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正在进行中,争议的热点问题很多.驰名商标的保护,特别是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是否采纳反淡化理论,引起了学界的热议.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应当坚持传统的商标混淆理论,因为商标反淡化保护理论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有的学者则认为我国应当紧随国际主流趋势,采用商标反淡化保护理论.对商标混淆理论和商标反淡化理论做了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保护驰名商标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得出结论我国驰名商标法律制度不宜适用商标反淡化理论.  相似文献   

2.
未注册商标分为未注册的驰名商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未注册商标和普通的未注册商标.但我国的商标法却仅对未注册的驰名商标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未注册商标进行了保护,而普通未注册商标则无人问津.本文就此发表相关见解,希望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法律是否对未注册商标予以保护,人们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对未注册商标及将未注册商标认定为驰名商标并依法进行保护,缺乏法律依据.本文从商标标工作者的角度,结合<商标法>规定,论述了保护未注册驰名商标的法律依据和现实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4.
涉及驰名商标的侵权纠纷是当前我国商标侵权纠纷案件的一个重要特点.针对业已发生的若干判例,结合商标法立法精神和审判实践,以驰名商标保护中经常涉及的驰名商标保护与企业名称冲突案例为重点,探讨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驰名商标淡化:美国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驰名商标淡化的含义 驰名商标因其自身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较之于普通商标更易受到各种类型的侵害.因此,如何对驰名商标进行特殊保护也就成为各国必须面对的问题.美国的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具影响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商标法》建立了相关制度来保护驰名商标,但是在驰名商标的保护中还有一些突出的问题没有解决,例如驰名商标的商标淡化问题、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驰名商标与域名、企业名称相冲突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我国在驰名商标的保护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亟需改进和加强。因此,本文结合这些问题,对如何完善我国的驰名商标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保护驰名商标已是现代世界中越来越不可回避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主要源于世界范围内假冒驰名商标的存在及其令人不安的蔓延趋势,各种恶劣的假冒行为给世界驰名商标造成严重的损害。一、驰名商标的认定和效力范围驰名商标的定义是一大难题,尽管它已得到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近百个成员国的承认。巴黎公约对驰名商标仅仅是在保护]同题上作了原则性规定,没有明确定义其内涵,驰名商标由此而别名种种,诸如“著名商标”、“重大声望的商标”、“享有盛誉的商标”、“声名远播的商标”、“世界性商标”等等、各国学说和判…  相似文献   

8.
戴蓉 《法制与社会》2010,(29):105-106
驰名商标以其广为知晓和享有较高的声誉著称,它源于经济活动中企业使用自主商标,不断增加商标附加值,提高商标知名度。随着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颁布实施,驰名商标正在成为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的利器。然而,因我国《商标法》固守传统的混淆保护理论,使驰名商标在现实应用中未得到充分保护,商标抢注、商标淡化等行为频频发生。为此,对驰名商标特殊保护一方面应当突破混淆保护理论的束缚,建立以反淡化理论为核心的驰名商标法制体系;另一方面应当运用企业商标战略,主动应对来自全球市场对驰名商标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驰名商标法律制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功能的演变和商标权益属性的变更,导致商标法的既有制度设计遭逢挑战.驰名商标法律制度就是适应商标法的变化和调整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具有补充性、策略性的法律制度.驰名商标法律制度的设计是,坚持商标法在商标私权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所划定的界限不变,而对"超侵权"行为启动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程序进行个案处理.驰名商标在本质上是商标所呈现的事实状态和法律状态的结合,这也是驰名商标"被动认定、个案保护"以及其它认定原则的基本依据.为避免对驰名商标法律制度的误解和制止滥用驰名商标,有必要在正本清源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驰名商标作为其所标示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载体,比较容易遭到侵害.《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对保护和认定驰名商标都给予了规定.然而,中国内地、香港与澳门在驰名商标的认定与保护方面存在差异;在香港、澳门签定CEPA之后,有必要加强内地与香港澳门在驰名商标认定与保护方面的交流协调,增进对驰名商标认定的可操作性、公平性和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