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在香港、澳门回归以前,我国的区际司法协助,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即既有国际司法协助的性质.也有区际司法协助的性质。这是因为,在港、澳回归前,香港、澳门分属英国和葡萄牙两国的管辖之下,进行司法协助,须与该两国缔结双方条约或经两国政府认可,因而具有国际司法协助的性质。但是香港、澳门终究是我国领上的一部分,因而内地与这两个地区的司法协助,属于一国之内司法协助的范畴.又具有区际性质。  相似文献   

2.
赖莉  余晖 《中国律师》2004,(6):66-67
一、国际条约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适用模式我国《宪法》对国际条约在国内法的地位和适用效力问题没有作出明文规定(由此导致在我国国际法适用效力的纷争与疑义),只是在第67条、第81条和第89条规定了缔结国际条约的程序。根据我国《宪法》的第67条第14款、第81条、第89条第9款以及《缔结条约程序法》的第3条、第5条、第7条、第12条的规定,我国对外缔结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及其政府部门在缔约权限内对外缔结的协定,如果与国内法有不一致的地方,必须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由此可以看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四.中国与外国开展刑事司法协助的主要内容及协助的实施我国与外国缔结的刑事司法协助方面的双边条约确定的协助范围,主要限定于刑事诉讼过程中与送达文书和调查取证有关的诉讼行为。具体说来,在条约中一般规定缔约双方根据请求在刑事方面相互代为送达司法文书,查找和辨认有关人员,获取证人证言或鉴定人鉴定结论,搜查或扣押证据,提供物证、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外司法协助(下)梁淑英四、中国对外的民商事司法协助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和缔结的双边条约中,有的写明了民事和商事的协助。有的只写民事协助而没写商事,但这样的条约在给"民事司法协助"下定义中也包括了商事和其他方面的协助。如中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  相似文献   

5.
张明 《中国司法》2001,(12):9-10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发展与外国的司法协助关系,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打击日益严重的跨国性犯罪,保护和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维护对外交往中的法律秩序。我国从80年代后期起,开始加大与外国开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力度,陆续同外国签订刑事司法协助方面的条约,使我国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10多年来,我国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我国与外国开展刑事司法协助的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条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立法建议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草说明:截至2007年8月31日,我国已经与57个国家缔结了90项包含司法合作内容的双边条约(协定),其中涉及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40项,引渡条约31项,移管被判刑人条约5项。除此之外,我国还加入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大约20项包含刑事司法合作内容的多边国际公约。在我国,近些年来,借助国际合作处理的刑事案件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涉及不少大案要案;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在打击犯罪、维护人权和保障公正司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了规范和便利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活动,仅仅依靠国际条约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调…  相似文献   

7.
论涉外民事诉讼法的调整对象王谢春我国在《民事诉讼法》中专篇规定了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缔结和参加了若干含有涉外民事诉讼规范的国际条约与公约,并相继与一些国家签订了关于民商事领域司法协助的协定。这标志着我国涉外民事诉讼法律体系已初步建立。然而对涉外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8.
中国宪法和缔结条约程序法规定了重要协定制度。重要协定和非重要协定缔结的国内法程序不同,法律效力也应有所不同。决定重要协定及非重要协定的内在根据是协定事务的重要性,根据税收事项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缔结条约程序法》的规定,中外税收协定应为重要协定,其批准应由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作出,并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上公布。中外税收协定在经过上述程序后应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的效力。  相似文献   

9.
欧共体专利与商标司法管辖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发展历程表明,在权利申请国际化方面商标法的步伐要远远快于专利法.大幅度简化商标国际注册手续的《马德里协定》早在1891年就得以缔结,可是简化专利国际申请手续的《专利合作条约》却迟到了80多年,直到1978年6月才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10.
黄风 《中国法律》2006,(4):13-15,66-70
中国引渡制度是在最近15年中创建的。从1993年8月26日与泰国缔结第一个双边引渡条约开始,中国以平均每年两个条约的速度,已经与25个国家缔结了双边引渡条约。2000年12月28日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引渡法》,为中国与外国开展引渡合作确定了具体的准则、条件和程序,吸收了国际上通行的引渡合作规则,结合中国的特定情况创设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引渡司法审查和行政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1.
据联邦德国《东西方法律》杂志一九八五年第三期刊载,民主德国已与比利时、意大利和希腊等国订立了国际司法协助条约,并在最近通过了有关这些条约的法律和批准了条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缔结条约程序法》有关"条约"的概念与分类使用较为混乱。受制于《宪法》的规定,《缔结条约程序法》未规定中国国家主席的主动缔约权,由此造成了立法与实践的脱节。同时,由于中国《宪法》和《缔结条约程序法》中有关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批准条约方面的权力存在错位,进而导致条约与国内法关系难以厘清。因此,完善《缔结条约程序法》,应构造以《宪法》为核心的国际法立法与国内法立法体系,使两个法律体系在立法程序上实现良好衔接。  相似文献   

13.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的调查取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结合国际公约以及中国自80年代至今对外缔结的双边条约和涉外刑事诉讼的司法实践,总结分析了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调查取证方面的各类问题。包括:提供证据和鉴定材料、扣押移交赃款赃物、代为询问证人、移送人员出庭作证、跨境调查、控制下交付等等。同时,对加强与毒品、经济诈骗、洗钱等跨国犯罪的斗争和健全我国司法协助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简论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外国的司法协助徐宏通常意义上的司法协助,一般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国家或作为国家代表的中央政府才有资格与外国签订这方面的条约或协定,地方政府一般无此权力。我国目前缔结或参加的涉及司法协助的双边条约或多边公约,也都是以国家或中央...  相似文献   

15.
跨国民事诉讼案件司法协助研究吴明童一、关于跨国民事诉讼案件司法协助的涵义通常认为,跨国民事诉讼案件司法协助,就是指不同国家的法院之间,根据本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互惠关系,彼此相互协助,为对方代为一定的诉讼行为。中国许多院校的民事诉讼法学教科书...  相似文献   

16.
论美国管制跨国内幕交易的程序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跨国内幕交易的管制涉及许多法律问题,本文着重介绍了美国管制跨国内幕交易的一些程序法问题,如国际司法管辖权问题、送达程序问题、境外发现程序规则等。在管制体制方面,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还非常重视签订相互协助的国际条约和利用《谅解备忘录》同其他国家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WTO已指日可待。根据我国的法律制度,我国缔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可以直接在国内发生效力;当条约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应优先适用条约。故入世后,"乌拉圭回合"所确定的、被世人公认为WTO三大支柱之一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简称TRIPS,下同)的一些法律规则,将逐步成为我国人民法院在履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职责方面直接适用的法律条款,因此亟待引起国内法律界和司法界的密切关注。  本文所述的司法复审规则仅涉及TRIPS文本的第41、第62条之规定,即有关商标、专利和外观设计等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8.
廖敏文 《现代法学》2003,25(6):187-193
国际刑事法院是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罗马规约》的缔约国和国际社会与之真诚的国际合作与司法协助。反之 ,国家也应根据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善意履行其自愿承担的义务 ,向国际刑事法院提供国际合作与司法协助。本文通过阐述《罗马规约》有关国家与国际刑事法院的国际合作与司法协助方面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 ,说明国家在国际刑事法院调查、起诉和惩治国际社会关注的最严重的国际犯罪中的作用和义务  相似文献   

19.
国内简讯     
正"《视听表演北京条约》获批准——《北京条约》于2012年6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护音像表演外交会议上成功缔结,是第一个在我国缔结、并以我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条约。""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研讨会"在京举行4月20日,由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主办的"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法院、高校、企业和媒体的数百位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和动态  相似文献   

20.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批准2007年12月1日由外交部部长杨洁篪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