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刑事案件现场残缺鞋印出现率较高,可是多种因素导致残缺鞋印的提取率和鉴定率却越来越低,使得残缺鞋印在案件侦破或诉讼过程中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事实上,残缺鞋印反映出的信息可以分析鞋种、刻画嫌疑人特征、识别鞋只等检验鉴定工作,根据现场残缺鞋印的形成机制,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了现场残缺鞋印提取和鉴定率低的原因,通过实际案例说明其在案件侦破及诉讼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并列举了残缺鞋印提取和检验时应注意一些问题.为现场勘验人员和检验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篮球鞋的鞋底多是模压胶底,其外底的花纹形态规则,在穿用过程中形成的磨损特征明显。多数案件中,可以利用现场鞋印中反映出来的磨损特征与嫌疑鞋进行比对检验,以确定现场鞋印是否为嫌疑鞋所留。如果现场鞋印清晰完整、磨损特征反映较好,比对检验工作比较容易完成。但如果作案人穿的篮球鞋是新鞋或者较新的鞋时,鞋底磨损特征不明显,比对检验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篮球鞋印痕中反映的底部外观缺陷特征进行比对检验,对嫌疑鞋进行排除或认定,为侦查破案提供依据。1篮球鞋底部外观缺陷特征形成的原因篮球鞋的生产工艺一般是胶粘成…  相似文献   

3.
足迹个体识别技术自动化——足迹计算机自动鉴定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场遗留的足迹,是直接认定罪犯的法庭物证,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罪犯作案手段狡诈,换穿鞋作案或作案后把鞋仍、毁掉,致使现场足迹失去了检验特征及认定鞋子的条件.1975~1986年笔者成功研究出足迹鉴定进行个体识别的科学理论——“足迹动力学”和足迹动力形态检验新技术.1991年利用该技术开始研制“足迹计算机自动鉴定系统”,用于检验、鉴定一个人换穿鞋足迹的同一认定,及不同人穿相同鞋足迹的个体识别,实现了反映人体运动规律、个体特点的足迹动力形态特征数据的输入——检验、比对、鉴定——自动生成成果——输出打印鉴定报告、图形自动化.  相似文献   

4.
朱平 《刑事技术》2005,(5):52-52
我国的足迹检验技术在80年代和90年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足迹检验技术从步法检验、形象检验,发展到鞋底磨损检验、足迹动力形态检验、足迹定量化检验等。特别是近几年,足迹检验中各学派、各门类的各种检验技术内容丰富,方法多样,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足迹学体系,在侦查破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足迹鉴定包括:1赤足足迹的鉴定主要以足迹的大小、形象、轮廓、重压部位的密度、乳突花纹、残缺部位、是否变形等特征为赤足足迹进行同一认定,赤足足迹的鉴定又分为平面赤足足迹的鉴定和立体赤足足迹的鉴定。2鞋印足迹的形象鉴定主要…  相似文献   

5.
1 案例 1988年6月28日,山海关飞机场战士刘××被杀。侦察员在河水中将罪犯作案穿用的鞋缴获,同时又密取了嫌疑人胡××的鞋(均是前后空凉鞋),要求作两双鞋是否为同一人穿着的认定。现场作案鞋系退伍战士用后送给嫌疑人的,在步态特征上具有两人特征重叠在一起的特点,鉴定难度很大。由于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检验,结果正确地认定了罪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足迹形成时的习惯动作特征的研究,提出了同一人穿不同种类鞋同一认定的检验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足迹检验技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鞋子(足迹)进行检验鉴定是近2 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技术手段,先后涌现了步法追踪检验、鞋底磨损特征检验、足迹动力形态检验、单个足迹检验、足迹定量化检验等技术,已达到通过足迹检验直接认定人身的应用阶段。最近几年还将系统分析、计算机自动化检验等加以应用,为足迹检验这门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高科技平台。其中,因磨损特征检验技术简便易学,可操作性较强,在案件侦破中容易发挥作用,就我市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该项技术在本地区办案部门中普及和认同程度相对较高,基本上是以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技术应用为主,其他检验…  相似文献   

8.
高毅 《中国司法鉴定》2010,(4):23-25,28
目的研究不同鞋种的鞋印长度与赤足平面足迹长度的差值数据,为利用现场各类不同穿鞋足迹分析身高等人身特点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足迹定量化分析与检验奠定基础。方法针对犯罪现场中常见鞋种,选取不同的鞋号,采集对不同足长、身高的实验者正常行走所捺印的穿鞋样本与赤足样本,对穿鞋足迹鞋印长度与赤足足迹长度进行统计与计算。结果得出不同鞋种鞋印长度与赤足平面足迹长度的差值数据。结论应用现场穿鞋足迹分析身高等人身特点时,应针对不同的鞋种,减去相关系数,结合原有身高分析公式,综合分析身高。  相似文献   

9.
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技术从研究到推广近10年,在侦破案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解决了不少疑难足迹检验问题和一批多年积案。地方一些同志通过钻研用该项技术破案立于功受了奖。在该项技术推广过程中,各地痕迹技术人员,不仅掌握了该项技术,而且发展了该项技术。大家一致认为该项技术是一项认定人身的技术。该项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现场足迹利用率,扩大了检验范围,解决了犯罪分子作案后销毁作案鞋子的检验难题,为建立现场鞋印档案、串并案件、认定身源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对不同种类足迹的同一检验中,那些反映在足迹边沿上的特征往往容易被忽视,没有把它当作一种特征在检验中加以利用,这是非常可惜的。实践证明,这种反映在足迹边沿上的特征与反映在足迹当中的各种特征一样,它的形成同样与一个人的脚型和行走运动习惯有直接关系,充分认识利用足迹边沿特征,对不同种类足迹进行同一鉴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足迹检验中,形象特征比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形象特征具有形状不规则、不稳定、难以量化的特点,因此在检验中常难以统一标准,尤其是对于鞋印、袜印等痕迹,往往因为特征点少、形象不明显、部位残缺等原因,导致难具有排他性特征组合而无法给出认定结论。笔者利用Photoshop软件对痕迹进行坐标定位、达到精确量化,使同一认定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马刚 《刑事技术》2001,(3):41-42
在犯罪现场上,经常遇到犯罪分子遗留的残缺鞋印。这里所说的“残缺鞋印”是指那些没有反映出鞋底形态全貌的鞋印。例如只反映出鞋底的前掌中部或只反映出鞋底后跟某一部分的鞋印等等。这类足迹可利用的特征少,给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要分析利用此类足迹,确定特征位置,提高检验效率,首先要确定其留痕部位。做好这项工作对提高现场足迹的利用率非常重要。笔者从鞋底的花纹分布规律、伴生痕迹以及鞋底的磨损特征等方面阐述如何分析确定残缺鞋印的留痕部位。1根据残缺鞋印反映的周边形状及鞋底花纹、图案分析确定由鞋底花纹分布规…  相似文献   

13.
在办案中利用鞋底凹陷特征进行足迹同一认定技术我们已运用多年。该检验方法能解决疑难案件鉴定中遇到的某些棘手问题,如:在磨损特征未出现、其它特征又不具备同一认定条件时,可利用鞋底凹陷  相似文献   

14.
依据鞋子分析穿用者的性别、身高,在实践中较容易做到,而判断年龄却不那么容易,此类问题在案件中时常遇到。当前足迹学中有关依据鞋子分析年龄的理论和方法未有明确阐述,只论及到鞋底磨损对应的步法特征之一的压痕与年龄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为试图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作者收集到5名志愿者不同年龄阶段穿用的56双鞋子,对这批鞋子的大底磨损进行了观察,与穿鞋人当时的年龄相关性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足迹推断身高,确定重点嫌疑人,方法简单,结果准确,是缩小侦察范围的有力武器.常规计算公式是:足迹全长X 7(或6.876)-3,在这里,足迹全长,即是足迹的前端最突出点到后跟最突出的距离.它不同于鞋长,在立体足迹中,它要长于鞋长;在平面足迹中,它要短于鞋长.它也不同于脚长,在立体足迹中,它要长于脚长;在平面足迹中,既可能长于脚长,也可能短于脚长.即鞋印长.然而,笔者在利用这个公式进行深人研究的时候,却发现,对于软胶底平面足迹利用这个公式来进行推算留足迹人的身高其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为此,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同一认定理论中存在的误区和鉴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理论上每个物体之间的特征总和都是不同的,这是同一认定的基础,但实际的认定过程中,我们不可能运用物体的所有特征,只要有发现的特征同时出现且来自于不同物体的概率小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得出同一的结论了。本文试着从同一认定的特征体系出发,以其为同一认定的逻辑起点,并由此对同一认定的概念,分类,认定标准进行了重新梳理。  相似文献   

17.
一个重大案件发生后,如果有现场鞋印,紧接着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寻找现场鞋印的样本鞋,通过样本鞋的销售范围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范围;通过样本鞋的价格档次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生活水平;通过样本鞋来还原现场的残缺鞋印,并在周围地区通过鞋印进行案件串并;通过样本鞋的销售人员来回忆近期购鞋人员的特征,以期从中发现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8.
在刑事诉讼中,一些地方的检察院、法院系统只把鞋底磨损鉴定作为一种“辅助”证据。笔者认为,只有将鞋底磨损检验与其他检验结合运用,才能更好的为侦查破案服务,进一步揭露、证实犯罪、打击犯罪。1鞋印检验与鞋底磨损检验结合运用鞋印形象检验只是认定作案的鞋子,而鞋底磨损检验则是认定人身,二者结合运用,在检验中可以相互借鉴,在诉讼中可以相互弥补。在鞋印形象检验中,运用鞋底磨损检验原理,更便于寻找鞋子上的形象特征;在利用鞋底磨损检验时,如果有条件找到作案鞋子,或寻找与现场鞋印同种类的鞋子,由嫌疑人穿着后踩取脚印…  相似文献   

19.
1 鞋内底浸渍痕迹的形成 鞋内底浸渍痕迹是指鞋在穿用过程中,由于脚的蹬踩与汗液的浸渍,形成在鞋内底或鞋垫上的印痕。这种印痕与赤足足底具有对应性,在足迹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根据运动力学和生理学的原理,每个人的生理特点和运动能力的差异,形成的运动特征也各不相同,在鞋内底及鞋垫上会形成深浅、虚实不一的赤足形象特征,这就给我们的检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皮肤咬痕实际案例检验,对皮肤咬痕特征及同一认定的可靠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皮肤咬痕检验鉴定应具备的条件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