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这里所指的强制戒毒时间是指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人员被公安机关强制戒毒至发现还有犯罪行为未处理,终止强制戒毒所内戒毒,依法转为刑事案件时的这段时间。强制戒毒时间能否折抵刑期,在法院系统内部或检、法两家均存在分歧,有的法院刑事判决书中将强制戒毒时间折抵了刑期,有的法院又没有折抵刑期,显失法律的威严、  相似文献   

2.
有期徒刑的刑期折抵,事关罪犯人身自由和人权。罪犯在保外就医期间违法犯罪未被及时收监前的保外就医期间一般可以折抵刑期,但是由于他的行为导致其脱离执行机关监管的时间除外;监视居住期间一般不宜予以折抵刑期;留置盘问期间应当可以折抵刑期;被告人被刑事拘留或逮捕后而被强制医疗隔离的期间,应当折抵刑期;"两规"、"两指"期间不能用以折抵刑期。  相似文献   

3.
论刑期折抵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经海 《法律科学》2004,22(6):87-93
刑期折抵是一项重要的刑法制度,可被折抵的"刑期"只能是宣告刑;从刑期与刑种的关系看,刑期折抵被折抵的刑种只能是有刑期的自由刑或有数额的财产刑或有刑期的资格刑。刑期折抵以"先行羁押"的客观存在为前提,即,在法定判决(或新判决)执行前被告人有被强制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的事实;此外,适用刑期折抵的条件还有,被强制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的事实理由又被刑事追诉和判处某些法定刑罚,并且,它与刑事追诉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李姝音  黄莺 《政法学刊》2005,22(3):72-74
我国法律规定吸毒违法,吸毒必戒。我国的禁吸戒毒采取以强制戒毒为主,其他戒毒模式为辅的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20多年,我国的强制戒毒制度在挽救吸毒人员,消除毒品的社会危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毒品形势依然严峻和高复吸率的现状,强制戒毒制度面临诸多难题,如强制戒毒法律滞后,制度本身缺陷等,需要完善,如整合戒毒资源,提高管理水平,采用科学戒毒手段等。  相似文献   

5.
域外刑期折抵立法和我国刑期折抵实践均表明,我国刑法关于刑期折抵的立法模式、折抵原则和折抵本刑等都存在重大缺陷,亟待完善.其最为简捷的完善方式是,在法律文化许可的情况下,也采用专门规制的立法方式、混合主义的折抵原则和所有可独立适用刑罚为折抵本刑的域外模式.  相似文献   

6.
行政法与刑法共同的公法属性,行政拘留与刑罚在功能实现和价值取向方面的一致性,以及刑法的人性关怀、刑罚的公平公正为行政拘留日期折抵刑期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现行法律也明确规定了行政拘留日期应予折抵刑期。然而该折抵在何种情况下才可适用存在一定争议,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探讨了行政拘留日期折抵刑期的理论基础及适用条件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8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禁毒法》,以强制隔离戒毒取代了劳教戒毒,并对我国的戒毒模式进行了功能重构、体制重构和法律重构,建立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为主要内容的戒毒工作流程。《禁毒法》的理性在于对吸毒行为和吸毒人员有了更全面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从降低复吸的实际出发,用人文关怀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司法部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干部培训团赴英国培训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英国禁毒和戒毒工作法律制度、戒毒工作管理机构整体运作模式和英国吸毒人员戒毒及抗复吸手段等内容。培训期间,培训团先后听取了英国卫生部官员、英国国家戒毒总署、国家毒品证据中心、格拉斯哥大学教育学院(苏格兰政府毒瘾与酗酒培训中心)、格拉斯哥毒品危机中心、斯塔福德郡综合戒毒总署、英国监狱成瘾康复基金会、英国成瘾康复基金会、英国匿名戒毒集团等11个部门和单位的专家学者的精彩授课。  相似文献   

9.
我国存在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司法拘留和民事制裁拘留等四种具体的拘留形式。因刑期折抵在实质上是刑法的社会公正性和人权保障的体现 ,在形式上是在某一被羁押人又被追究刑事责任和判处有刑期徒刑时适用 ,而以上各拘留形式 ,因在形式上都存在被拘留后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可能 ,在适用时都需要体现刑期折抵的价值取向 ,故在理论上各拘留形式的被拘留期间都存在刑期折抵的可能。在此基础上 ,文章提出了拘留刑期折抵的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2008年6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规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解除毒瘾",明确了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戒毒康复以及医疗机构自愿戒毒五种戒毒措施。但是法律仅对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之间对接做出了规定,对其他戒毒措施之间对接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本文认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康复、社区戒毒康复这三种戒毒措施的衔接是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12.
We describe a model of electoral selection and legislative policy choice that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term limits on legislative spending. In the model, self‐interested voters in a collection of districts prefer representatives who deliver pork over representatives who maximize aggregate social welfare. Term limits can, in some cases, inhibit voters from selecting representatives who deliver particularistic benefits, and, in these cases, term limits reduce pork spending. On the other hand, when pork is extremely socially inefficient, representatives who want to deliver pork to their districts have incentives to refrain from doing so to reduce future pork in other districts. In this scenario, term limits actually prevent legislators from promoting future spending moderation and thus paradoxically increase pork spending.  相似文献   

13.
14.
关于判决先例,最常用的名称有三个:判例法、判例和指导性案例.近年来,"指导性案例"一词已成为我国法律界的最常用术语.在研究指导性案例的名称时,需要对指导性案例以及判例、判例法的实际用法与语境进行实然性考察.  相似文献   

15.
审查批准和决定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是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实施监督的重要措施之一。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正确地履行该项职责,对促进侦查机关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诉讼成本,及时收集、固定证据,杜绝超期羁押现象,维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及时交付审判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规范办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案件(下称"延押"案件),我们对2003年至2004年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延押案件进行逐案统计,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以强化侦查监督,保障人权,防止捕后侦查阶段超期羁押及不当延长羁押期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Term limits remain a popular policy reform and have generated a great deal of scholarship as a result. Although many predicted that term limits would benefit the Republican party, the literature finds no marked partisan effects, possibly because termed‐out legislators have largely been replaced by copartisans.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term limits have indeed had partisan effects—just not on electoral outcomes. Term limits have caused a significant reallocation of institutional power from Democrats to Republicans (as measured by contributions from access‐oriented interest groups), in large part because they have removed more senior Democrats than Republicans. The partisan effects of term limits therefore point to the institutional value of seniority.  相似文献   

17.
喻玲 《法学家》2020,(3):156-170,196
著作权的两类权利主体(自然人和非自然人)获得保护的正当性理由不同,相应的保护期限也应根据不同的标准确立。回顾著作权法的发展历史,二者没有被清晰区分。以自然人作者保护为前提发展而来的"照顾理论"是大部分国家现行时间标准的正当性理由。信息社会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和制度设计都有了深刻变革,要实现公平正义目标,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应当重构:一方面,非自然人权利主体作品不应也不宜直接适用原有根据自然人作者设计的保护期限,而应根据"激励理论"参考专利法确定固定保护期;另一方面,应当审视"照顾理论"在现有背景下的合理性,对自然人作品建议采用原则上以作者生命为限结合最低保护期限的标准。现有保护期限都应缩短,在受国际条约所限该目标短期难以达成的现状下,可以调整著作权保护宽度,采用相对宽松的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8.
近代法律新词的发展及其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法律新词经历了词形上由不固定到固定、意念上由附会到理性、译法上由音译到意译、来源上由英美到日本、内容上由公法到部门法等方面的发展,逐步摆脱了语词对应上的混乱现象,获得了能指与所指的同一,标志着近代法律新词系统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9.
剥夺政治权利既然是附加于有期徒刑、拘役主刑的,只有在主刑执行完毕和假释之后执行,才能充分发挥资格刑的功能.以"刑罚执行完毕说"作为解决缓刑犯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起算问题为妥,既有法律依据,又有刑罚理论依据.对剥夺政治权利与管制的期限相等时"同时执行"的理解,应采纳"有始有终说"的释义观点.  相似文献   

20.
张海峰 《现代法学》2012,34(3):38-44
"十恶"是隋《开皇律》确立的一个专用法律名词,法史学界一直以来重视对"十恶"内容、罪名沿革等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于"十恶"语词的由来,除少数学者有论及外,尚未有深入的分析。实质固然重要,但名称也不可忽视。十恶原是佛教名词,后来进入律典成为法律名词,因此对隋唐律典"十恶"语词来源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佛教对隋唐律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