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已被国际社会列为世界第三大公害之一,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阴影。本文从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以及青少年犯罪现象和特征出发,探寻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最后探讨对我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愈演愈烈,不仅青少年犯罪的数量日趋增多,而且青少年犯罪的性质也越来越恶劣,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如何规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以维护社会的和平稳定以确保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拟从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入手,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征特提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浅薄之处,以为贻笑大方之言。  相似文献   

3.
随着青少年犯罪在各类刑事犯罪中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大,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之所以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是由青少年自身心理不成熟与外界环境的影响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对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预防与矫正,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它是全社会应当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使命,需要个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有报告称,青少年犯罪已经与毒品、环境污染并列为社会“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做好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和预防就显得极为重要。青少年罪犯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本文重点探讨青少年罪犯的心理特质及其成因,旨在预防众多的青少年或儿童形成犯罪心理特质,从而实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最终目的。一、青少年罪犯的心理特质研究与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是一种极端偏离社会行为规范、道德规范和触犯法律的行为。从心理学角度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指在其违法犯罪心理特质支配下所实施的反复的或持续的反社会性、…  相似文献   

5.
彭清燕 《法制与社会》2012,(36):240-242
现有的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实践可以概括地分为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情境预控模式、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社会预控模式、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社区预控模式,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的实践面临道德教育困境、法制教育困境、心理预控困境、环境净化困境,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的路径为道德与法制双元平衡,生理与心理相辅相成,立体化教育集合.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犯罪增加和低龄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各方面的密切配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本文论述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然后具体分析了心理原因、家庭问题、不良网络文化等因素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康钊 《政法学刊》2007,24(3):32-35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及环境不良是青少年心理畸变的重要诱因。针对青少年犯罪主体心理畸变的家庭诱因,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犯罪群体,具有其心理和生理上的特殊性,因此,应重视社会力量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过程中的作用,构建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体系。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当今的世界问题。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与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将城乡结合处青少年犯罪的心态作为切入点,以实践中遇到的真实案例作为分析材料来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问题正在困惑着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从心理学层面分析青少年的犯罪成因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预测与预防具有显著的意义。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个人需求与社会供给以及意志行为和认识能力都存在着超前与相对滞后的冲突,因此青少年更容易出现社会化障碍,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11.
高中建 《河北法学》2005,23(5):80-81
权益侵害是青少年犯罪的激活因素,权益侵害对青少年犯罪的激活是借助于心理机制来实现的,离开了认知、欲望、动机、情感和意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就不可能被发动。只有充分认识这一心理过程,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2.
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往往始于心理问题,相对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缺乏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家庭因素导致青少年心理失衡,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心理造成污染,教育的漠视导致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向低龄化向团伙发展速度之快,犯罪领域之广,犯罪手段之残酷,造成后果之严重,影响危害之大,都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的这一趋势,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青少年犯罪无论从心理上、行为上和所造成的后果上都有某些共同特征。把握这些特点,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挽救、改造违法犯罪的青少年,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都有很  相似文献   

14.
唐琳  郑剑波 《法制与社会》2011,(12):202-203
当前,在日渐凸显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中,因心理因素、法制意识淡薄导致犯罪的占有相当比例,若不对已走在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开展心理援助等有效的挽救措施,就不能降低失足青少年的重新犯罪率,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和稳定。本文指出应当围绕青少年犯罪预防心理援助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合理性与制度框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建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探索试,以期更有效降低青少年犯罪比率。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颂防未成年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所以,应不断改善社会风气,消除各种消极影响,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彭子玉 《法制与社会》2012,(33):107-10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网络犯罪已经对社会秩序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尤为必要。本文阐述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与特点,从生理、心理等个人原因以及家庭、学校、网络体制等社会原因分析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并且根据上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试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犯罪心理是犯罪人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犯罪,也有其自身的犯罪心理,它是激励和维持青少人实施犯罪的心理力量,剖析其犯罪心理,可以透视犯罪人的心灵,找出犯罪的心理症结,以便做到察之以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医治他们的心理“病症”,要作到这一点,就必须研究青少年人犯罪心理是怎样形成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犯罪心理和其他  相似文献   

18.
陈威仪 《法制与社会》2013,(22):255-256
犯罪是一个社会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犯罪的类型、手段也随社会的改变而做出相应调整,逐渐出现了与不同犯罪人群的年龄段对应的现象。而在其中,有关于青少年的犯罪情况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现如今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与环境污染、毒品等成为严重危害社会、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世界难题。我们在面对青少年犯罪时,不能对其本身抱有一种发至内心的抵触心理,青少年犯罪大部分是由于阶段成长中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因此,矫治的关键在于研究其心理特征。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犯罪学领域的一个重点,如何有效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试论青少年性犯罪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中青少年性犯罪在近几年随着形势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是数量还是形式都有许多变化。本文试图从青少年性犯罪的心理机制方面进行一点初步的探讨,以求为青少年性犯罪控制提供点滴参考。 青少年阶段的罪错行为绝大多数是基于其社会化进程的缺欠及不平衡造成的。具体包括:生理发育与心理水平不谐调;社会角色、性别角色处理不当;社会化进程中止等等。青少年性犯罪中,上述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成因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犯罪成因研究的主要领域.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相当复杂,已经广泛涉及到了生物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政策等层面,迄今还没有令各方一致满意的定论.作为犯罪行为产生的最直接的因素--心理层面的理论研究则是青少年犯罪成因研究中非常有特色的领域.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因理论研究逐渐采取了科际整合的观点,结合各领域各个学科的研究对各类青少年犯罪进行研究.青少年危险模式包括了社区、家庭和个人等因素,提供了多元化的取向.我国的学者长期囿于传统的横断研究,鲜有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纵贯研究者,需要进行青少年犯罪纵贯研究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