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邴志凯 《人民检察》2013,(19):37-4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及法治化的逐步推进,各种新型的社会问题、社会纠纷不断涌现,司法公信力建设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热门话题。从当前司法机关面临的形势来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司法能力相对滞后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人民群众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和期待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司法机关要牢牢把握为民公正司法这条主线,自觉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主体,是国家依照法律维  相似文献   

2.
张毅 《人民检察》2023,(20):1-7
检察能动履职与诉源治理是新时代新征程对全国检察机关和全体检察人员提出的检察履职重要要求,二者内涵不同却辩证统一,在践行政治责任、落实检察为民、推进社会治理、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对照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新的更高要求,检察机关在以能动履职促进诉源治理方面还存在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待提升、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延展和拓深等短板。对此,检察机关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又要遵循司法检察工作规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研究改进提升举措,以增强检察能动履职和诉源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一环,是树立司法机关良好社会形象的客观要求,是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标准、高水平检察队伍的迫切需要。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代表着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水平,在检察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借鉴ISO的管理理念,探讨如何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执法环节,对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升监督能力、提高检察工作效率,有着许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环境治理离不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离不开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紧密配合,完善环境治理行刑衔接机制是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一、加强环境治理行刑衔接是检察机关高质效履职的必然要求环境犯罪行为人的动机多为追求经济利益,以低成本污染追求更大的经济利润,严重损害生态环境与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当今刑事犯罪态势发生巨大变化,呈现以轻罪为主的趋势。轻罪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政治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和司法机关,在轻罪治理中应顺应时代发展与实践需求,体现担当作为。通过“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综合发力,抓前端预防、抓中端履职、抓末端治理,以检察能动履职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改革司法机关的工作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这无疑是对司法机关,尤其是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提出的新的要求。检察工作是一项法律专业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专门的法律知识、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我们必须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深化检察改革,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按照检察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提高检察队伍的职业化水平,以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托,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把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作为法律实施、法律监督和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积极参与国家治理是检察机关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中国特色社会治理要求检察机关必须能动履职。加强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参与社会治理理论分析,发挥基础理论指引作用,有利于拓宽工作视野打开工作格局,促进创新能动履职。检察机关应在社会治理大格局中依法能动履职,积极营造良好的法律监督环境,构建法律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全方位提升法律监督能力,从而实现以法律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服务保障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是国家司法机关,建设一支职业化的检察官队伍,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至关重要。队伍的建设,需要被整个队伍认可并遵守的理念。对于检察官队伍来说,这种理念就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行使检察权的理论基础,是检察官队伍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法律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公益诉讼检察作为以司法手段保护公益、促进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助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经过实践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也遇到办案人员专业能力不足、调查取证难、新领域案件立案条件难以精准把握等问题,需要检察机关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依法能动履职,从进一步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完善办案机制、加强与行政机关协作配合、推动立法等方面开展工作,更好发挥公益诉讼检察制度的独特价值,维护好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0.
刘曦  田斌 《法制与社会》2011,(29):216-217
管理沟通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学的重要概念。本文针对检察机关青年干警队伍凝聚力建设问题,通过对检察机关青年干警的自身特点进行分析,客观地指出了青年干警队伍建设容易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创新地提出将管理沟通理论与检察机关组工工作相结合,分析了管理沟通理论在解决检察机关青年干警队伍建设方面所具有的专门优势,并从个体、横向、纵向、技术等四个层面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路,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外部关系监督性之中外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北方法学》2010,4(6):140-145
对于检察权究竟是司法权还是行政权、检察机关到底应归于行政机关抑或司法机关,各国理论评价和现实状况都是不尽相同的,但检察机关在对外关系上所具有的监督属性是逐渐增强的。这种监督属性的产生,一方面在检察机关产生之初已经具备,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也是法治文明发展的推动。因此,在近、现代,各国纷纷确立了对外关系的监督属性。  相似文献   

12.
论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恒 《河北法学》2008,26(7):183-186
在检察机关的各项职权中,行使最"杂"的莫过于民事检察权了。民事检察的范围,从现行法律的规定看仅是"生效的判决和部分裁定";从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考察包括任何公权力机关对民事法律的适用范围;从法理上评析:检察监督职能的发挥必须规范在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行使代表公共利益的国家公权力机关不正确实施国家民事法律,构成了民事检察监督的事实原因。民事检察权力运用是否正确依存于民事审判权力。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在对象上,是代表公共利益的机关(包括事业单位和企业);在内容上,应当围绕民事法律在公权力机关的实施;在阶段上,包括诉前、诉中和诉后的任何阶段。  相似文献   

13.
黄硕 《政法论丛》2014,(3):112-119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司法实践中根据检察工作的实际需要不间断地制定司法解释,对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进行解释,为我国法治建设、社会治理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的合理性为保障法律统一、正确适用发挥法律监督作用;为填补法律条文的不完善作了积极贡献;为解决司法中新情况新问题提供司法依据等.这些合理性因素充分体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的价值所在.面对当前学界和社会部分人士对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的实质合理性的种种质疑,需要从检察价值合理性、检察目的合理性、检察实践合理性三方面进行论证,以期待人们正确认识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的实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未成年人保护的新路径,是检察公益诉讼"等"外拓展的新领域,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为该制度的构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作为新兴制度,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存在不足。新时代,应以修法为基础,通过梳理宏观架构、改进办案机制,在检察机关内外部寻找未成年人保护的新方式,以期更好地实现未成年人权益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5.
“民间纠纷”一词是我国政法机关化解社会矛盾政策的产物,与调解制度密切相关.民间纠纷在我国宪法乃至所有法律中使用的语境、类型具有同一性,可界定为:公民之间有关人身、财产权益和其他日常生活、工作中发生的纠纷.延续历史、贯彻政策、总结实践是新《刑事诉讼法》将刑事和解范围限定为“民间纠纷”的三点因素.在刑事诉讼法律文本中,民间纠纷具有限缩刑事和解范围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张福坤  冉章 《行政与法》2014,(12):31-34
检察公信力是检察权在社会民众中形成的权威力。检察公信力建立在合格的检察能力及效率之上,它既需要良性运作的检察体系,更要求灵敏和周密的检察触角,以实现民众和检察机关之间的互动。因此,对检察公信力的建设,不应仅仅着力于检察执法活动的细节完善,而应在此基础之上加大检力影响,下沉检察载体,延伸检察组织触角、服务触角、监督触角,以进一步提升检察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曾罛 《河北法学》2012,(1):183-184,185,186,187,188
阳光检务是检务公开的深化,是公正检务、高效检务、廉洁检务。阳光检务的法理基础是公民知情权理论、权力制约理论和程序正义理论。阳光检务具有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保障等规范功能,以及促进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提升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确保司法公正真正实现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检察制度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检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列宁的法律监督理论和前苏联的检察制度是引导中国检察机关被定位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决定性因素;西方检察制度,特别是大陆法系的检察制度,是确定中国检察制度司法功能的基本参考依据;中国传统法制文化以及历史上的司法制度是影响中国当代检察机关领导体制和管理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宋鹏举 《法学杂志》2020,(3):114-122
检察业务考评对驱动检察机关职能发挥、实现检察机关价值有重要作用。在本轮司法改革前,我国检察业务考评机制呈现层级化运作方式,由上级院考评下级院,检察官个人不作为考评主体;此后,各地在层级化考评运作下,探索构建对员额检察官个人的考评机制。我国检察业务考评的发展回应了检察改革实践,但尚未充分适应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要求,尚未做到完全按照检察规律办事,急需创新制定适应司法改革的考评措施。应从层级化考评的完善、创新设置个人考评、考评的组织与程序三方面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20.
刑事审判监督作为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之一,对维护司法公正,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立法上的不完善、司法权配置的不平等、检察人员监督意识薄弱以及庭审方式的改革等原因,使刑事审判监督权效力的发挥受到影响。因此,必须从完善刑事审判监督立法,以加强检察机关对审判权的监督等方面来解决现存的问题,保证国家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