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研究有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之分,具体则又可分为文学史研究、思潮流派研究、文学文化研究、作家研究和文本研究等多种.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曾经历过作家研究和作品(文本)研究颇显狭隘和单一的辉煌期,但近年来,却是文学文化研究成为中心,文本研究日趋式微,受到冷落.如何评价这一现象,如何看待文本研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意义,贺仲明、李怡、张光芒、吴义勤等几个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分别从学科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特征、文学史写作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表达了看法.他们形成的基本共识是:文本是文学的基础,文学性是文学最基本的属性.虽然不能将文学研究僵化为单一的文本研究,应该在开放的前提上开展文本研究,但加强文本研究、深化文本研究,是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应该关注的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化对文学本体、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征的认识,强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文学批评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文学研究有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之分,具体则又可分为文学史研究、思潮流派研究、文学文化研究、作家研究和文本研究等多种.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曾经历过作家研究和作品(文本)研究颇显狭隘和单一的辉煌期,但近年来,却是文学文化研究成为中心,文本研究日趋式微,受到冷落.如何评价这一现象,如何看待文本研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意义,贺仲明、李怡、张光芒、吴义勤等几个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分别从学科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特征、文学史写作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表达了看法.他们形成的基本共识是:文本是文学的基础,文学性是文学最基本的属性.虽然不能将文学研究僵化为单一的文本研究,应该在开放的前提上开展文本研究,但加强文本研究、深化文本研究,是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应该关注的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化对文学本体、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征的认识,强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文学批评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文学研究有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之分,具体则又可分为文学史研究、思潮流派研究、文学文化研究、作家研究和文本研究等多种.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曾经历过作家研究和作品(文本)研究颇显狭隘和单一的辉煌期,但近年来,却是文学文化研究成为中心,文本研究日趋式微,受到冷落.如何评价这一现象,如何看待文本研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意义,贺仲明、李怡、张光芒、吴义勤等几个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分别从学科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特征、文学史写作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表达了看法.他们形成的基本共识是:文本是文学的基础,文学性是文学最基本的属性.虽然不能将文学研究僵化为单一的文本研究,应该在开放的前提上开展文本研究,但加强文本研究、深化文本研究,是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应该关注的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化对文学本体、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征的认识,强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文学批评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文本研究与文学史写作的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研究有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之分,具体则又可分为文学史研究、思潮流派研究、文学文化研究、作家研究和文本研究等多种.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曾经历过作家研究和作品(文本)研究颇显狭隘和单一的辉煌期,但近年来,却是文学文化研究成为中心,文本研究日趋式微,受到冷落.如何评价这一现象,如何看待文本研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意义,贺仲明、李怡、张光芒、吴义勤等几个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分别从学科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特征、文学史写作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表达了看法.他们形成的基本共识是:文本是文学的基础,文学性是文学最基本的属性.虽然不能将文学研究僵化为单一的文本研究,应该在开放的前提上开展文本研究,但加强文本研究、深化文本研究,是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应该关注的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化对文学本体、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征的认识,强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文学批评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了"莫言热",这是喜事,也是好事。只是这种"热"应当集中在文学领域,用以点燃日益边缘化的严肃文学,推动作家更好创作,带动读者亲近文学,促进中国当代文学更有力地走向世界,走向人民大众的心中。然而,"莫言热"中也掺杂了一些邪火邪热,不宜任其发展。借"莫言热"搞过度开发,想将莫言住过的地方、莫言的作品、莫言的爱好、莫言的用具等,都变成商业资源,形成娱乐和旅游的狂欢,社会舆论对此已有不少批评,这里不再  相似文献   

6.
文学研究有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之分,具体则又可分为文学史研究、思潮流派研究、文学文化研究、作家研究和文本研究等多种。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曾经历过作家研究和作品(文本)研究颇显狭隘和单一的辉煌期,但近年来,却是文学文化研究成为中心,文本研究日趋式微,受到冷落。如何评价这一现象,如何看待文本研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意义,贺仲明、李怡、张光芒、吴义勤等几个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分别从学科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特征、文学史写作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表达了看法。他们形成的基本共识是:文本是文学的基础,文学性是文学最基本的属性。虽然不能将文学研究僵化为单一的文本研究,应该在开放的前提上开展文本研究,但加强文本研究、深化文本研究,是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应该关注的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化对文学本体、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征的认识,强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文学批评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在2006年春天的一次文学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对当代中国文学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丁东认为“中国主流文学界对当下公共领域的事务缺少关怀,很少有作家能够直面中国社会的突出矛盾。最可怕的还不只是文学缺乏思想,而是文学缺乏良知”。傅国涌说:“我对当代文学整体评价很低,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8.
洪子诚以价值中立的学术立场撰述中国当代文学史,出色运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挖掘了国家意识形态如何全方位渗透进文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同时又对这一思路背后的"解构"意识持保留态度,从而引发学界争议。不同学者因着相异的现实认知与研究动力,而对知识与权力、审美与意识形态诸关系产生彼此抵牾的理解与阐释方向。此一学案为衡估当代文学学界的学术诉求及限度,提供了进一步讨论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日本比较文学学者铃木修次曾把中日文学的本质差异概括为“风骨”与“悲哀”,可谓一语中的。这种差异同样是中日现代文学的本质差异。纵观中日现代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而日本现代文学总体上呈现主情主义特色,究其因,不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日本古代社会的形成,在历史研究上,包括某些日本学者在内,其观点也是多岐的。但是根据近代考古学的发展,从地下发掘的文物的考证,早在几万年以前,当日本土地和亚洲大陆相联接时,那里就有了原始居民,他们同其他国家前期的居民一样,依靠群体力量从事打猎和采集,来维持其低下的生活。约在距今一万年左右,日本的陆地和亚洲大陆分  相似文献   

11.
莫言之言     
莫言 《检察风云》2012,(21):4-5
莫言这位文学大师也曾是检察战线的媒体人。他的文学生涯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莫言大部分文学力作。本刊特邀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先生与莫言的文学对话,编撰本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当代文学人文精神的危机非常明显。表现之一 ,文学追求荒诞 ,淡化理想 ,趋于平庸 ,消解崇高 ,盛行虚无主义 ;表现之二 ,作家认真的世俗失落 ,道德解体 ,文学创作走向粗俗化 ;表现之三 ,整个社会对文学的冷淡。当代中国文学的复兴呼唤着人文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当代德国著名法哲学家 ,德国慕尼黑大学退休教授考夫曼先生不久前猝然离世。作为当代德国法哲学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 ,考夫曼的法哲学著述和法学思想近年来已经逐渐在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传播开来 ,而在大陆 ,他的著述正在开始传入。长期以来 ,考夫曼先生与亚洲国家的法学界有着较稳定的联系 ,与中国政法大学的几位中青年学者更有频繁的文字往来。特别是他作为“当代德国法学名著”的德方顾问 ,为推进这项翻译计划的实施提供了许多帮助和支持。在此 ,本刊发表一篇追忆考夫曼先生的短文和两篇考夫曼的文字 ,同时选译了他最近的几封信函和文字 ,用以纪念这位异国的学者 ,同时也表示我们对他的尊敬和追思。  相似文献   

14.
吴意 《中国律师》2001,(12):90-90
为了加强中日两国法律工作者的沟通,了解最近时期中日两国学者对日本战争罪责问题认识的最新进展,2001年10月29日-30日,中日两国八团体代表和专家、学者、律师共50多名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了研讨会,就“日本历史教科书篡改日本侵华罪行及战争责任和中国战争受害者在日本的起诉”进行研讨。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于宁在发言中说,今天讨论的日本国历史教科书问题,不仅中日双方关注,亚洲其他国家也很关注,它的修订关系到如何认识日本侵略战争历史的问题。这不仅是日本国内的事情,也涉及到日本国和亚洲其…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长篇小说《个人的体验》在中国出版,使读者一睹这位日本“新时代文学旗手”的文采。然而,在该书合作翻译过程中,日本国迫手门学院大学文学部副教授李庆国与清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中忱产生严重分岐,于是便引发出一场──合作与缘由大江健三郎是日本当代文学巨匠。《个人的体验》是大江健三郎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之一。90年代初,在日本工作的李庆国先生就想把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介绍到中国,当时曾在大阪外国语大学留过学的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王中忱先生也有此意,李便与王协…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对新时期文学30年所进行的研究中,有一些学者将这一阶段的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30年加以比较,对其成就持批评或否定姿态。王晖、谢泳和樊星等学者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他们对于这种姿态的回应,以及对近30年文学的基本认知。反思过去,前瞻未来,立足建设,推进前行,是他们对新时期30年文学进行研究的基本态度。王晖主要从历史意识和历史书写的角度观察近30年文学的流变,认为中国当代作家并非缺乏直面历史的勇气和书写“大历史”的力量,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书写呈现出阶段性,即“新时期文学”的初中期,大多呈现出历史意识的重新觉醒以及对“大历史”的直接表达;1990年代之后,则主要致力于“小历史”的书写,对于“大历史”的展现显得更加多元,甚至更加隐晦。对中国当代作家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具有深广度地去形象化地诠释历史,如何以人类的终极关怀之心去叩问和反思历史,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历史的真相、以思想和艺术的亮度去烛照历史。谢泳将新时期30年文学放入思想解放的大背景中来考察,认为观察新时期文学的发生,要注意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十七年文学的定型和文革文学的时代特征等三个时代背景。这样才会对这一时期文学更具“了解之同情”。新时期文学是中国思想解放运动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它承担了相当繁重的历史责任,离开思想解放运动谈新时期文学,不可能理解其贡献和意义。樊星则通过对新时期30年和现代文学30年的比较,阐释了前者独具超越价值的“当代性”,认为新时期文学对现代文学的超越体现在:现代文学多是从“思想启蒙”方面呼唤“改造国民性”,新时期文学则更集中于对政治痼疾的深入探讨,并因此而产生了成就超过现代文学的“政治小说”、“长篇历史小说”和“政治性报告文学”,现代“改造国民性”的文学也渐渐被“重新认识民间”的文学所取代。这些重要的超越显示了新时期文学的某些“当代性”。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对新时期文学30年所进行的研究中,有一些学者将这一阶段的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30年加以比较,对其成就持批评或否定姿态.王晖、谢泳和樊星等学者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他们对于这种姿态的回应,以及对近30年文学的基本认知.反思过去,前瞻未来,立足建设,推进前行,是他们对新时期30年文学进行研究的基本态度.王晖主要从历史意识和历史书写的角度观察近30年文学的流变,认为中国当代作家并非缺乏直面历史的勇气和书写"大历史"的力量,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书写呈现出阶段性,即"新时期文学"的初中期,大多呈现出历史意识的重新觉醒以及对"大历史"的直接表达;1990年代之后,则主要致力于"小历史"的书写,对于"大历史"的展现显得更加多元,甚至更加隐晦.对中国当代作家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具有深广度地去形象化地诠释历史,如何以人类的终极关怀之心去叩问和反思历史,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历史的真相、以思想和艺术的亮度去烛照历史.谢泳将新时期30年文学放入思想解放的大背景中来考察,认为观察新时期文学的发生,要注意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十七年文学的定型和文革文学的时代特征等三个时代背景.这样才会对这一时期文学更具"了解之同情".新时文学是中国思想解放运动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它承担了相当繁重的历史责任,离开思想解放运动谈新时期文学,不可能理解其贡献和意义.樊星则通过对新时期30年和现代文学30年的比较,阐释了前者独具超越价值的"当代性",认为新时期文学对现代文学的超越体现在:现代文学多是从"思想启蒙"方面呼唤"改造国民性",新时期文学则更集中于对政治痼疾的深入探讨,并因此而产生了成就超过现代文学的"政治小说"、"长篇历史小说"和"政治性报告文学",现代"改造国民性"的文学也渐渐被"重新认识民间"的文学所取代.这些重要的超越显示了新时期文学的某些"当代性".  相似文献   

18.
生态危机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日本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岩佐茂把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和当代现实生态问题相结合,指出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遵循的是资本逻辑。资本逻辑是造成生态危机主要原因。并对资本逻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行了深刻地批判,指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是改变资本逻辑,构建生活逻辑。岩佐茂对未来社会的生活逻辑思想不仅对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向,而且为我国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儒学已经融入现代化中国的社会意识中,儒学现代化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他们结合时代的发展,把传统的儒学思想改造为新的儒学思想,而这种经过改造的儒学新思想,它的命运在于主动的回应现实问题,"兼容"现实,从而内在地发展和更新儒学,提高儒学的"核心竞争力"。在此,将国内外有关学者研究的主要儒学思想加以分析、综合,展现目前学者对儒学现代化思想研究现状的认识,同时为以后人们对儒学现代化思想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化本学科建设项目属于中国语言文学领域,主要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等学科和研究方向。承担本项目的带头学科为中国古代文学(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支撑学科为文艺学(江苏省教委重点学科)。本学科的研究有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