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摹拟画像技术作为一种侦查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在1000多年前,古人已运用画像的方法缉拿罪犯。由于摹拟画像需要手工制作,因而这项技术发展非常缓慢。直到20世纪60年代出现合成方法制作摹拟画像,才使这项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像技术的应用,形成了计算机摹拟画像技术,从而使更多的人可以掌握使用,使这项技术得到了普及。正确地运用摹拟画像技术,可以为侦查工作提供重要线索,在侦查破案中发挥重要作用。寻找目击证人寻找目击证人是制作摹拟画像的必要条件,这项工作在任何案件侦查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上说,进行摹拟画像的条件是普遍存在的。案犯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必然与周围的人有过接触。我们所以有时找不到目击证人,只能说明案犯正在实施犯罪的过程可能没有人看到,然而这并不表明其在实施犯罪前或实施犯罪后都没有人看到,只是在一些情况下由于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击证人对犯罪嫌疑人辨认的结果是定案的重要依据,但目击证人的错误记忆产生的不当陈述又是案件错判的最常见原因,提高目击证人辨认的准确性对于惩罚犯罪和保障公民的权利至关重要。目击证人受外界环境、主观心理等多方面的作用,形成错误记忆,严重影响辨认的准确性。因此,应当借鉴认知心理学对错误记忆的研究方法,抑制错误记忆对目击证人的影响因素,提高目击证人辨认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口述记忆画像就是根据目击者的描述绘制出目击对象相貌特征的活动.口述记忆画像的陈述过程是目击者将记忆中的人像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的过程.严格意义上讲,它还包括技术员与目击者之间的交流、启发和绘画过程,所以,陈述过程不同于感知、记忆过程的地方是,它是由目击者与技术员共同完成的.也就是说,单纯有目击者的良好描述或有技术员较高的操作技巧都不能完成该过程.作为口述记忆画像的一个阶段,陈述过程建立在感知、记忆以及综合分析、绘制等活动基础之上,成为口述记忆画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检验目击证人对犯罪嫌疑人面孔记忆的正确性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在证人面孔记忆的语义提取过程中,严格遵守完形原则,尽量减少影响证人记忆和再认的因素,把握细节,可以提高目击证人心理面孔重建的质量。认知脑电位检测法可以通过对记忆反应的脑电图成分、潜伏期、波幅等指标的测量,有效判断证人对列队辨认中的面孔是否存有记忆。本文对脑电位检测在目击证人心理面孔重建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贾永生 《政法学刊》2004,21(3):76-79
模拟画像是实现对犯罪嫌疑人相貌视觉形象刻画的技术手段。模拟画像应成为犯罪现场勘查工作的一项基本的规范性内容。模拟画像技术要求勘查现场的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勘查重点有:(一)寻找、发现目击犯罪嫌疑人的受害人和其他证人;(二)访问、记录目击者对犯罪嫌疑人的感知过程;(三)提取、记录目击者对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的记忆;(四)对目击者的调查访问要讲究技巧。模拟画像在侦查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一)相貌学知识非常重要;(二)必须注意目击者的个体差异对模拟画像的影响;(三)证人之间不要有互相影响的情况;(四)对重要目击者的保护;(五)必要时重新进行模拟画像;(六)划定侦查范围非常重要;(七)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不能否定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6.
口述记忆画像就是侦查人员在侦破案件过程中,对受害人或目击者陈述的罪犯或嫌疑人面貌特征进行描绘,制作成为供排摸、协查、通缉用的对象人像,为抓获罪犯、开展排摸工作提供一个直观的形象依据。口述记忆画像是将目击人他们头脑中记忆的罪犯或嫌疑人面貌形象通过口述形式用绘画的方法再现出来。据史料记载,这种技术早在我国古代三国时期就已经大量运用在缉捕案犯的过程之中了,可以说这项技术也是最为古老的实用侦查手段之一。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目击人口头描述对象的面貌特征,然后操作人员根据这些口头描述经过整理后用手工绘制的方法将其形象再现出来,当画像基本成形后再根据目击人提出的修改、调整意见进一步修改,最终得到一张比较接近对象特征的人像,并以此来作为下步侦查工作中参考使用的画像。  相似文献   

7.
浅析摹拟画像在侦破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丽 《刑事技术》2003,(4):44-46
摹拟画像是根据受害人或目击证人的回忆,口头描述罪犯或嫌疑人面貌特征,通过操作人员整理后用手工绘画的方法再现其像貌。史料记载:我国西周时期,奴隶制专政的国家机关已采用摹拟画像这一方法缉拿罪犯,时称“画容图形”。现在摹拟画像在刑事侦察工作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刑事技术的发展和要求运用的更加广泛、更为科学,作者联系自身的工作实际,略谈对摹拟画像的粗浅认识。1摹拟画像在案件侦破中的成功运用1998年12月9日晚,某镇一名女学生在回家途中被歹徒劫持强奸,由于该镇人口众多、人员流动量大,单纯的摸排工作收效甚微。一星…  相似文献   

8.
提取目击证人对犯罪嫌疑人的面孔记忆是一项困难的工作,由于证人在识记面孔时有多种影响因素,在提取和再认记忆时又会有各种认知因素的影响,导致面孔心理重建的失真。因此,从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分析影响心理重建的因素,并用最佳的手段提取记忆,可以使面孔重建的可靠性最大化。认知相关电位在记忆检测领域的日臻完善,使目击证人的再认正确与否有了可靠的参照,从记忆反应的脑电图形分析,可以有效判断证人对列队辨认中的面孔是否存有记忆。  相似文献   

9.
司法机关应补偿证人因作证而支付的费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的7种法定证据之一。证人是指知晓案件的有关情况而向司法机关承办案件的有关人员陈述案件情况的人,而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在诉讼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证人出庭作证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什么叫证人?我国三大诉讼法均未作界定。通常认为,证人是指在司法机关办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中陈述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和事实的人。而多数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认为,证人是专指向法庭陈述所知案件情况的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例如日本有学者认为‘证人是指被命令向法院陈述其所知的有关事实的第三者’,台湾地区学者认为‘第三人依法院之命,参与诉讼程序陈述自己观察事实之结果者,谓之证人。”’①这里所不同的有两点:一是“向法庭陈述”,二是“受法院之命令”,可见证人出庭是一种公法意义上的义务,证人应当履行。我国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1.
暗示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之中。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经常受到别人的暗示,也经常在暗示他人,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发生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不仅如此,一个人在生活过程中,也随时都在自我暗示。证人在感知案情、记忆案情和陈述案情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暗示,从而使提供的证言受到影响。究竟证人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暗示?这些暗示对证人证言有些什么影响?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摹拟画像是通过画像专家与目击者之间的沟通来实现的,是从目击者的描述中不断发现线索并逐步构建犯罪嫌疑人相貌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去再现目击活动、复原犯罪嫌疑人的相貌,还需要了解目击者,严格地讲后者更为重要,因为目击者是一切记忆的载体,这些记忆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从认知的角度讲,所有出现在目击者回忆或描述中的“事实”都是目击者“想当然”的结果,只有经过检验和佐评才能袖采胃。  相似文献   

13.
悬赏目击证人和职业目击证人的现象在我国现实社会中的产生,既有法律上的原因,也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从法律上看,我国证人证言法律制度的缺陷导致大部分证人不敢、不愿作证,这为两种法律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前提;从社会根源上观察,无讼意识、权利义务观念的缺失、"经济人"的形成及就业压力的剧增,是这两种现象产生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程序设计与论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甄贞 《法学家》2000,(2):39-50
一、设计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程序的说明 刑事案件开庭审理过程中,知晓案件情况的证人出席法庭,以口头言词的形式就自己所了解的案件事实向法庭作如实的陈述,并接受控辩双方以辩驳、质询的方式进行质证,或者法官以询问的方式进行审查的诉讼活动,即为证人出庭作证程序.证人证言,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法定证据之一,在我国刑事证据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无论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在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都是被应用得最为广泛、最为普遍的一种证据.根源在于,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刑事案件一经发生,往往会被周围的人所感知.而知情者对于有关犯罪现象的陈述,则是证人证言普遍存在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证人证言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一种证据,是证人就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其内容一般应当是自己亲眼见到或亲耳听到的情况,证人转述他人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必须说明来源.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摹拟画像已由过去手工画像发展到电脑人像组合阶段。计算机摹拟画像的核心问题就是制作者与目击者之间有效的合作。这是决定摹拟画像是否成功的关键。目击者在摹拟画像中的作用有现场目击者是进行摹拟画像的前提条件。摹拟画像的第一手资料就是目击者的记忆。目击:目击者所处的环境、条件及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目击者的观察效果。如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目击对象的相貌就会有所差异。正面观察和有一定角度观察到的脸型就会有差别,后者观察到的脸型比前者观察到的脸型要瘦一些或长一  相似文献   

17.
证人证言的形成经历了感知案情、记忆案情和陈述案情等三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可能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证人提供的证言不完全真实可靠,甚至完全不真实可靠。对此,笔者曾在1985年第3期本刊上发表的《对证言失真的心理分析》一文中作过概括的论述。现就其中记忆对证言可靠性的影响作进一步的分析。无疑,这将有助于办案人员对证人证言的真实可靠性作出正确判断。如前文所述,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等几个彼此紧密联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所谓证人,就是知道案件的真实情况而经人民法院传唤,向人民法院陈述自己所知的与案件有关事实的人。证人所作的这种陈述,就是证人证言,也是民事诉讼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证据。证人的特征及其权利义务一、证人的特征首先根据民  相似文献   

19.
审查判断证据是监察机关办案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证明案件事实的决定性步骤。办案人员审查证据是否合法真实对突破案件关系极大。 联系当前监察机关办案人员在查处违反政纪案件中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审查判断证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未经签名或盖章的证人证言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作为证据使用。证人证言是违反政纪案件的证据之一,而且是监察实践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证据。在一般情况下,证人以口头陈述其所知道的案件的有关事实或提供书面证言。无论是证人的口头陈述并经办案人员记录下来的证言,还是证人亲笔写…  相似文献   

20.
在诉讼活动中,证人证言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证据种类。根据法律规定,证人证言必须经查证属实,才o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上此,用证人证言的审核是案件审理中的一川二要工作。从心理学角厂看,证人证言不是人的言语或文字的简单的表护,而是证人对案件事实感知、记忆和陈述的心理过程的客观反映。在这个心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使证人证言与案件事实发生差异。心理追溯法,就是对现有的证人证言,通过追溯其形成的心理过程进行审查,发现影响证人证言真实性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以此判断证人证言的真伪。根据心理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