”等等,将官场腐败讽刺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5.
王春 《法制与社会》2011,(10):16-18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著名相声演员冯巩在一段相声里如是说。在国家行政编制里面,“村官”并不是公务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正如那台词里说的“别拿村长不当干部”。上世纪90年代,曾有农村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中国数亿农民的命运掌握在村支书的手里。”那时,尚未进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村支书为首的村官们“催粮要款”,管理村里的公共事务。村官更像管理者,而不像村民的服务员。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社会》2003,(11):4-9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事实证明,绝大多数腐败官员的腐化堕落,都是因为背负着本人、亲人、熟人、近人或情人欲望的十字架,大肆以权谋私,“身后有余忘缩手”,最终把自己推上人民的审判席和生命的不归路。等到“眼前无路想回头”之时,已经海之晚矣!  相似文献   

7.
中介组织,一个颇为纯粹的中式事物。 在古代中国,有一种名为“掮客”的行业,虽然本钱不多,甚至没有什么资本,但凭着向官府交纳、贿赂,取得垄断农副产品交易的特权,操纵价格从中受利。仅凭口舌之利便赚取好处,因而这些人也被称之为“牙人”、“牙商”、“邪郎”、“牙侩”等。新中国成立后,一度兴盛的“掮客”在严密的行政管制下消失。  相似文献   

8.
“跑资金”、“跑项目”、“跑部、进厅”,不知从何时起,一些地方部门、单位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争取项目和资金,开始比着“跑”,抢着“跑”,一级“跑”一级甚至跨级“跑”,上省进京“跑”,使“跑”风悄然盛行起来。为了一项工作,地方、部门单位之间少不了纵向、横向联系,“跑”在其间充当联系工作的载体角色,这种“跑”是必需的,无可厚非。可是,“跑”着“跑”着,人们发现“跑”的步调渐渐乱起来,不是越“跑”越顺,而是“跑”错了方向,“跑”向了歧路。且看陕西省岚皋县民政局原局长张自然如何“跑”动。一次,为了争取…  相似文献   

9.
吴之如 《政府法制》2012,(16):48-48
《中国青年报》报道,目前有不少官员只要递交论文就可以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被称为论文博士。种种质疑,让“论文博士”这一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互联网上许多声音将此事与“滥发文凭”、“大学行政化”、“利益合谋”联系在一起。如何防止论文博士成为学历腐败的通道,成为有关部门的一道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新华 《政府法制》2014,(22):22-23
最近频频落马的官员腐败案件大多暴露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家族腐败”,一人当官,全家受益,一人“落马”,牵出“全家”,形成了一个完整腐败的利益链。 “家族腐败”的方式愈发隐蔽,而这种集体腐败,人数多,危害巨大,在经济上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政治上,给党和政府造成很坏的影响。不少专家认为,根治家族腐败值得引起重视,应建立健全并真正落实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相似文献   

11.
吴明 《中国监察》2009,(14):44-44
在不断深入的反腐败实践中,人们往往会把眼睛盯住“位高权重”者,容易忽视农村基层“村官”的腐败。别以为村干部“位小权轻”,有的只是“吃吃喝喝、多拿多占”,其实不然,小小“村官”腐败造成的危害同样很大,切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2.
《政府法制》2012,(12):21-21
《长江日报》2012年3月7日刊登肖擎的文章: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增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内容,他认为,“如果紧一紧、省一省,作风方面稍微改进一下,一年省几千亿元是不成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最大的腐败”与“最后的腐败”李永红于晓青十几年前,有一种社会现象,被称为“不正之风”,意为内部的违纪现象,对其教育整顿加必要的纪律处分足矣,就如一个健康的人一不小心染上了伤风感冒之类的小疾,尽管属于不正常,但尚不用开刀动手术;继而被称为“腐败”,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领域“官煤勾结”,“官矿勾结”等现象严重,腐败案件高发。不仅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引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危机,也造成当地的贫富悬殊乃至两极分化,演化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标本兼治遏制腐败万其刚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一方面表明了党和国家反腐败的决心,同时也说明反腐败的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近些年来,我国反腐败...  相似文献   

16.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洋腐败”就伴随着跨国公司的涌入而现身中国。据媒体报道,跨国企业在华行贿的事件近10年来一直在上升,中国在10年内至少调查了50万件腐败案件,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在实践中我们看到的“洋腐败”案例可谓五花八门,“洋腐败”造成的危害令人触目惊心,其存在的根源错综复杂。事实证明:“洋腐败”已经成了危害中国的新祸源,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彻底铲除“洋腐败”是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阿计 《法治与社会》2008,(12):13-15
近年来曝光的诸多高官腐败案中,其配偶、子女、情人、秘书乃至司机等“身边人”纷纷卷入其中。这些“身边人”或借用高官权势暴发横财,或为钱权交易牵线搭桥,或协助腐败官员逃避追查。贪官与“身边人”结成腐败同盟.俨然已成当今腐败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8.
现在,有些人喜欢把“腐败”比作”臭豆腐”,说是“闻”着臭而“吃”着香。说其“闻”着臭,我想是我们有些同志对各种腐败现象,心存反感,甚至深恶痛绝,每当听到或论及腐败问题,便少不了一番抱怨、痛斥,甚至咒骂;而这“吃”着香,却反映出个别干部虽然平时十分痛恨腐败,但在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中,立场却不够坚定,经不住各种好处的诱惑,当所谓的好处临头时,便把持不住,最终半推半就地笑纳了,而且品尝到了其中的香味。不是吗?当领导把乘坐多年的旧国产车换成进口豪华轿车时;当别人为了求己办事,把大大小小的“糖弹”送上家门…  相似文献   

19.
颜玉华 《政府法制》2011,(31):30-32
传播学上常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借用此意分析腐败现象,就成了贪官不断出现不是新闻,贪官的贪腐手段与众不同,伪装方式有创意才不会让人们产生“审丑疲劳”,才能弓1人注目。广东省茂名市原常务副市长杨  相似文献   

20.
司欣 《政府法制》2008,(1):41-41
2007年3月,河南省汝南县纪委开始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整治公款吃喝、打牌赌博、推诿扯皮、干部走读等“四风”,其中,治理公款吃喝是重中之重消息一出,国内媒体蜂拥而至,最受关注的是汝南县纪委的“大动作”:进饭店查包厢、DV偷拍、电视台曝光违纪者……致使多家饭店因无法正常营业而不得不无奈关门歇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