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论反公用企业垄断之立法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我国反公用企业垄断的必要性 公用企业在我国又被称为“公益企业”或者“公用事业”,是国家为适应公众生活而设立的社会组织。建国以来,我国的公用企业一直实行行业经营的经营管理体制。这种经营管理体制是我国计划经济的产物,它的理论根源主要是古典经济学理论。从18世纪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公用企业,如邮电通讯、电力、煤气、自来水、交通运输等行业,是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在这些行业中不适宜引人竞争机制.我国的公用企业实行行业垄断经营管理体制。实践表明,这种体制存在两大显著弊端:首先,主体资格含混不清。一方面,…  相似文献   

2.
翟振新 《政府法制》2014,(22):56-57
统计法制是组织开展统计工作的重要抓手,是统计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统计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针对当前经济下行给统计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必须运用法制思维和方式破解统计发展难题、推动统计改革建设、服务山西转型综改,从而打造山西服务型统计升级版。  相似文献   

3.
律师的管理体制主要有政府集中监管体制、律师协会行业自律管理体制、“两结合”的管理体制三种类型。我国自1979年恢复重建律师制度以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律师执业组织形式经历了从国办所到合作制、合伙制的不断发展,律师管理体制也历经了由单一政府管理到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行业协会共同管理的转变过程。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司法部关于深化律师工作改革的方案》正式确立了“两结合”的律师管理体制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当前 ,在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之后 ,作为公诉部门的书记员管理体制的改革 ,也就成为需要提出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一、现行书记员管理体制的主要弊端我国检察机关公诉部门长期以来把书记员作为公诉人的助手 ,诉讼理论也没有对书记员工作的地位、性质作出权威性界定 ,以致造成司法实践中对书记员工作性质地位的认识不清。对书记员的管理也长期沿用对检察员的管理体制。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尤其是庭审方式的改革和“主诉制”的深入发展 ,现行对书记员管理体制已表现出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改…  相似文献   

5.
房产往往是老年人辛苦一生的最后财产,也是其养老的基本保障。然而,据某省司法部门统计,在老年人维权案例中,因房产被侵害的占九成以上。而其它方面,如老年人的赡养等问题,也大多与房产有关。即老年人就其房产,已经是“房”不胜防。那么,老年人该怎样看住自己的房产呢?  相似文献   

6.
MBO及其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必须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党的“十六大”提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突破与创新以及国退民进的思想再一次为产权改革打了一支强心剂,再一次掀起国企改革的浪潮。这一次与以往不同的是MBO的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7.
十余年经济法理论研究的缺陷就在于囿于对变动中的经济体制的阐释,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它奠定了坚实的立足点。现在法学界所公认的基本法律部门的划分原本就没有统一的标准,“为经济立法”则是一个崭新的标准。应当在归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既尊重法律传统又从实践出发的原则,通过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区分(因为这三者天生就有界限不清的可能性),合理确定经济法在理论上、立法上的内涵。 一、十余年经济法理论研究的反思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一词源于西方。所谓的“经济法”产生之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有完备的民商事立法和行政立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法学》2019,(4):3-17
以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为界,可将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分为前30年和后40年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和集中统一经济管理体制的推行,以及"经济宪法"对计划经济的强调,经济法制度日渐衰微、沉降,几近于无。在后一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适度分权经济管理体制的确立,以及"经济宪法"对"计划与市场"等重要关系的重新定位,经济法制度日益强盛、浮升。经济体制、经济管理体制、"经济宪法"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具有直接影响,它们是导致经济法制度变迁的三大因素。经济法制度的兴衰与沉浮、荣枯与有无、多少与强弱,与上述三大影响因素的变动具有内在一致性。历史、系统地分析经济法的制度变迁,尤其有助于经济法的理论深化和制度完善,从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坚决制止和反对在统计上弄虚作假,是统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统计行风建设的关键之关键。  相似文献   

10.
畅强 《政府法制》2013,(10):45-45
本刊讯(记者杨强报道)近日.记者从山西省统计局了解到,2013年全省统计系统将加强市县两级统计执法机构以及人员的配置,并完善纵横联合的执法长效机制。要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市级统计局要直接查办5件以上、县级要查办2件以上有经济处罚的统计违法案件,力争消灭执法空白县。坚持统计违法案件通报和曝光制度,坚持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和统计执法检查。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1.
张新光 《金陵法律评论》2007,1(1):34-39,137
在整个20世纪的“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中,我国出现了四种新型的乡镇行政管理模式,即晚清至民国时期推行的所谓“乡镇自治”、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议行合一制”的乡镇基层政权、“政社合一制”的人民公社和“乡政村治”的二元体制模式。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有限剩余根本无法支撑一个全面渗透穷乡僻壤的庞大国家机器和现代工业体系,致使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频繁变动且反复无常。下一步的乡镇政府体制改革基本方向和总体目标应该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培育和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加快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制型、民主型、服务型乡镇基层政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司法》2003,(10):24-2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六难”,即干群关系难改善、管理工作难开展、社会治安难好转、经济关系难理顺、各种税费难收缴、封建迷信难破除。之所以出现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原因在于“3个缺乏”和“3个不适应”。“3个缺乏”就是农村工作缺乏抓手,制度约束缺乏刚性,群众监督缺乏机制;“3个不适应”:一是农村  相似文献   

13.
陆娅楠 《政府法制》2011,(31):33-33
“CPI数据为何和我感受不同?”“居民收入和支出是怎么算的?”“为什么全国GDP全国数据和地方数据老打架呢?”……9月20日上午,在国家统计局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统计开放日”上,人民微博的热心网友、媒体记者将问题一一抛出,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则“率领”各路统计人马一一解答。  相似文献   

14.
自烟草专卖局成立以来,作为行政执法的专卖管理机构一直担负着维护专卖管理秩序,打击不法烟贩,维护国家、企业利益,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使命。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完善发展,不论从管理法规、管理制度。还是管理体制,都在实践中不断走向规范。特别是近两年来,烟草经济面临新的挑战,烟草体制也日臻成熟。但是,由于地域不同,专卖管理特点不同,经济状况不同,也决定了各地方专卖管理体制的不同,笔者现以我县为例,对山区县应该建立怎样的管理体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山西省统计局紧紧围绕全省依法治省工作安排和政府法制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根据全国统计法制工作的要求,从七个方面精心谋划全年统计法制工作。一是围绕全省推进“四大攻坚”、强化“四大支撑”的总体部署,加大统计法制力度。重点树立统计法制为科学发展服务的大局意识。二是结合全省统计重点工作,加强和改进统计执法,  相似文献   

16.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为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瓶颈”制约的重点之一,是榆林市交通局所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挑战的课题。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交通厅、公路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李海琦局长的带领下,紧紧围绕“三大目标”、“四大经济”发展的进程,牢牢抓住加快发展不放松,按照省、市加快交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  相似文献   

17.
冯晔 《行政与法》2002,1(9):42-44
文章探讨了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法治化之间的关联,引出对“加强经济立法”这一命题的重新解读,以期对当前经济立法观念以及受其影响而建构的宏观调控立法体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吴志强 《特区法坛》2002,(72):36-37
近年来,广大群众对法院“执行难”、“难执行”的问题反映日益强烈,严重的影响了法律的公正和尊严,干扰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特别是在经济民事(债务)案件审判中的“执行难”、“难执行”更为突出。它不仅成为困扰法院的突出问题,也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和对人民对法院工作不满意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案件审判中的执行难问题,究其原因,其中既有法律方面的,也有政策和社会以及法院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是社会各种矛盾,各种利益在执行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19.
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对国有企业及其领导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国有企业及其领导人员的监督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未来我国区域发展和经济合作的一大趋势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大城市圈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加快建立武汉城市圈是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法律障碍和发展难题,尝试从立法制度、财税体制和市场机制等方面入手,就如何建立起一体化的法律平台来积极推进城市圈的发展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