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述职评议是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有效形式。石泉县人大常委会为进一步加强对任命的“一府两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督,促进其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相似文献   

2.
信息点击     
《法治与社会》2013,(7):74-75
紫阳人大:"监督"先"告知"为进一步加强对县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切实增强其依法行政、为民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紫阳县人大常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紫阳县人大常委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紫阳人大工作的实际,对县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每一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任前书面告知。告知内容主要包括任前法律和专业考  相似文献   

3.
信息点击     
紫阳人大对任命干部的监督实行"四化"依法任免、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人大常委会加强对被任命干部的监督与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是一致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干部廉洁从政、依法履职。近年来,紫阳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监督方式、完善监督内容、拓宽监督渠道,通过对任命干部监督实行"四化",进一步强化了人大的监督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公民与法治》2010,(3):55-55
大厂回族自治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在第5次、第11次和第19次常委会议上设立了履职工作评议议题,在常委会上亲自述职的政府组成部门“一把手”已有11名。通过履职评议,及时指出了被评议人员的不足,并提出评议意见,最终实现了监督人大及常委会任命干部改进作风、促进团结、凝聚合力、推动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为县域经济崛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何冰 《中国监察》2014,(2):41-41
正2013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在辖区村(居)推行勤廉"双诺双述双评双公开"制度,要求村(居)干部按照勤政廉政的要求,向群众和上级党组织作出履职承诺、定期进行述勤述廉,接受群众评议和组织考评,公开评议结果和整改措施,畅通了村(居)干部与基层群众沟通的渠道,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双向承诺:亮目标、明责任"双向承诺"即村(居)干部就勤政廉政"做什么、如何做"等问题向群众和上级党组织作出书面承诺,通过亮目标、明责任主动接受监督。承诺事  相似文献   

6.
二、强化检察机关侦查职务犯罪案件的外部监督,赋予检察机关履行侦查职能所必要的侦查手段 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侦查,实质上是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履行职责的法律监督。特别是对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侦查,不仅表现为检察机关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监督,同时是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重要保障。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宪政体制下,检察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具有独立宪法地位,决定了由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不仅从检察机关的职能性质上讲是适宜  相似文献   

7.
关于强化我国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执法监督,是指负有监督职责的国家机关对于行政执法主体实施的行政执法行为,是否符合行政法律规范进行监察和督促并对违法行为予以纠正的活动。负有监督职责的国家机关包括国家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权力机关。与人民群众、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至于大众传媒等监督形式相比,国家机关的监督优势在于能够直接发生法律效力。近年来,行政执法监督在促进我国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相当严重,一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权代法、…  相似文献   

8.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本届以来的履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2015年8月28日,眉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在人大机关会议室召开,县林业局局长魏世锋、文广局局长张鹰、交通局局长薛岁林等依次走向汇报席进行履职报告,这拉开了眉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一府两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报告履职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人民检察院实施法律监督的重大原则及其运用任振铎,赵明舜,蔡巍一、研究法律监督重大原则的必要性法律监督是指由专门国家机关实施的,依照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公民遵守执行法律的情况进行的监察、督促、纠正。法律监督的概念包括四层含义...  相似文献   

10.
各级人大常委会在任命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如若任命书不加盖人大常委会印章,只签署人大常委会主任姓名的作法欠妥.原因如下: 一是从《宪法》的授权分析,人大常委会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属于一项集体决策行为.因为《宪法》规定,我国的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院是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就说明了人大行使人事任免权的对象、方式和范围.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汉中市人大常委会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建设,做到了发挥作用为民生,围绕民生做文章,狠抓了依法履职和依法监督工作落实,取得了较好的履职监督成效,奏响了关注民生最强音,谱写了情倾民生的华丽乐章。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各级党委对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是对被任命干部进行任后监督的有益补充,符合党管干部的原则,同人大依法行使罢免权、免职权和撤职权并不冲突。从人大视角看,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干部不存在试用期。  相似文献   

13.
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正确行使好任免权,对于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增强法制观念,减少或避免工作失误,克服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人事任免权上,往往是重任命、轻免职,尤其是不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杨某此举体现了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行使代表的权利。在实际工作中,代表约见权处于"停滞"状态,作为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是人大代表为民代言、表达民意、监督地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对地方国家机关进行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但是,按照《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个人又不宜随时行使约见权。首先,约见权的法定性。《代表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根据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统一安排,对本级或者下级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工作进行视察。代表按前款规定进行视察,可以提出约见本级或者下级有关国家机关负责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建立和实行人民民主监督制度,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制定和颁布人民监督的法律。我国究法第27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必须根据这一条的规定,制定一个专门的人民群众监督的法律,使人民群众享有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干部任后监督,一直是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监督法实施以后,滁州市琅琊区人大常委会把对政府组成人员的工作监督.由过去的述职评议调整为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与工作评议,针对评议往往抓不住重点、质量不高的问题,积极探索实践,研究总结经验。在2012年5月通过了《琅琊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履职点评办法》,使对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后监督工作规范有序,有力地提高了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17.
人大监督是整个国家监督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权威的监督。人大行使监督权,是为了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保证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按照人民的意志进行活动。这种监督,既是对这些国家机关的必要制约,又是对这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行使权力的支持和关心。人大监督,对于保障和  相似文献   

18.
郭兴莲 《法学杂志》2007,28(6):82-84
法律监督的发展,需要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引,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努力提高履职效益,优化内外部关系.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阐述,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些报纸杂志的作者经常将"卫生监督执法"与"卫生执法监督"两词混淆,相互代替使用,这两个词从表面上看不过词(字)序不同,然而它们在内涵和外延上不尽相同,首先在定义上,卫生监督执法是指卫生执法机关依据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等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并对违反卫生规章法律、法规规章的事件进行处理的行政活动。卫生执法监督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对国家卫生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如卫生防疫站)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政实行的监督活动。卫生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卫生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在法定期  相似文献   

20.
我国检察机关的职能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能,就一个机关而言,是指其职权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向。一个机关的职能是由其性质和地位决定的。在我国,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理所当然行使法律监督职能,但这种职能是有其特定界限和范围的。检察权作为国家公权力,其职权必须由宪法、法律规定并授予。我国检察机关自产生起,即参照苏联的模式被赋予了全面法律监督的职能。建国之初,检察机关除参与刑事、民事诉讼外,还具有一般监督职权(对政府、公务人员和其他人员是否遵守法律实行监督)。1954年宪法、检察院组织法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国务院所属各部门、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民是否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