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离职员:亡带走客户名单,并另成立一家与原公司经营性质类似的公司的纠纷。经法院审理认定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一审判决该案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在一年时间内停止使用该项商业秘密,赔偿原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30万元。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竞业禁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商业秘密的泄漏,它的目的在于消除商业秘密泄漏的职业依托和社会角色支撑,堵塞侵犯商业秘密的“渠道”,避免离职的雇员过于熟悉其情况而在竞争上给原企业造成不利。竞业禁止依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而产生。在我国,公司的董事、经理等负有法定的在职竞业禁止义务,如我国公司法第61条规定:“董事、经理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或者损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动,从事上述营业或者活动的,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由于利益的驱动,一些企业负责人擅自利用其工作条件掌握的各种技术信…  相似文献   

3.
员工离职时,其所接触的商业秘密可能被随之带出公司,从而对公司的经营造成损失,因此对于公司来说,如何防止因。工流动而造成商业秘密流失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由于公司在商业秘密侵权之诉中需承担较重的举证责任,因此就商业秘密保护而言,防范重于追偿,采取相关法律措施应当未雨绸缪。主要讨论几种常用的防止商业秘密随员工流动而流失的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4.
西安中院判决由被告人赔偿原告因侵犯商业秘密造成的经济损失1782万元,创下了国内侵犯商业秘密赔偿额之最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重所)培养的高级工程师裴国良,带着近万张商业秘密技术设计图纸“跳槽”,应聘担任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连铸)副总工程师。来到中冶连铸后,裴国良将原单位属于商业秘密的图纸用于新单位中冶连铸相关工程项目。2005年8月19日,西安市检察院向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指控被告人裴国良利用工作便利侵犯他人商业秘密,提请依法判处。2005年11月15日、2006年1月20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5.
张佩 《中国律师》2024,(1):55-57
<正>企业员工跳槽至其他企业,员工自己或近亲属另行设立企业并泄露、使用原企业商业秘密;因合同关系知悉相对人商业秘密后,违反保密条款约定侵犯商业秘密等,都是引发商业秘密纠纷的情形。然而企业的商业秘密维权之路并非坦途,不少企业对商业秘密的界定不够清晰,或者并未对商业秘密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以致在主张侵犯商业秘密时难以形成有效的证据证明涉案信息符合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6.
佳木 《法庭内外》2006,(1):17-18
2005年9月,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公司员工侵害公司商业秘密案,法院判决员工浦志立即停止侵犯镇江育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育达公司)的商业秘密并赔偿该公司经济损失10万元;案件受理费3510元,由该员工负担。该判决现已生效。  相似文献   

7.
案件追踪     
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力拓公司四人被批捕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力拓公司四人被批捕日前,上海市检察机关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上海办事处胡士泰等4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犯罪嫌疑人胡士泰原籍中国天津,现为澳大利亚籍,系力拓公司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另  相似文献   

8.
【裁判要旨】公司合资时,一方把有形资产作为投资资本,未对商业秘密等无形资产的归属及许可使用费进行约定,虽然此方当事人默许合资公司使用其商业秘密,但仍不影响商业秘密保密性的认定。但是,未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司法》已赋予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帐薄查阅权。它对于股东在财务会计报告之外,获取更多关于公司经营管理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行使股权,意义重大。但由于帐簿中包含有商业秘密的信息,所以也会增加公司商业秘密被泄露的风险。故需要采取相关对策,以实现股东帐薄查阅权下的公司商业秘密保护。  相似文献   

10.
案例简述:某市一家高科技企业(以下简称A公司),在行业内长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技术先进性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相当的社会知名度.为此针对企业的经营信息、技术秘密.A公司采取了大量保密措施.包括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该企业与所有员工(含试用期员工).都签订保密与竞业禁止协议.协议中明确约定.作为A公司的员工担负保守公司商业秘密的义务.并约定员工从公司离职后三年内不得从事与A公司相同领域的工作。2004年七月.原A公司销售骨干M.生产骨干N.技术骨干P相继离职,离职不久三人共同组建B公司,B公司与A公司经营范围基本相同.利用原A公司供货渠道采办生产所需半成品.原材料.生产.销售与A公司技术相近甚至完全相同的产品.争夺A公司的下游客户.全方位与A公司展开竞争。在短短几个月内.B公司挤占A公司部分市场份额.造成A公司经济效益全面下滑。A公司与B公司多次交涉未果,无奈只得将B公司及M、N、P诉至某市中级人民法院.请求法院判定被告停止不正当竞争和侵害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相似文献   

11.
一、人才流动过程中的商业秘密保护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 ,劳动力资源由原来的计划分配转向市场配置 ,人才流动十分活跃。一些职工频频跳槽 ,这些职工掌握着原单位的商业秘密 ,出于利益驱动 ,或者对原单位不负责任、无所谓的态度 ,将原单位的商业秘密毫无保留地泄露给对方 ,以换取个人利益。而企业随着自主经营权的进一步扩大 ,也热衷于高薪利诱挖人才 ,认为“买技术不如偷资料 ,偷资料不如挖人才 ,人才到手样样有”。这些都加剧了权利人商业秘密的流失。从目前的现状来看 ,国有高科技企业由于分配机制的约束 ,一些人才不安于…  相似文献   

12.
案件追踪     
利用商业秘密谋私被追究刑事责任 被告人李某与北京奥尔环境艺术有限公司签有《保密协议》。在担任该公司业务经理期间,李某于2002年5月开始以奥尔公司名义与湖南省湘潭市洽谈城市灯光改造项目,其后,李某多次向公司汇报洽谈无结果。同年9月9日,李某以自己与他人合伙成立的某艺术公司的名义与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建设路指挥部、湘潭市灯市管理处签订了价值170余万元的灯具购销合同,造成北京奥尔环境艺术有限公司损失人民币100余万元。检察院认为,被告人李某无视国法,为牟取私利,违反其与奥尔公司签订的保密协议中关于保守商业秘密的约定,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其行为触犯了刑律,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以侵犯商业秘密罪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中。(苏亚宁)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美国通用公司诉王晓辉、九翔公司侵犯商业秘密纠纷案件的介绍和评析,就商业秘密的法律性质、判定标准、举证责任、侵权构成要件及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进行了论证,指出认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途径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俞慧 《法制与社会》2010,(1):130-130
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公司人员流动频繁,商业秘密的保护也更加迫切。由于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以合同方式保护商业秘密成为公司的普遍做法。  相似文献   

15.
人才流动中的商业秘密保护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耕 《河北法学》2003,21(3):57-62
正确揭示商业秘密的内涵和特征是保护商业秘密的前提。企业与员工在人才自由流动中存在着 利益冲突,择业自由权的维护与商业秘密权的保护必须兼顾。我国应广泛推行合理的竞业禁止 制度,并在规范“猎头”公司的中介行为、设立禁令制度、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等方面完善人才 流动中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制,以建立起有效解决人才流动与商业秘密保护的利益冲突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新刑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还需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广州日报》披露,某商业广场有限公司电脑部的一名电脑技术人员李某,无视公司规定,窃取该公司电脑系统的开锁程序,从公司电脑系统主机调出了公司的全部商业信息资料,将公司的数十个软盘的经营秘密以2万元出卖给一家中外合资大型仓储式商场。该大型中外合资仓储式商场获取商业秘密后,迅速把握抢占营销活动主动权,致使某商业广场有限公司蒙受重大经济损失。一、商业秘密的法律特征从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商业秘密法律制度的发展概况看,至本世纪,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亦或英美法系国家,对商业秘密概念的界定有三种方式。其一为概括式…  相似文献   

17.
EFCO公司诉Symons公司系美国近年发生的一起商 业秘密侵权案,涉及商业秘密及其侵占行为的认 定、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和民事救济措施等诸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本文试以该案为切入点对美国商业秘密法及其法理基础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而言,商业秘密是保持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基础,而往往公司职员①尤其是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为了自己经济利益最大化,侵犯商业秘密现象也屡见不鲜,笔者从企业与人才的视角,结合商业秘密的构成、特点以及法律保护上的规定与不足,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提出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19.
【提示】本案是一件侵犯商业秘密纠纷的重审案件。在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的审理中,是否构成商业秘密,是审理的难点。本案涉及的问题,不仅有商业秘密是否构成,还有双方争议的商业秘密属于技术秘密还是经营秘密的问题,以及对于经营秘密的保护方式问题等。本案一审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判决,二审法院也维持了一审判决,现已生效。案例的分析部分对上述问题作了进一步剖析,对判决理由作了进一步阐述。【案情】原告: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工院)原告:上海核工双虹电器控制合作公司(以下简称双虹公司)被告:蒋敏翔被告:上海伊莱克斯实业有限公司本…  相似文献   

20.
金明 《法庭内外》2007,(1):33-36
这是一起罕见的侵犯计算机源代码的商业秘密案。一位软件开发博士与广西一家公司合作开发系统软件,公司提供数据并提供巨额开发资金,给予高额报酬。然而,博士却同时在北京开了一家公司,偷偷把自己开发出来的软件换个包装另卖。公司老板向博士讨公道,最终博士仍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近日,广西柳州市中级法院二审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对这位博士作出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的终审裁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