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疑案是司法实践中一种古老而又复杂的法律现象。它严重地困扰着司法人员,进而影响着刑事案件的公正合法处理。刑事疑案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不同角度,可以分为法律之疑案和事实之疑案。前者是刑法意义上的疑案,后者是刑事诉讼法意义上的疑案。本文仅就如何适用刑法来...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诉讼证据理论通常认为,行政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材料或就是事实本身,并认为行政诉讼证据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等特征。由此,学界确立了可称为“不属实者非证据”的理论。但这一理论本身存在许多矛盾,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弊端。本文拟对“不属实者非证据”理论存的矛盾和弊端作深入分析,指出我们应现实地看待行政诉讼证据,同时,提出行政诉讼证据的一种必要分类。  相似文献   

3.
《现代法学》2015,(6):3-13
政府部门面对一个具体的公民时,是先信任他,还是先怀疑他,这不仅关系到彼此合作的状态,也影响到国家与公民关系的政治架构。前者可称之"先信",后者可称之为"先疑"。在"先信"之下,除非政府办事部门能证明该申请人是不诚信的,否则不得拒绝。而在"先疑"之下,除非该申请人能证明自己是诚信的,否则政府部门对于其请求事项可以拒绝。"先信"采用信用减分制,"先疑"采用的则是信用加分制。"先信"是"信任+严惩","先疑"则是"怀疑+监督",从而"先信"提升了社会信任,而"先疑"则加剧了社会的不信任。一个国家是采用"先信"还是"先疑",往往与其工业文明和民主化程度有着较强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推定是以规则形式预设事实或事实关系,在不充分确信的认知状态下,以不准反驳或者因异议方不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反驳,而武断确认预设有效的方法。推定在证据学上的主要逻辑问题是,推定的强度以及相反推定的强度应变关系。推定可以分为绝对推定(拒绝相反推理,具有最高强度)、相对推定(不能拒绝相反推理)。相对推定又可分为:非常优势推定、显著优势推定、起步推定和姑且推定,这一顺序的推定,强度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5.
诉讼证明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诉讼证明的对象可分为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法律事实的证明和法律关系之证明,而法律事实的证明又有赖于客观事实的证明和心理事实的证明。证明对象不同,其相应的证明方法也不同。客观事实的证明遵循的是自然科学规律,而心理事实的证明遵循的是思维规律。  相似文献   

6.
论"罪疑唯轻"原则下刑事被告之举证负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珊珊 《法学论坛》2007,22(6):82-87
罪疑唯轻是刑事法中的重要裁判原则,裁判者在犯罪事实存在疑问时必须作出有利于被告的裁判.如果公诉方不履行法定的证明责任,或者刑事被告提起"有事实根据的合理怀疑"使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裁判者应当遵守罪疑唯轻原则作出有利于刑事被告的判决."选择确定"本质上是罪疑唯轻原则例外,但刑事被告在选择确定中仍无需承担主观的举证责任,只承担客观的证明责任.在程序性事项上,除重大的影响刑事被告权利的事项外,罪疑唯轻无适用余地.  相似文献   

7.
一、风险负担之涵义分析所谓风险(Risk),亦称危险,是指在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的债务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之事由而不能履行,由此所产生的损害状态。所谓风险负担,即指上述风险应由哪一方负担1。首先,不能履行一般分为自始不能履行与嗣后不能履行。在自始不能之情形,因自始不能履行导致合同自始即失其目的,失其意义,失其客体,所以使之不发生任何效力。此种情况应由合同无效制度解决。其次,在嗣后不能履行之场合,该履行不能又可分为两种情形: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和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其中,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嗣后不能履…  相似文献   

8.
谢晖 《法律科学》2001,(4):46-57
作为诠释学法学之对象的事实是指关系事实 ,包括人作为社群活动物而生的关系事实和由此而引申出的关系事实 ,法律的制定及实践运用都与对关系事实的不同阐释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案件审理持疑法,是笔者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的一种案件审理方法,它是指案件审理人员在开展案件审理工作中,始终对移送审理的案件事实、证据、定性、处理、程序及手续持再审查的态度,通过审查,从持疑、设疑、质疑、释疑、再设疑直至审核无疑,最终完成案件审理工作。持疑。为了公正、客观地处理案件,案件审理工作对移送审理的案件应当怀有一种持疑的态度,即对移送审理的条  相似文献   

10.
张红 《法律科学》2010,28(3):106-117
言论自由与名誉权同属宪法基本权利,无位阶先后之分,二者的平衡应在个案中实现。言论分为事实与意见,二者的区分是规则建立的基础。对于事实,真实是基础性要求,但真实并非一定不诽谤,不真实也不一定必然诽谤,表面的、片面的真实事实暗示虚假事实亦可构成诽谤。合理查证是判断事实是否诽谤的基本标准,我国不宜引进真实恶意原则。对于意见,应坚持合理评论原则。善意地针对可受公评事项发表言论不构成侮辱,侮辱不必然导致名誉受损。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应将合理查证与合理评论相结合,评论的空间应尽量宽广。  相似文献   

11.
论罪疑唯轻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罪疑唯轻原则指存有疑问时应作有利于被告人的决定,其是解决刑法中事实不明时的裁断规则,具有实体法上“保留”原则的性质。该原则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事实不明,不适用于法律解释的不同,它有别于罪责原则、选择确定、风险升高理论、无罪推定以及证据评价原则,并贯穿于刑法的罪责及刑罚问题,是刑事法中重要的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其发展史说明充实完整的方法论是一门科学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和它能否顺利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拉伦茨教授在其名著《法学方法论》中亦说:"法学之成为科学在于其能发展及应用固有之方法。"法学作为人文科学中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若要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对法学方法论的研究。本文对其与法学、法律的关系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行使的前提是标的物的权属已经合法转移至相对人,但相对人承受相应利益缺乏正当性支撑,由此决定该请求权的性质与物权请求权、侵权责任之间的不兼容;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也不是对各种基础性权利都能进行救济,其针对的是既非契约又非侵权的事实所产生的法律关系,不宜理解为针对各种基础关系的综合性救济权。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之功能在于为因物权变动本身的合法性、物权请求权失去物权基础后的利益失衡提供救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性质的此种认定可使其与其它请求权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和谐而完整的民法请求权体系。  相似文献   

14.
命题是逻辑思维的重要形式,而命题形式之间的对当关系则是命题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任意两个命题形式之间的对当关系可以分为可比关系和不可比关系两大类。不可比关系就是独立关系,而可比关系又有相容和不相容之分。相容关系有等值关系、下反对关系、差等关系(蕴涵关系和逆蕴涵关系);而不相容关系则有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案件发生时,违纪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进行的。其行为必然作用于客观外界并引起外界的变化。当其行为作用于周围的环境、物品的时候,就必然在其活动场所留下这样那样的物品或痕迹,即留下证据,也就是说违纪的事实与证据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如果违纪人员在谈话中人为出现这种联系,那么供词与供词之间、供词与证据之间必然出现种种矛盾。为此,在查办经济案件工作中要抓住这些矛盾认真进行分析、研究这些矛盾,从那些个别的、具体的矛盾入手,利用矛盾就能突破案件。 一人作案。这类案件大部分是管钱管物的个人所…  相似文献   

16.
民事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地经过一定的期间,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民事法律制度。它本身就是一种法律事实,可以成为取得或丧失民事权利的原因。其因事实状态和法律后果的不同而有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之分。凡占有他人财产达到法定期限即依法取得所有权的,为取得时效。因其前提是善意、和平、公开、持续地占有他人的财产,所以又称占有时效。凡权利不行使之事实状态,达到法定期限,权利人即依法丧失其权利的,为消灭时效。因其常涉及诉讼问题,所以又称诉讼时效。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没有确立取得时效制度。设立时效制度的目的,首先在于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性。一定的事实状态在社会上长期存在,其本身即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还可能形成其他社会关系。但是,这些事实关系,如非财产所有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以后对物之自主、善意地占有及由此而产生的其他关系,从法律上讲却是不稳定的。消  相似文献   

17.
疑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胡云腾  段启俊 《中国法学》2006,9(3):152-165
疑罪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因证据不足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罪行轻重、此罪彼罪与一罪数罪等方面难以作出正确判断的情况。疑罪的基本特征是证据不足。疑罪可分为罪与非罪之疑罪、情节轻重之疑罪、此罪彼罪之疑罪和一罪数罪之疑罪。疑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认定疑罪要注意与疑难刑事案件相区别,把握好疑罪的认定标准,掌握好疑罪的处理原则:罪与非罪之疑适用疑罪从无;情节轻重之疑、此罪彼罪之疑和一罪数罪之疑适用疑罪从宽。贯彻好疑罪的处理原则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还就刑事诉讼各阶段如何具体贯彻疑罪的处理原则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在审查判断证据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审查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所认定的案件事实之间有无矛盾,是否达到了全案的协调一致。从根本上说,证据之间有矛盾,说明证据本身有不确实的因素;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有矛盾,说明或者在证据中有不确实的因素,或者据以认定的案件事实有误。发现有矛盾就要揭露矛盾、分析矛盾,掌握矛盾的症结所在,以便通过调查研究实现“去伪存真”,使全案达到协调一致。所谓证据矛盾,是指证据之间或证据与所认定的案件事实之间存在着互相冲突而不可能同时为真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为了排除证据矛盾,应当注意…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证据是刑事案件中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和依据,对认定事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刑事审判阶段,通过证据的证明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逻辑推论的过程。由于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天然的逻辑关系,证据被视为认定事实的前提,司法机关对事实的认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诉讼中收集的证据。如果作为推论前提的证据不充分、不具有真实性或不具有法律上证据的意义,由此得出的结论(法律事实)也必然会出现错误。  但是,证据的证明并不是—个自为的逻辑推论过程,刑事诉讼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的程…  相似文献   

20.
三、公仆热“助”大款张新民的“理论”:“人家求我办事,我就给办。办事不收人家的钱就得罪人。为了不得罪人,我就只好收下。”他由此演变成信钱信权信关系,唯独模糊的是党纪与法律。据省委机关一位同志讲,张新民确实很忙,找他办事的人确实很多。而在求他办事的人中,搞房地产开友的经理、“大款”们又占多数。一个省委机关的领导干部,身边总围着一群经理、个体老板,出问题是必然的。事实确实如此,张新民收受这些人的贿赂占他受贿总金额的80%以上。有位个体老板开服装店精品屋挣了不少钱。自从与张新民相识后,他开始向张新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