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刑事诉讼的目的是保障人权、惩罚犯罪。保障人权,既包括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保障,理应也包括对被害人人权的保障。然而由于制度的缺失,长期以来,刑事被害人的权利并未得到有效保护。犯罪分子带给他们的是心灵上永远抹不去的伤痛。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关注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而忽视了本来应更受保护的刑事被害人权利。这让我们不能不去关注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明 《行政与法》2006,(9):119-121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体现了国家对刑事被害人这一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反映了一国的法治水平。本文就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3.
设立刑事被害补偿制度有利于:惩罚和控制犯罪,保障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基本人权,维护司法权威,实现社会正义。我国当前完全有理由、有能力设立刑事被害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4.
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是现代人权保护的一个重要问题。当被害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又难以得到充分赔偿时,为保护被害人权利,彰显社会公平,应当由国家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偿。目前,一些国家已先后建立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因此笔者建议,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也应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早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5.
试论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之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内在价值在于其体现了正义和公平。国家通过给予犯罪被害人适当的补偿 ,以矫正被破坏了的正义 ,平复被害人失衡的心理 ,使其恢复与其他社会成员平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不至于因受害而陷入贫困潦倒的境地。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外在价值主要体现在 :有利于防止和避免被害人向犯罪人转化 ,从而控制社会犯罪总量 ;有利于建立起被害人对刑事司法的信任机制 ,增强与司法机关配合的主动性 ;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平衡 ;有利于强化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6.
以犯罪人为中心的刑事政策使被害人权利遭到严重忽视,尤其在经济上难以获得充分赔偿,易于导致被害人的"二次伤害"。建立刑事被害人社会补偿制度,将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纳入社会保障法体系范畴已被世界多国选择。我国应引入社会补偿制度,重新审视国家与社会、救助与补偿之间内涵与区别,明晰刑事被害人社会补偿制度的性质,构建补偿对象清晰、补偿条件明确、资金来源充裕、管理机构权威的刑事被害人社会补偿制度,以实现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的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7.
黄杰文 《法制与社会》2013,(24):264+272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指在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损失通过其他法律途径不能得到赔偿或充分赔偿时,国家对其进行适当补偿的制度。在人权观念、权利话语不断深入人心的今天,这一制度所表现出的人道关怀和保护正常社会秩序的功能已得到充分肯定,不过相比于西方国家较完善的制度,我国的刑事被害人救助仍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浅议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在我国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以来,随着被害人理论研究的深化和被害人权利运动的发展,被害人权利保护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的保障被害人在遭受犯罪侵害后得到有效的经济补偿,各国都建立了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①。本文在分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体系的缺陷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具体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9.
保障人权作为刑事诉讼的目的,是近代人权理论和民主宪政发展的结果。刑事诉讼中保障人权不仅仅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和自由。被害人作为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是刑事诉讼的启动因素之一,也是刑事诉讼保护的中心人物。如何保障被害人的权利,是我国刑事司法所要着重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能很好救济被害人的时候,国家对被害人的补偿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对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具体制度构建,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指国家对一定范围内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又没有得到充分赔偿的被害人及家属,通过法律程序给予其一定物质补偿的制度。目前,这项制度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来,可刑事被害人群体已经受到社会各界包括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的高度重视。因为对刑事被害人的权益予以充分关注,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犯罪已经成为危害社会的严重问题.与此同时,随着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理念的不断发展,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和救济也越来越受到各国法律界的关注,建立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存在着必要性.检察机关作为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部门,不仅要弄清楚其在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更加要完善实施过程中的不足,特别是检察机关控申部门在实施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过程中要起到相应的作用,通过各司法部门、政府各部门的协作,相信能让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得到很好地实施,改善刑事被害人的救济现状,使社会能够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2.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化解社会矛盾、缓和社会冲突、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国家对公权力的垄断,国家有义务保障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这一制度也是法治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根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根据,不仅是该制度正当性的说明,也是该制度具体内容建构的依据.目前较为通行的国家责任说、社会保险说等理论存在缺陷.经过历史的考证和制度的分析,应将刑事诉讼中人权的均衡保障理念、恢复性正义理论和公共援助论作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4.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指国家对受到犯罪侵害而又未能从犯罪人或其他渠道获得充分赔偿或补偿的刑事被害人及其亲属通过相应程序给予一定补偿的制度。从经济上弥补犯罪被害人的损失是平复被害人的最有效途径,许多国家都已通过制定犯罪被害补偿制度来实现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5.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总则,彰显我国立法的进步.但是,从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角度上讲,我国仍存在很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本文简要分析了刑事被害人及其人权保障的不足,认为要进一步保障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应从建立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被害人司法审查制度,赋予刑事被害人上诉权等措施展开.  相似文献   

16.
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制度,既是在诉讼程序之外实现人权保障的重要方式,又是有效控制犯罪总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前提,还是全面恢复被害人的受损权利的重要举措。我国应在坚持救济性与适度性相结合、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统一、公正性与效率性相协调原则的前提下,通过设立专门的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机构、拓宽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渠道、明确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的对象与条件、规范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的内容与程序等具体措施来构建我国的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由国家对不能从加害人处获得赔偿的被害人实行补偿 ,是现代法治国家人权保障的应为之举 ,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我国应制定一部专门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法》 ,具体规定补偿的主体、对象、条件、方式、范围、数额、程序等内容 ,以使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问题得到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刑事诉讼当事人权利的保障是刑事司法发展的趋势.在我国立法和法律的具体适用过程中,刑事被告人的权利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重视与保障,而刑事被害人的权利却缺乏重视与关注.被害人由于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经济困难,进而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可以弥补现有制度的缺陷,有效保障被害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刑事特困刑事被害人救助是针对他人暴力犯罪行为遭受重大人身伤害,并且无法及时得到赔偿和其他社会救助,导致生活、医疗救治陷入严重困境的被害人的一项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不仅有利于保障和改善刑事被害人及其家庭生活,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将强化刑法的公众认同,促进公众对刑事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20.
蔡国芹 《法学论坛》2007,22(5):42-49
刑事被害人的获得社会援助权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侵害后能够得到有关社会组织或成员的支援和帮助的一种法律权利.它是社会人道主义的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表现,也是减轻被害人所受犯罪损害的现实需要.被害人获得社会援助权已纳入国际刑事人权保障的范畴,发达国家和地区较早地建立了完善的社会援助体系,为被害人实际享有获得社会援助权提供了现实保障.我国目前尚未从法律上确立刑事被害人的获得社会援助权,也缺乏援助被害人的社会工作体系,只是部分被害人获得了某些"边缘性的援助"或者司法经济救助.因此,立法上明确被害人的获得社会援助权,规范社会援助被害人的方式和内容,是被害人获得有效社会援助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