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彭振  王晓晴 《河北法学》2023,(1):163-178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法治体系,依法保障民族团结稳定发展的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法治思想丰富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理论和实践,依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少数民族权益法治保障提供了中国方案,是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力保障,是民族地区法治社会建设的行动指南,是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要以中共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依法促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促进各民族“三交”“三和”法治化、加强边疆治理法治化、实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促进民族立法体系化。  相似文献   

2.
法治中国的建设正处在不断拓展之中,在法治拓展的过程中,社会生活诸领域已经初步实现了法治化,但法治中国仍在路上.在法治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法治自身不相适应的观念、习惯和做法,仍需不断拓展法治的深度与广度.立足于中国法治实践的成就,从中国法治的现实呼唤法治拓展、从"党领导法治"拓展到"党实践法治"、从"实质法治"拓展到通过"形式法治"实现"实质法治"、从法治的工具价值拓展到法治的目的价值、从"法治模仿"拓展到"法治自信"等视角.  相似文献   

3.
20多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从无法可依,到制定一整套实体与程序法律,并切实依法运作,创造法治环境,不断在全民中普及法律,取得了世界公认的、巨大的、空前的成就,如今“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成功实践,“一国两制”下中国法治的协调建设,向世人更充分展示法治的中国。  相似文献   

4.
地方先行法治化的基本路径及其法理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斐 《法学研究》2013,(5):63-74
近年来,江苏、广东、浙江等地提出了先行法治化目标。针对这一现象,学者们就我国单一制体制下地方先行法治化的可行性、与法制统一原则的关系以及是否仅限于发达地区等问题产生了争议。在政府、法律职业阶层和民间力量等地方法治发展主要推动力的相互作用下,地方先行法治化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实践呈现出“体制内回应型”的基本路径。“体制内回应型”路径下的地方先行法治化在主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偏离法治的情形。客观评判“地方先行法治化”命题的法理限度,重塑地方先行法治化的回应型路径,是协调地方法治与国家法治关系,保证地方法治建设合乎法治理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我国在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法治化道路。而培育社会形成法治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法治的内在要求。本文通概括新视域下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特点,进而从总体上探索法治文化的构建途径这对于加强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律师》2023,(6):46-4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相似文献   

7.
法律信仰及其缺失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丽 《政法论丛》2002,(3):13-15
守法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法治的实现所要求的守法不是简单的服从,而是一种民众发自内心的主动的从法、护法精神,即一种对法的虔诚的信仰,这也是法治化的“软件”支持。从公众对法律的服从上升为公众对法的信仰的过程恰是法治化实现过程的精神动力,是法治建设的必然趋势,而我国目前洁治建设所缺乏的恰恰是这一动力支撑。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入手,通过论述从服从到信仰这一过程的必要性来分析我国存在的法律信仰缺失问题的原因从而对法治的实现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了宪法,这标志着我国在法治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法治既是国家治理的理想目标,也是国家治理的现实模式,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分析我国的国情可以看出,中国的国情非常需要法治与之趋同,可是,中国的国情是非常特殊的,这种特殊的国情又决定了中国的法治不可能速成。笔者从国情分析出发,欲对法治的必要性和渐进性作一尝试性探讨,同时分析“法治速成论”和“法治无望论”的错误性。 一、国…  相似文献   

9.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仅是对全体政法干警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全体公民的普遍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同时强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0.
傅达林 《检察风云》2014,(21):14-16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法治建设驶上“快车道”。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建设法治中国”,从法治“新十六字方针”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执政党力行法治的思路清晰可见。10月20日到23日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勾画出未来法治中国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