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科技与法律》2015,(2):435
《科技与法律》杂志设置"专题研究""论文""评论""案例研究""书评"等栏目。本刊真诚欢迎广大作者针对上述栏目赐稿。1.凡向本刊投寄的稿件,要求为本刊首发,署名无争议。2.来稿语种为中文或英文。3.除"案例研究"和"书评"栏目之外,其他栏目文章篇幅要求为10,000字以上,无上限。4.来稿要求作者提供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及中英文关键词,并依序置于稿  相似文献   

2.
《科技与法律》2014,(2):F0003-F0003
正《科技与法律》杂志设置"专题研究""论文""评论""案例研究""书评"等栏目。本刊真诚欢迎广大读者针对上述栏目赐稿。1.凡向本刊投寄的稿件,要求为本刊首发,署名无争议。2.来搞语种为中文或英文。3.除"案例研究"和"书评"栏目之外,其他栏目文章篇幅要求为10,000字以上,无上限。4.来稿要求作者提供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及中英文关键词,并依序置于稿件题目下方。  相似文献   

3.
《科技与法律》2015,(1):211
《科技与法律》杂志设置"专题研究""论文""评论""案例研究""书评"等栏目。本刊真诚欢迎广大作者针对上述栏目赐稿。1.凡向本刊投寄的稿件,要求为本刊首发,署名无争议。2.来稿语种为中文或英文。3.除"案例研究"和"书评"栏目之外,其他栏目文章篇幅要求为10,000字以上,无上限。4.来稿要求作者提供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及中英文关键词,并依序置于稿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法律》2014,(1):F0003-F0003
正《科技与法律》杂志设置"专题研究""论文""评论""案例研究""书评"等栏目。本刊真诚欢迎广大作者针对上述栏目赐稿。1.凡向本刊投寄的稿件,要求为本刊首发,署名无争议。2.来稿语种为中文或英文。3.除"案例研究"和"书评"栏目之外,其他栏目文章篇幅要求为10,000字以上,无上限。4.来稿要求作者提供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及中英文关键词,并依序置于稿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法律》2014,(6):1143-1143
正《科技与法律》杂志设置"专题研究""论文""评论""案例研究""书评"等栏目。本刊真诚欢迎广大作者针对上述栏目赐稿。1.凡向本刊投寄的稿件,要求为本刊首发,署名无争议。2.来稿语种为中文或英文。3.除"案例研究"和"书评"栏目之外,其他栏目文章篇幅要求为10,000字以上,无上限。4.来稿要求作者提供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及中英文关键词,并依序置于稿  相似文献   

6.
《科技与法律》2014,(3):F0003-F0003
正《科技与法律》杂志设置"专题研究""论文""评论""案例研究""书评"等栏目。本刊真诚欢迎广大作者针对上述栏目赐稿。1.凡向本刊投寄的稿件,要求为本刊首发,署名无争议。2.来稿语种为中文或英文。3.除"案例研究"和"书评"栏目之外,其他栏目文章篇幅要求为10,000字以上,无上限。4.来稿要求作者提供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及中英文关键词,并依序置于稿件题目下方。5.来稿要求附有作者简介(包括作者署名、工作单位、职称、学位等)和有效联系方式。如有必要,可提供文章的写作背景、形成过程、项目支持等说明性  相似文献   

7.
正《科技与法律》杂志设置"专题研究""论文""评论""案例研究""书评"等栏目本刊真诚欢迎广大作者针对上述栏目赐稿。1.凡向本刊投寄的稿件,要求为本刊首发,署名无争议。2.来稿语种为中文或英文。3.除"案例研究"和"书评"栏目之外,其他栏目文章篇幅要求为10,000字以上,无上限。4.来稿要求作者提供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及中英文关键词,并依序置于稿件题目下方。5.来稿要求附有作者简介(包括作者署名、工作单位、职称、学位等)和有效联系方式:如有必要,可提供文章的写作背景、形成过程、项目支持等说明性  相似文献   

8.
《科技与法律》2015,(3):637
《科技与法律》杂志设置“专题研究”“论文”“评论”“案例研究”“书评”等栏目。本刊真诚欢迎广大作者针对上述栏目赐稿。1.凡向本刊投寄的稿件,要求为本刊首发,署名无争议。2.来稿语种为中文或英文。3.除“案例研究”和“书评”栏目之外,其他栏目文章篇幅要求为10,000字以上,无上限。4.来稿要求作者提供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及中英文关键词,并依序置于稿  相似文献   

9.
正书评栏目是本刊的特色栏目,自推出之日起,便以服务学界同仁,评介学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与经典著作为己任,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好评。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和将之打造成为本刊的品牌栏目,从2015年第1期起,本刊将对书评栏目进行改版:一、改版后的书评栏目在内容上将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深度评论型文章,二是资讯评论型文章。  相似文献   

10.
正书评栏目是本刊的特色栏目,自推出之日起,便以服务学界同仁,评介学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与经典著作为己任,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好评。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和将之打造成为本刊的品牌栏目,从2015年第1期起,本刊将对书评栏目进行改版:一、改版后的书评栏目在内容上将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深度评论型文  相似文献   

11.
中國法学     
<正>《中国法学》是中国法学会主管、主办的法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多次获得国家期刊奖。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坚持刊物的学术性,追求学术创新,严守学术规范。本刊对论文的评审取舍以学术质量为硬标准,实行符合国际学术期刊惯例的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在充分尊重专家评审意见的基础上,考虑刊物的定位、宗旨、特色、学科等因素,做出最后权衡和取舍。本刊设置"特稿""本期聚焦""学术专论""立法与司法研究""案例研究""争鸣"等栏目,欢迎作者根据栏目进行投稿。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作者投稿并及时查询稿件评审  相似文献   

12.
正书评栏目是本刊的特色栏目,自推出之日起,便以服务学界同仁,评介学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与经典著作为己任,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好评。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和将之打造成为本刊的品牌栏目,从2015年第1期起,本刊将对书评栏目进行改版:一、改版后的书评栏目在内容上将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深度评论型文章,二是资讯评论型文章。  相似文献   

13.
<正>书评栏目是本刊的特色栏目,自推出之日起,便以服务学界同仁,评介学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与经典著作为己任,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好评。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和将之打造成为本刊的品牌栏目,从2015年第1期起,本刊将对书评栏目进行改版:一、改版后的书评栏目在内容上将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深度评论型文  相似文献   

14.
正书评栏目是本刊的特色栏目,自推出之日起,便以服务学界同仁,评介学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与经典著作为己任,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好评。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和将之打造成为本刊的品牌栏目,从2015年第1期起,本刊将对书评栏目进行改版:一、改版后的书评栏目在内容上将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深度评论型文章,二是资讯评论型文章。  相似文献   

15.
<正>书评栏目是本刊的特色栏目,自推出之日起,便以服务学界同仁,评介学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与经典著作为己任,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好评。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和将之打造成为本刊的品牌栏目,从2015年第1期起,本刊将对书评栏目进行改版:一、改版后的书评栏目在内容上将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深度评论型文  相似文献   

16.
<正>书评栏目是本刊的特色栏目,自推出之日起,便以服务学界同仁,评介学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与经典著作为己任,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好评。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和将之打造成为本刊的品牌栏目,从2015年第1期起,本刊将对书评栏目进行改版:一、改版后的书评栏目在内容上将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深度评论型文  相似文献   

17.
<正>书评栏目是本刊的特色栏目,自推出之日起,便以服务学界同仁,评介学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与经典著作为己任,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好评。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和将之打造成为本刊的品牌栏目,从2015年第1期起,本刊将对书评栏目进行改版:一、改版后的书评栏目在内容上将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深度评论型文  相似文献   

18.
<正>书评栏目是本刊的特色栏目,自推出之日起,便以服务学界同仁,评介学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与经典著作为己任,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好评。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和将之打造成为本刊的品牌栏目,从2015年第1期起,本刊将对书评栏目进行改版:一、改版后的书评栏目在内容上将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深度评论型文章,二是资讯评论型文章。  相似文献   

19.
<正>书评栏目是本刊的特色栏目,自推出之日起,便以服务学界同仁,评介学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与经典著作为己任,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好评。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和将之打造成为本刊的品牌栏目,从2015年第1期起,本刊将对书评栏目进行改版:一、改版后的书评栏目在内容上将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深度评论型文章,二是资讯评论型文章。  相似文献   

20.
<正>书评栏目是本刊的特色栏目,自推出之日起,便以服务学界同仁,评学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与经典著作为己任,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好评。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和将之打造成为本刊的品牌栏目,从2015年第1期起,本刊将对书评栏目进行改版:一、改版后的书评栏目在内容上将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深度评论型文章,二是资讯评论型文章。二、深度评论型文章,除了对单本著作的评论文章外,将会特别欢迎对同一议题下的两至三本或数本著作进行深度评论的文章。该类书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