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托业在我国的创设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由于其初创时的畸形定位,产生了信托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也直接导致了国家对信托业的四次整顿。而且每一次整顿工作都伴随着一批信托业法律法规的出台。因此,我国信托业的不断整顿过程在实际上也成为了我国信托业立法的发展史。但是这四次整顿都没能完成信托业的正确定位,于是,我们正在进行第五次的整顿工作,在这一次整顿中,《信托法》终于出台了,我国信托业必将走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信托业一直被称之为"坏孩子",经过了几次大规模的整改仍然没能彻底解决信托业存在的问题。所以本文根据信托法及新两规的相关规定,对信托市场准入门槛提高的意义加以分析,以期对规范我国信托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WTO规则关于金融服务业开放的基本要求 ,对中国的信托业是一个严峻挑战 ,现行信托业存在的众多问题 ,无疑更使中国信托业难以应对入世后的激烈竞争。按照WTO规则和我国承诺 ,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完善信托法律 ,保障金融信托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信托业在我国的创设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由于其初创时的畸形定位 ,产生了信托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也直接导致了国家对信托业的四次整顿。而且每一次整顿工作都伴随着一批信托业法律法规的出台。因此 ,我国信托业的不断整顿过程在实际上也成为了我国信托业立法的发展史。但是这四次整顿都没能完成信托业的正确定位 ,于是 ,我们正在进行第五次的整顿工作 ,在这一次整顿中 ,《信托法》终于出台了 ,我国信托业必将走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金融信托业的法律调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信托业的法律调整探析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经济系魏冬信托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发展已有17个年头了。这些年来我国金融信托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资产规模都迅速增大,并在财务管理、长期资金融通、促进社会经济信用化、提高社会...  相似文献   

6.
李民 《法人》2004,(6):102-103
监管层严厉警告各家信托公司:各公司都要有一个理智的表现,回避问题是不诚信的表现,不希望信托业再来一次整顿,希望信托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信托业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传捷 《法学》2005,(1):6-8
适逢中国《信托法》实施3周年之际,在我国信托业发展遭遇困境的背景下,由中南大学和上海远景非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长沙)信托国际论坛”于2004年10月16~17日在长沙隆重举行。国内外知名信托法专家、学者以及业内高层人士围绕《信托法》实施以来我国信托业的发展现状和实践问题,从理论和实务角度对信托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些意见对于加快贯彻实施《信托法》,改进我国信托业的发展环境,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刊特策划编辑一组代表性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信托业的创立并非是社会经济客观发展的结果,它实质上是政府主导型改革催生的产儿。由于先天存在着运作基础不足的缺陷,信托业的发展沉浮坎坷,始终处于地位不明的尴尬境地。信托作为现代金融的支柱之一,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信托业务的开...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不断完善,信托业作为金融业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为了保证信托业的健康发展,加强信托法律调整,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托法律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信托是受托人接受他人信托与委托,按契约或合同确定的委托人的意...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信托业虽然与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一并号称为现代金融体系的四大支柱,但信托业无疑是最弱的一支。《信托法》的出台并没有带来信托业的繁荣,在真正回归了"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核心主业以后,信托业却长期陷入了低迷。分析表明,在我国信托法中,双重所有权的法系冲突问题悬而未决,受托人容易沦为委托人的代理人,委托人和受益人容易出现对峙僵局,瑕疵承继制度矫枉过正,信托财产公示制度有名无实,没有合理的市场退出机制。这些立法缺陷是中国信托业陷入低迷状态的重要原因,也是信托制度在我国没有顺利实现本土化的突出表现。可以断言,中国的信托业已进入瓶颈阶段,信托法能否实现本土化是我国信托业能否走出低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经历了5次整顿后重新起步的中国信托业,作为金融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与银行、证券、保险业相比,无论是规模大小、业务能力、人才资源、信用程度,还是制度环境等方面,都还处于劣势地位。中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了信托业必须突破瓶颈,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肖韵  雷蕾 《法制与社会》2011,(31):233-233
目前我国对金融担保公司的监管方式主要采取的是行政监管,这种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金融担保公司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本文从对我国金融担保公司监管现状进行探析,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审视,最后对我国金融担保公司监管的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信托业发展迅速,但随之产生的信托风险十分突出。目前我国信托业监管方面仍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何保障信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分散风险便显得十分重要。在我国建立信托保险法律制度,将保险机制引入信托行业,对保险业和信托业而言,都是双赢的选择。建立我国信托保险法律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政府监管的内涵和监管目标的定位作了阐释,然后介绍了监管理念从干预主义到监管治理的转变;基于监管治理的理念和监管模式首先审视了我国政府监管的现状和问题,然后提出了革新我国政府监管机制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集合信托是信托业社会责任背景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金融创新。然而,中小企业作为融资主体本身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集合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剧了整个信托计划的风险。加强监管是控制中小企业集合信托信用风险的必然要求。设立与管理监管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小企业集合信托信用风险的监管机制。在现行法制环境下,上述制度尚存在诸多缺陷,构建完善的设立与管理监管制度是本文研究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修订前的《证券法》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修订后的《证券法》在此基础上规定“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修改后的《证券法》,也已经摒弃了“禁止银行资金违规入市”的表述,代之以“依法拓宽资金入市渠道,禁止违规资金入市”。从而为未来合规资金的入市预留了空间。但是,银证混业仍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银行资金入市的可行性,如何平衡银证融合的利弊,监管体制应作哪些调整或变革。这将是风险与利润的一次新的权衡。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模式转换与法治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导致各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我国政府同样在努力探索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采取独立监管模式和社会性监管模式是近年来各国改革的趋势,我国应当加以借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职权设定、变更应当法治化,为此需要健全我国的行政组织法。  相似文献   

18.
每次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都会掀起金融尤其是银行业监管立法的热潮,巴塞尔银行协会也是1979年金融危机后成立的。本文通过对比主要国家的银行监管体制,分析世界监管理论的发展趋势,研究监管体制背后的法律完善程度与弊病之所在,以此引出我国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转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魏婷婷 《法学杂志》2018,(2):124-131
金融信托"刚性兑付"是信托机构采用隐性担保的方式对投资人承诺到期兑付的经济现象,它是受托人信义义务缺失、立法体系不健全导致的市场行为。它不但打破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理论,与信托财产独立性与合同公平原则相背离,还大大阻碍了信托业的整体运行,应当予以规制。剖析目前我国信托业面临的兑付困境,必须要从完善现有法律规定和积极制定新法入手,规范信托公示登记制度,加快受托人责任体系,建立完备的信托业监管体系,从而达到防范我国信托业法律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红筹模式疏通了国内企业境外融资的渠道,有利于我国对外资的利用;但同时,红筹模式也带来了监管的困难。本文以财讯传媒为例,通过分析红筹模式的优势及监管的困境,提出完善红筹模式监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