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与生活》2020,(5):12-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一批又一批医学专家和医护人员奔赴抗疫一线。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他们用冷静、专业的眼光探究病毒源头,用科学、精准的判断面对未知的挑战,用坚毅、无畏的精神与随时可能到来的危险周旋。84岁的钟南山院士和许多专家一起帮国人睁开了面对疫情警觉的眼睛,并多次前往疫情重灾区指导;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文宏用硬核语言向公众喊话,倡导防控传染病需全民科学共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妻子被感染,依然冲在抗击疫情前线……  相似文献   

2.
声音     
《江淮法治》2020,(2):32-32
我们所有人和你们在一起,隔离病毒,但不会隔离爱,我们一起加油!2020春晚开播前,节目单调整,特别增加疫情防控节目《爱是桥梁》。这个惟一没有彩排过的春晚节目,感动了无数观众。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金银潭医院是湖北省武汉市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目前收治的全部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该院院长张定宇顾不上被感染的妻子,用因患渐冻症而一瘸一拐的腿,夜以继日地与病毒赛跑。  相似文献   

3.
岳业鹏 《方圆》2020,(7):76-76
相较于普通医疗行为,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可能面临更多未知风险,非治疗性临床试验的志愿者甚至怀着一腔热血就参与其中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科研和医疗团队不断探索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2月5日,中日友好医院王辰、曹彬团队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宣布启动瑞德西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研究。这款被寄予厚望的抗病毒药物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首位受药的是一位68岁的男性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4.
一个从外地来的女子,在行走的途中不幸坠入四面绝壁悬崖深谷下.事情发生后,当地的民警和消防官兵一起将该女子从深谷中救起来,送进当地一家医院.然而,医院院长认为病人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又身无分文、无人照料,便将该女子又重新抛弃于荒郊野外,最终致使该女子死亡.此事发生后,在当地以及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认为,生命是宝贵而神圣的,无论它是富贵还是贫贱,都是不容亵渎的;也有人认为,医院院长抛弃一个无人认领的病人致其死亡,无疑涉嫌故意杀人.  相似文献   

5.
"站着站着,你就睡着了;看着看着,我就哭了。"这句话饱含着网民对冲锋在抗疫一线英雄们的深情。数月来,一线抗疫人员牢牢把自己"钉"在各条战线上,共同筑起一道"防护网",书写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战"疫"故事。这些抗疫英雄来自各地,有不同的职业;共同的是,他们用自己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成为群众赞美的新偶像。人们信任他们,感激他们,赞美他们。此次抗疫中,许多专家在网络上走红,既丰富了"网红"二字的内涵,也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的尊崇。  相似文献   

6.
周堃 《人民调解》2023,(2):41-43
<正>紧张、忙碌,是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吴俊杰的工作常态。10多年来,吴俊杰一直奔波在一场又一场的医疗纠纷调解中。2019年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武汉,涉疫医疗纠纷更是出现爆发性增长。“工作压力比平时大了一倍,但是调解的效果也是显著的。”吴俊杰又积极投入涉疫医疗纠纷化解中。  相似文献   

7.
周理松 《方圆》2020,(7):77-77
对负面事件的任意渲染和夸张,不仅给社会带来负面心理冲击,而且消解了抗疫救灾的正气和能量举国抗疫之际,当武汉的新增病例和疑似病例均为零时,家在疫区中心的我喜极而泣,速将喜讯传给多位朋友,不料其中的一位马上回复一则短文:"刚刚,武汉突传噩耗,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我心中一震。仔细一看,原来是指几天之前,由武汉市官方通报的几则新增病例。  相似文献   

8.
想去撒哈拉     
有一个地方令人无限神往。但又让人感到万分恐惧。那就是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那是生命的禁区,可是也有生命的存在。沙漠中有绿洲就有一些能在沙漠中生存的植物,还有响尾蛇和蝎子。而能在这广袤的沙漠中寻觅到生命体的象征也是拥有极好运气的人。  相似文献   

9.
天使英雄     
2020年2月26日,在武汉汉阳方舱医院,中国新闻社摄影记者拍下了一名值班医护人员的工作照。照片中,挂满水珠的厚厚的护目镜后面,是一双略显青涩而又坚毅的眼睛。我们不知道她的名字,甚至长相都被严密包裹着,但她们有一个共同身份--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那双眼睛告诉我们,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在危难来临之际,每个人都是英雄。  相似文献   

10.
雨非 《检察风云》2012,(10):12-13
说礼品经济是继人口、信息、金融等之后又一个可以用“爆炸”来形容其发展态势的事物,一点儿也不过分。作为中国人,也许我们对于每天发生在身边的送礼那些事儿早已习惯甚至麻木,而这恰恰证明了其普遍性。中国的礼品经济到底有多大规模?谁也无从回答。熙熙攘攘的表象之下,究竟是怎样一潭深不可测的“水”,还需一番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共同战“疫”,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中,没有旁观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担当,每一个人都是“第一责任人”。我们付出的所有辛苦,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那就是战胜它。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战“疫”关键词,我们一起重温。  相似文献   

12.
人世间一个完整的人的生命,应该是生物生命和文化生命的统一体。人们对于居住生活的追求,既有生物性的享受,又有文化性的期盼。这些年开发的新楼盘,虽然也开始关注文化性、生态化、人性关怀的人文向度,但是在居住文化定位方面,“洋”的好,还是“古”的好,在认识上还模糊不清醒,  相似文献   

13.
以人民为中心的习近平依法治疫法治思想为我国抗疫斗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极大地推动了新时代中国法治进程,也为后疫情时代进一步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提供了借镜.习近平依法治疫法治思想贯穿疫情防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强化了党中央、政府部门、人民群众在依法治疫过程中的领导力与指挥力、战斗力与执行力、凝聚力与向心力.依法治疫道阻...  相似文献   

14.
周文峰 《检察风云》2003,(23):38-40
现在科学上通行的看法是,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中,先是有了水生生物,然后才是陆生生物。水可以说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不仅地球生命的诞生离不开水,地球生命的维持和延续也离不开水。所有生物都需要水分来维持生命,我们人类也不能例外。但是,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既可以承载生命,也常常毁灭生命,尽管有时是意外发生的,有时是有人故意制造的。据说,每4万人中就会有一个人因落水而淹死。大多数人是因为意外而淹死在池塘、河流等地方。对于婴儿来说,在玩耍中一不小心将头伸进或因摔跤使得头被套进某个装水的脸盆、水桶中也会淹死。喝得烂醉的人即…  相似文献   

15.
试论安乐死合法化的现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对于一些其生命的存在承受着非常之痛苦,或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维系其生命的人来说,是否可以以一种人为的方式提前结束其生命进程,使之安然离开人世,国外有一些立法和司法上的实践,国内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对安乐死合法化的问题,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事关生命权的问题,在法律上,在伦理上,都需要一个日臻成熟的认识过程,而在现阶段,安乐死的普遍立法是有待商榷的。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开始了漫长却又短暂的旅途。在这段旅途中,不免磕磕绊绊,或有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感叹命运不公,或者努力积极前进?这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人生选题。夜读泰戈尔的《飞鸟集》,也不禁对这些生命中必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在近几年,关于新生婴幼儿被亲生父母残害的案件,已是屡见不鲜。本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对一个家庭来讲是特别值得高兴的事,尤其是为人父为人母的这种喜悦更是无可替代的,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在身为父母后会选择将自己的怨气、怒气和不痛快强加在孩子身上,轻则打骂,重则致孩子伤残甚至剥夺生命,这种不负责任又灭人性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呢?又有谁来保护这些弱小的生命呢?当今社会变化着的伦理道德观、贞操观、金钱观,都深刻地影响了这些杀婴者的思想和行为,在面对这些杀婴案时,法律也遭遇着困境。  相似文献   

18.
生命法是指调整以生命科技活动与伦理矛盾为中心,涉及人的生命延续、终结乃至人的生命创设、修缮、改造等社会关系的法律群。生命法调整的对象虽然主要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这是核心),但并不止于此,它还延伸至人与动物的关系、人类与地球生物圈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考虑到与高新生命科技关系的远近和与人的生命健康关系的远近,把生命法的调整对象大致分成"主体部分"和"延伸部分",共有15分项。生命法也应归入社会法,属于第三法域。大量事实表明,生命法推动生命科技和生命伦理从冲突走向和谐互动。这一点彰显了生命法的社会法的本质。生命法是现代社会法中非常重要又颇具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道德底线     
杭州飙车案中,年轻的谭卓在斑马线上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可逆向行驶的肇事者却说是谭卓自己往车上撞,被愤怒的目击者打了两个耳光.这种漠视生命的态度让人吃惊.每一个人之所以能从容地走过斑马线,是因为我们都相信车辆在斑马线前会减速缓行.这是我们的生命守护线,也是每个开车人应具备的起码道德底线.试想,如果这种起码的底线都不复存在,那么,还有什么可以信赖?马路上还有什么安全可言?生命的尊严又何在?  相似文献   

20.
感悟生命     
在四十多年的生命里,我先后亲身经历和目睹了不少亲人和朋友的死亡。尽管我对生命是贪婪的, 但随着阅历和经历的增长,那种对于未知死亡的恐惧变得淡薄了,我知道那是必然。死神同每一个人签约,没有人可以违约。哲人安东尼说过:人死犹如果子熟落,应当谢谢出生你的那颗树木,又如演员演完一出戏,应当心平气和地退出舞台。人固有一死,谁也不能从生理上物质上超越死亡,只有从心理上精神上寻找超脱途径。死固然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