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7 毫秒
1.
绑架犯罪的现状及侦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绑架犯罪,历来被黑社会组织作为发财暴富的手段和捷径。建国以来,此类犯罪一度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所以1979年《刑法》并未规定绑架犯罪。70年代末,绑架犯罪在大陆再度沉渣泛起,80年代进一步蔓延,90年代达到疯狂程度,一些省份的绑架案件成倍增长。绑架犯罪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纯粹勒索赎金的绑架勒索犯罪;二是以索债为目的的非法拘禁;三是报复性绑架犯罪,这类绑架犯罪,有的是“黑吃黑”;有的则是由于其他矛盾激化所导致;还有的先诱使选中的侵害目标进行违法或犯罪活动,然后实施绑架。这些案件,虽然犯罪性质不  相似文献   

2.
关于绑架、拘禁索债型犯罪定性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绑架债务人并进行非法扣押、拘禁的方式进行索债,社会危害性大。作者试图以债务性质为视角对此类犯罪的定性及举证责任作详细论述。对绑架、拘禁索债型犯罪处理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3.
绑架勒赎,这种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被消除的丑恶犯罪现象,近年来又死灰复燃了。它给家庭和个人带来痛苦,给社会带来混乱,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鉴于我国刑法中没有对此种犯罪加以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此类犯罪多以抢劫罪处理。但是,由于绑架勒赎罪的犯罪构成与抢劫罪不相符合,我认为将其按抢劫罪处理是不合适的:首先,虽然绑架勒赎罪和抢劫罪在客观方面都有用威胁的方法取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绑架、非法拘禁犯罪已成为严重危害福建省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由于这种犯罪隐蔽性强,获取暴利的成功性高,刺激着犯罪分子愈来愈多地选择这种以劫持人质来攫取财物或追讨债务的犯罪手段,造成福建省此类案件频发,并有从沿海向山区、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和国内外相勾结犯罪的发展态势。1996年至1998年,福建省共发生绑架勒索、非法拘禁等案件774起,而1999年第一季度就发生72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多15%,而且危害程度日益增强。持枪绑架、绑架杀人  相似文献   

5.
<正> 近几年,在我国有的地方绑架行为死灰复燃,尤其是劫持独生子女作为人质,勒索钱财或获取其他利益的行为屡见发生。然而,现有我国刑法无一条文能恰当地处理绑架行为,唯有增补绑架罪一条,才能稳、准、狠地打击这类犯罪。绑架犯罪定什么罪名,意见不一。有人主张将绑架行为定为掳人勒赎罪,更能明确该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认为“勒赎”的范围应限于“索取公私财物或其他财产性利  相似文献   

6.
《现代世界警察》2022,(10):16-17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等网络犯罪快速蔓延泛滥,严重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已成为主要犯罪、世界公害。公安机关不断加强国际执法合作,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世界各地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积累了成功经验,提供了有益借鉴。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打击和治理并重,建立了一整套多部门参与的高效工作体系,并专门制定颁布《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打击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公安机关针对此类犯罪的特点,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晓楠 《法制与社会》2013,(32):290-292
近几年来,以拐卖、拐骗等目的进行的绑架儿童犯罪有所攀升,公安机关对此也相当重视,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斗争来遏制此种犯罪上升的势头,收获颇丰。然而,绑架儿童的急性犯罪还是时有出现,本文以比较法为视角,引入“安珀警戒”这一概念,以期对我国应对绑架儿童犯罪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海南省绑架犯罪案件发案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给当地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危害,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同时,绑架犯罪发案地域已从中心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中部山区、贫困地区蔓延,其作案手段日趋智能化、暴力化。由于这类犯罪隐蔽性强,成功率高,容易获取暴利,因此被愈来愈多地效仿利用,已经成为严重干扰和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而此类案件破案难度相对较大,案件发生后能迅速破获,公安机关就威信大增,若案件久侦不破,将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掌握此类犯罪的成因、规律和特点,做到快侦快破,严厉打击此类犯罪的嚣张气焰,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及刑侦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董金玲 《法制与社会》2013,(16):247-248
随着互联网、电信业的不断发展,以网络、通讯介质为媒介的网络诈骗犯罪呈现了蔓延的趋势。本文以增城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网络诈骗案件为例,概述该类案件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并提出建议对策以期对防范和打击此类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一、严厉打击不动摇人民法院要根据中共中央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意图和工作部署,从各地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工作,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破坏市场秩序的犯罪活动。继续依法严厉打击恐怖犯罪、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犯罪和各种颠覆国家政权、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保障国家安全;依法从重从快打击杀人、爆炸、抢劫、绑架、故意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黑社会性质等有组织犯罪,盗窃、抢夺、赌博等多发性犯罪,以及毒品犯罪、拐卖妇女儿童犯  相似文献   

11.
如何把绑架勒赎这一暴力恐怖犯罪纳入到中国保险法体系中,进而开发绑架勒赎(Kidnap&Ransom Insurance)类保险,从而达到在新形势下,以法律手段应对绑架勒赎这类的恐怖犯罪,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经济转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认为,“绑架勒赎”这一丑恶的社会现象,在新形势下通过金融(保险)手段加以厘定是存在法理基础的,在现实中也是有社会需求的.监管机构应当在条件适当时,放松对此类金融创新的管制,从而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向“卡尔多改进”①转型.  相似文献   

12.
对绑架勒索罪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绑架勒索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犯罪分子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刑法作了重要补充后增设的新罪.近几年来,该种罪一直居高不下,成为我们打击的重点.但在实践中,我们对此罪的有关问题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少分歧,本文就此略作探究.一、关于绑架勒索罪的犯罪对象问题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物.它在犯罪构成中所处的地位虽不及犯罪客体那么重要,但在许多犯罪中,犯罪分子正是通过作用于犯罪对象来达到危害社会,实现犯罪的目的的.绑架勒索罪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处在边境口岸的云南省瑞丽市,近几年来跨境犯罪案件出现增多趋势,加强对跨境犯罪的打击,是当地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结合瑞丽实际,通过分析跨境犯罪的特征,提出打击对策。当前跨境犯罪的基本状况跨境犯罪是指境外(国外)的犯罪分子和犯罪组织或境内犯罪分子与境外敌对势力相勾结,乘我对外开放之机,通过各种渠道潜入进行走私、贩毒、诈骗、绑架、杀人等犯罪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边贸日趋活跃,外来人员增多,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一些境外违法犯罪分子以合法掩盖非法,打着投资经商的名誉,潜入境内进行违法犯罪,而且发展越来越严重。走私活动从初期走私香烟、化妆品、手表、电视机入境,到后来走私摩托车、汽车、大宗货物,数额高达  相似文献   

14.
关于合同诈骗犯罪的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对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犯罪,在修订后的刑法实施前均按诈骗罪定罪量刑。由于近年来此类犯罪现象日趋突出,为加强对这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专门规定了合同诈...  相似文献   

15.
遏制拐卖人口犯罪之我见张一宁1991年9月1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的斗争被提上重要日程。拐卖人口犯罪从70年代后期逐步蔓延,到80年代进而...  相似文献   

16.
胡俊 《法制与社会》2013,(26):261-262
打击商业贿赂犯罪,是司法工作中常抓不懈的一项重点工作。但由于花样百出的犯罪形态,对传统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形成了实际的挑战,传统刑法理论和法条规则此类犯罪的冲突日益明显。本文通过对商业贿赂犯罪中出现的新特征加以分析、总结,传统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提高,完善打击商业贿赂犯罪机制。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两岸诈骗犯罪活动也日益增多,两岸打击互涉犯罪在实体法、程序法上均存在差异.对此,可通过搁置政治上的分歧,强调司法独立运作;及时解决司法管辖权冲突;建立情报交换制度,建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等渠道,在构设两岸合作打击互涉诈骗犯罪合理思路的基础上,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此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私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是指邮电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私自将他人投寄的邮件、电报予以开拆或者隐匿、毁弃的行为,它不仅侵害邮电机关的正常活动,败坏人民邮电部门的声誊,而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危害。为及时打击和积极预防此类犯罪,有必要对当前私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案件予以剖析,以掌握其犯罪的特点和规律,正确运用法律武器同此类犯罪作斗争。  相似文献   

19.
绑架犯罪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犯罪,在新形势下死灰复燃,并呈发展蔓延之势。绑架犯罪在其犯罪形式、发展态势等方面呈现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类职务犯罪是计算机犯罪和职务犯罪的结合体,有不同于传统职务犯罪之处。应切实加以防控,并加大对此类犯罪的侦查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