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前,人们对测谎技术和测谎结论的争议主要是在对待它们的态度。测谎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刑事侦查技术,应用于刑事侦查,具有其合法性和有效性;测谎结论可以作为证据在诉讼中使用,但需要结合案件中的其他证据并经过综合评断才能作为定案依据。全盘否定和完全推崇都是十分草率的。笔者建议尽快依法确立测谎技术和测谎结论的法律地位,促进刑事侦查手段和诉讼证据的科学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2.
在测谎技术不断成熟的今天,其另一方面——反测谎也随着测谎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并且有被受测者普遍使用之势。反测谎的出现,极大地影响着测谎结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认识反测谎,是对抗反测谎、提高测谎准确性的重要前提。应该依据测谎技术的发生原理及其学科基础,并结合测谎技术的使用过程,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及药理学等知识,对反测谎的依据、伎俩手段等进行研究探讨,同时认为反测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识别和对抗的。反测谎行为研究,符合科技战之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3.
测谎技术和测谎结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目前比较现实、相对合理和比较紧迫的措施是规范测谎技术和测谎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法院在审查测谎结论时应注意审查测谎员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测谎的启动和组织是否合法,对测谎结论应当经过法庭的调查质证。  相似文献   

4.
1991年,中国科学院在公安部的支持下,自行设计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测谎仪”(PG-1型),人们如何认识它、应用它,它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等问题,已成为当前人们讨论的热点。对此,笔者拟就测谎技术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测谎的基础理论及其科学性 “测谎”一辞,系由“测谎仪”而来。“测谎仪”则是由基勒于1926年首次提出,其原文为“Polygroph”,直译  相似文献   

5.
朱梅 《法制与社会》2011,(28):133-133,151
测谎是通过检测生理反应来探知心理痕迹,从而得知受测者与某事件的相关性,因此,测谎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和关联性,符合证据在基长属性,从表现形式来看应属一种特殊的鉴定结论,但在我国由于发展时间短,无统一规范性。鉴定水平普遍不高,导致测谎结论还不能被普遍接受,只有严格测谎的准入资格、规范测试程序、提高测试的准确率才能让公众接受,将其合法地纳入证据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测谎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并在侦查破案和审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测谎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未统一,加之我国对于测谎结论的适用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已有的司法解释也没有解决实质问题,加深了人们对测谎结论的质疑,即测谎结论的证据资格问题。因此,明晰测谎结论的证据资格和应有的法律地位,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理论亟需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测谎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并在侦查破案和审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测谎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未统一,加之我国对于测谎结论的适用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已有的司法解释也没有解决实质问题,加深了人们对测谎结论的质疑,即测谎结论的证据资格问题。因此,明晰测谎结论的证据资格和应有的法律地位,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理论亟需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成熟的脑科学研究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发展而来的认知脑电测谎技术是利用认知神经科学的原理开发的新兴测谎技术。近年来,认知脑电测谎技术越来越得到法庭科学界的认可。其主要基于CIT测谎原理,采用以CTP为基础的诸多方式,在脑电测谎比对指标的选取等方面均有诸多研究。本文针对ERP测谎基础原理、范式与万法、提高测谎的准确性与抗干扰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对ERP测谎技术的进…步研究和应州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成熟的脑科学研究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发展而来的认知脑电测谎技术是利用认知神经科学的原理开发的新兴测谎技术。近年来,认知脑电测谎技术越来越得到法庭科学界的认可。其主要基于CIT测谎原理,采用以CTP为基础的诸多方式,在脑电测谎比对指标的选取等方面均有诸多研究。本文针对ERP测谎基础原理、范式与方法、提高测谎的准确性与抗干扰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对ERP测谎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关于测谎结论能否作为证据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高文 《犯罪研究》2005,(1):37-39,46
本文通过对测谎实践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测谎技术的几点想法,重点阐述了建立测谎指挥系统的思路,进而提出了关于测谎结论在时机成熟时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张广涛 《法制与社会》2010,(12):280-280
测谎是否侵犯隐私权的争论十分激烈,本文认为测谎并不必然导致隐私权的侵犯,但仍应对测谎进行严格限制以保护隐私权。  相似文献   

12.
关于测谎及其结论的争议与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旺年 《法律科学》2004,22(2):125-129
在关于测谎技术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的讨论中 ,对测谎的科学性、准确性以及测谎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使用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争论已久。从心理变化引起生理变化的角度看 ,测谎是有其科学根据的 ;现代测谎技术运用高科技手段和多学科原理 ,测试的准确性是有保证的 ;测谎结论由于不具备证据的关联性 ,所以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相似文献   

13.
美国测谎制度的发展过程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是否采信包括测谎结论在内的科技证据 ,美国经历了由弗赖伊判例所确立的“普遍接受”标准向达伯特判例所确立的“综合观察”标准的转变 ,这标志着美国的测谎制度日渐成熟。目前 ,我国的测谎实践基本上无章可循 ,因此 ,应借鉴美国的做法 ,结合我国测谎实践的现状与不足 ,制定规范测谎实践的法律、法规。在该法律、法规中 ,应该明确规定测谎结论的证据属性为鉴定结论 ,并在规定测谎人员专业素质与诉讼地位的同时 ,建立统一的测谎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4.
论测谎结果作为刑事证据应该缓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测谎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其应用历史,认为鉴于测谎技术的局限,其结果作为刑事证据应缓行,即现在不能作为刑事定罪量刑的证据使用,在刑事诉讼中应有选择性地适用;将来可能随技术水准的提高而作为刑事证据。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1月9日,我市盐池镇某村村民鲍某的儿媳向派出所报案,称其公公失踪半月之久,怀疑被其婆婆孙某某所害。调查查明鲍家是单家独户,住在山洼边,鲍某与其妻孙某某分居多年,失踪期间无人  相似文献   

16.
测谎鉴定问题——从高检的批复谈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谎技术进入我国已有十余年,然而由于其可靠性未得到有效保障,以及相应制度的滞后,造成其难以被认定为证据而步入法庭.本文对国外从测谎技术到测谎鉴定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只要加快创造条件和建构制度,测谎技术迟早会成为鉴定证据.  相似文献   

17.
朱梅 《法制与社会》2011,(29):187-188
本文阐述了与测谎相关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基础知识、及两者的对印关系,并从心理生理学的角度揭示了测谎的实质、测谎的心理生理反应过程及原理。  相似文献   

18.
测谎仪的发明和应用,在犯罪侦查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现在,测谎技术作为一项通用高科技已被世界上50多个国家广泛应用于国防、司法乃至商业等各个领域.实践证明,测谎技术完全是科学可信的,通过测谎可以准确地鉴别有罪和无罪.近年来,测谎技术正快速和大量地进入了我国司法领域,它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侦查手段,为公、检、法、司等机关解决众多疑难案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并取得显著效果.为了促进和推广这项技术的应用,本文着重对测谎技术的概念和原理及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作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测谎检查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如何规范测谎检查结果的使用,已成为立法及司法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测谎在刑事诉讼中的实际应用现状出发,对刑事诉讼实践中如何构建测谎应用提出了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人物小档案:夏邦祥,湖北省孝感市公安局刑侦三大队测谎技术员。从事测谎技术4年来,足迹遍布湖北省三十多个市县,受案126起,测试六百多人次,排除率100%,认定准确率达96%以上。五次受嘉奖,两次荣立三等功。在公安部主办的《刑事技术》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2篇。老将受命,跌跌撞撞学新招1996年9月,公安大学武伯欣教授到湖北公安系统讲课时,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