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志 《政府法制》2014,(16):39-39
这天早上,王小刚去牛局长的办公室签字报发票,由于瓷砖地板刚拖过太湿滑,来到牛局长办公室门前时忽然一个趔趄,一头撞开了牛局长办公室的门,并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我的娘呀!”一个女人尖叫着从牛局长怀中跳起来跑出了门.王小刚急忙爬起摸着额头小声道:“牛局长,打扰了,我不是故意的.”想不到,牛局长猛一拍桌子:“我说你是不是脑积水啊!放着门不敲,一头撞进来,啥意思啊?”不等王小刚解释,牛局长不耐烦地摆摆手,他只好退出了门.  相似文献   

2.
刘墉 《公民与法治》2010,(16):50-51
我刚去美国时,每次坐美国朋友的车,下车常会看到奇怪的眼神。起先我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有一天碰到一位心直口快的朋友问我:“刚才你是不是有什么事不高兴,是不是我说什么话,你误会了?”  相似文献   

3.
包拯巧破割舌案 包拯在天长县当县令时.有一农民前来告状.说自家耕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宋代为保护农业.是严禁屠杀耕牛的。包拯问明那农民来告状和耕牛被割舌头无人知道后.就说:“你回去把耕牛杀了.把肉卖了.我就会找到割牛舌头的坏人.”那个农民回去把牛杀了后不几天.就有一个人来包拯处告那个农民私杀耕牛。包拯却问:“你为什么要割人家耕牛的舌头?”那人一听惊呆了。包拯接着说:“你就是牛主人的仇人.为了想害牛的主人.便偷偷地割了牛的舌头.以为牛不能吃草了.牛的主人只能把牛杀了。  相似文献   

4.
心灵裁判     
一位朋友在关键的时候,被人用卑鄙的手段中伤了。失望中他很愤怒,想到了一个不太光明的“狠招”,打算以牙还牙。当他真准备付诸行动的时候犹豫了,他叹息着说:难道我也可以像那些人一样无耻吗?  相似文献   

5.
轻松一刻     
一天晚上,有位女士走进了警署,对一位警察说:“先生,一个月前我丈夫离家去买一桶豌豆罐头,从那天起,再没回来。你说我该怎么办呢?”警察冷冷地回答:“夫人,我也不知道,我想你可以前一点土豆。”一个丑老婆到了警署,她喊道:“警官先生,你想想看,……上个月他就想杀掉我。”警官:“谁想杀掉你?”她回答:“警官阁下,是我丈夫。”警官:“真奇怪,你能解释为什么他拖到现在还没有动手吗?”交通警叫一位违法者站住,违章者趾高气扬,自恃尊严,说:“你不能叫我站住,因为我来自最高贵的家庭。”警察平静地说:“好,我承认你…  相似文献   

6.
幽默     
《政府法制》2014,(3):33-33
优点和缺点 朋友:“你女朋友的缺点多不多?” 我:“像星星一样多。” 朋友:“那优点呢?” 我:“像太阳一样少。”  相似文献   

7.
2009年4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我的一个同学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有个朋友李某的案子想找个律师,案子也不大,推荐你去吧。”我问:“大概什么情况?”同学答复他也不了解,好像就是债务纠纷,标的10万元左右吧。我说那你让他直接联系我吧。  相似文献   

8.
“刚才广东朋友打来电话问:你们还在网上干嘛?都不会买盐啊!我们这里盐都脱销了哦!”一位朋友告诉我,“东北朋友打电话来了叫多买点盐,那里都抢光了!”爱人提醒我。一时间食盐短缺,疯抢云起。据3月20《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报道,  相似文献   

9.
鸟瞰上海     
一位事前不肯透露采访内容的老外导演问我:“为什么拍上海?”我回答说:“因为我是上海人。”
  “为什么选择登高拍摄?”,面对接踵而来的第二个问题我回答说:中国古人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想他不一定知道王之涣是何许人也,也不知道翻译是如何翻译的。但老外听完后点了点头说道:“高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读者答疑     
“借钱还钱期限两年”有依据吗? 2004年5月8日,我朋友因做生意急需钱,从李某处借了20万元,当时打了一张欠条,内容大概是我朋友向李某借款20万元,下面是署名和日期。我朋友至今未向李某偿还欠款,碍于朋友情面,李某也没有及时向我朋友索要。2006年8月9日,李某与我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李某提起要我朋友还20万元的事,并希望我朋友在一个月之内偿还。不料我朋友却说:“我问过律师了,这张借条已经有两年多时间,过了诉讼时效了,你没有权利要我还钱了。”果真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11.
刹刹浮夸风     
某县召开年终总结会,要求各乡镇汇报乡镇企业完成指标。某乡党委书记问:“让我说真话,还是说假话?”一语既出,四座皆惊。县委书记问:“你这是什么意思?!”那个乡党委书记说:“讲真话,全乡乡办企业实际完成产值只有13万元,说假话,已达到5000万元。”假话为什么是500O万元,当场他没有讲,也没人再追问,但是不言而喻,在座的人人清楚。笔者将这事说给一些熟人朋友听,想探究13万吹成5000万算不算吹牛,结果回答都是“不足为怪”。不知道这众口一词的回答有多少依据,但有一点已得到证实,浮夸、吹牛各行各业都有,而且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12.
守株待兔     
早上,我骑着摩托车去参加朋友的婚礼,突然,前面有两位戴大檐帽的交警向我招手,他们示意我停车。幸好我的证件都还齐全,可是,该看的都看了,他们还是不让我走。查证的这位交警和另一位年轻一点的耳语:“什么都有啦,怎么办?”年轻交警对我说:“这样吧,大哥,我问您几个问题。”我点头答应。  相似文献   

13.
陶勇 《政府法制》2008,(4):45-45
近来.不少朋友被外国媒体传来的“洋挑刺”弄得有些心情不爽。比如股市,中国股票涨了,有老外就跳出来谈泡沫、谈隐患;等指数跌了,有外国传媒又会说什么“中国罕见股灾,危害全球”,总之,中国股票涨也不对,跌也不对,这不是挑刺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后,我到灾区去培训警察。有一次吃饭时,一位个子不高、黑胖胖的人和我同桌。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我问他贵姓,他说姓叶,是某某中学的校长。我一听立刻站起来说:“给你敬个札啊!你是名人哪!”这个人就是被评为“中国最牛校长”的叶志平。我为什么要站起来给他敬个礼?因为在地震过程中,他的桑枣中学,  相似文献   

15.
诸葛文 《政府法制》2014,(14):13-13
房玄龄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十大宰相之一”,后世史学家对他的研究也很多,然而,鲜有史学家对其私生活进行探寻.其实,房玄龄不仅是一位“模范宰相”,而且还是一位“模范丈夫”,最主要的体现是在那个三妻四妾纯属正常的年代,房玄龄固守着“一夫一妻”这一条底线,令人难以捉摸.那么,为何他不愿意包“二奶”呢?  相似文献   

16.
图片故事     
老人在往可乐瓶做成的水烟筒上装着烟丝,装好后,她抬起头,望着我说:“问吧,孩子。我就是你要找的那个慰安妇。”坐在老人的面前,很久很久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对老人开口。如果有可能,我原永远不向她提问,不问60多年前在好身上发生过的那些事情。  相似文献   

17.
梁凌 《公民与法治》2013,(22):52-52
女儿临睡前突然问我:“妈妈,你知道《老人与海》里老人的结局吗?”她刚刚读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这本书我多年前看过,现在只剩下模糊的印象。我想了想说:“是老人与一群鲨鱼搏斗,最后胜利了,拖回一条大鱼,发财了吗?”  相似文献   

18.
<正>“亲爱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独;亲爱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遗失了心爱的礼物,在风中寻找,从清晨到日暮……”一首30多年前的经典老歌,此时听来不仅伤怀,更觉得沉重。因为,许多“亲爱的小孩”已经被伤到精神抑郁,连哭的意愿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19.
公证人是从事专业法律服务的职业人员,如人们习惯称呼的那样.叫“专业人士”。专业有什么标准吗?我够专业吗?这是我们这些“专业人士”应该经常自问自答的问题.如果你在看足球比赛的时候说了一些很不专业的话,懂球的朋友当场笑话你“业余”.说你“也就是个瞧热闹的水平”,你可能就是哈哈一笑。是啊,我本来就不专业,为什么要脸红呢?  相似文献   

20.
某局局长胡某,虽初中毕业,水平不高,但喜欢附庸风雅。一日,到书法家刘某府上做客。他请刘老给他写一副“座右铭”。刘老平时看不惯胡局长的为人处世之道,但又不好拒绝。不敢明言,遂用篆书给胡局长写了一副“座右铭”。对篆书一窍不通的胡局长一字不识,口中却连连称妙,把它挂在新房的客厅中,每当有客人采访,都要对客人把“座右铭”大大赞赏一番。有一天,一位精通篆书的朋友来胡局长家串门,朋友看完这副“座右铭”后说:“你这个‘座右铭’怎么可以这么写?”。胡局长说:“这不是写得很好吗!”朋友说:“还好呢,我给你念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