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这表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体制在我国已经基本确立。本文从财政收支、政府间财政关系、公共财政管理等构成公共财政体系的主要框架入手,概括了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历史进程,分析了这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公共财政是构建财税法律制度的基石。公共财政的核心,是满足社会公共之需要,其本质是纳税人有权在国家经济活动中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监督。推进和完善财税法律制度建设,应当重视财政民主、财政法定、财政平等、财政健全等原则,从而实现财税法律制度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经济法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必将带来财政职能的调整和转换 ,表现在政府财政退出“越位” ,弥补“缺位” ,财政应理性地退出私人商品生产领域 ,而转向为公众提供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公共财政实质上是对政府财政职能的定位 ,直接引起我国政府经济行为的变革 ,必将推进财政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作为规范国家宏观调控经济关系的经济法当然是建构公共财政的框架的指导理论 ,同时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也必将促进我国现行财政法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公共财政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旨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收支运行机制模式,民主与法治是公共财政的内在要求。但我国目前的财税法还很不完善,立法需要加强,以健全财税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覃怡 《法制与社会》2011,(23):83-84
现代预算法制建设不仅关乎政府预算的宏观职能实现效果,而且关乎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我国预算法自颁布至今对于我国现代预算制度的形成作用明显,但相对于当前的社会经济情况,预算法仍有进一步改革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公共财政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财政,公共财政着眼于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目的,满足公共需要,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本文认为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宪政建设的基本要求,它确保公平、正义的实现。但要使公共财政真正服务于人民,体现宪政的精神,必须建立法制化的监督体制,确保公共财政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从各国宪法制度安排的角度探讨公共财政政策形成过程中的国家权力配置问题,有助于反思国家公共财政监督的制度建构。议会制度产生之初,议会通过控制财政来监控政府,系议会民主性的表现。随着社会发展,公共财政已由议会控制转向实质上由政府掌控,议会对财政控制转而通过立法等法治手段来监督,并不参与实质意义上的议决。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民主功能、监督功能尚待完善的情形下,将公共财政监督制度化、法治化应成为首选途径。只有在此基础之上,公民或者社会组织才能真正有效地参与监督国家的公共财政开支。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的公共财政理念来自于其宪政思想,对于公共财政的理解,梁启超认为其是存在于宪法之下,受代议机构的管辖,经法定程序授权,由政府负责征税和执行预算的一整套法律、制度和体制。梁启超提出的税收法定的原则和税收调节贫富以实现社会公平的原则,凸现了其超前的和超群的思想境界。在举借外债的问题上,梁启超没有把它仅仅视为一个经济学问题,而是把外债致害之源与生利之本归结于政治因素,与其一贯主张的对政治制度进行宪政改革的思想主张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9.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和化解社会风险是市场经济体制中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而怎样构建公共财政应急反应机制,是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崭新课题。本文从公共风险与公共危机是现代社会的常态这一基本立论出发,认为应急反应机制是公共财政框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分析了中国当前应急机制的现状与问题基础,最后提出了构建公共财政应急机制的若干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目标就是"法治化"、"公共化"与"公开化",这三大目标与经济法规范政府行为,防止政府越位与缺位,体现社会本位,追求公平价值理念是一致的,体现经济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公共财政从市场经济的现实制度层面出发,以保障人权为宗旨,以财政民主为核心,以财政法治为保障。宪政下公共财政问题的实质就是公民财产权与政府财政权的互动。本文指出我国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以民主宪政为基础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2.
武文莉 《行政与法》2007,(10):41-43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财政在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力度上不断加大,但在公共财政建立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公共财政支出结构"越位"与"缺位"、公共收入制度不健全以及公共预算粗放等问题.因此,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是政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新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公共支出结构不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了公共收入不健全的环节以及公共预算粗放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或运行模式。同时,它又是保证市场经济得以存在和顺利运行的根本条件。政府预算是公共财政存在的形式,编制部门预算是财政公共化趋势不断增强的集中反映,是我国今年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4.
杜雯 《法制与社会》2011,(36):163-163
中国当前的诸多问题如党政官员腐败、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等,都与公共财政制度的不完善有很大的关联,从公共财政切入成为最好的改革路径选择。其中财政支出又是公共财政制度的主要方面。它关系到国家、社会的日常运行,是财政终极目标之所在;而其范围、完成程度等又是政府能够履行职能、维持生命的血液。本文将对财政支出的行政法规制作为突破口,寻求疏通陷入困境的行政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5.
李嘉荣  卞彬 《行政与法》2004,(12):3-4,7
在西方国家里,财政就是公共财政,而在我国可以说是我们经过几十年的旧式财政运行机制同新型市场经济体制激烈碰击之后悟出的真谛。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公共财政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从公共政府的执政理念的角度,把握公共财政的实质性特征。以期探索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财政的新路。  相似文献   

16.
赵佳星 《法学杂志》2012,33(3):165-169
当问题银行陷入流动性或支付性危机时,为避免银行倒闭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对问题银行实施公共财政救助已成为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的主要救助措施。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公共财政救助的标准不明确,随意性较强,不仅大大加重了政府负担,也极易引发道德风险和通胀危机,因此亟需厘清公共财政救助问题银行的职能边界。救助标准应遵循系统性风险原则、最终救济手段原则、成本最小化原则、推定模糊原则。  相似文献   

17.
修正《预算法》的“地方软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涛 《法人》2004,(5):36-38
新的预算法,既要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约束和管理,又要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地方预算的独立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自1995年1月1日起实施至今已将近十个年头,它改变了政府预算无法可依的状况,对我国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促进依法理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公共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出及深入,现行预算法逐渐暴露出一些与改革不相适应的地方,修订预算法势在必行. 我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除中央预算外,其他四级预算均为地方预算,可见,地方预算管理在政府预算管理中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的公共财政并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与宪政制度有关。公共财政,是指在宪政制度下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给付行为或财政运行制度.具有公共性、非盈利性、法治性等特性.并以公共利益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依归。防止公共财政的滥用,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而所有这些制度的建立都需要法治的保障。只有建立宪政体制,才能有真正的公共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19.
任际  曹荠 《北方法学》2013,(3):56-62
公共财政由于具有积极分配财政资源的特殊属性,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分配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我国总体经济方式的调整,财政实践中已基本形成公共财政的思路与目标,财政方式也已随之发生改变,财政干预的活动方式也发生改变。财政法作为主要调整公共财政关系的法律,对保障公共财政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财政法理论的特殊性,它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或借用经济学上的一般分析,财政法视角下的公共财政的界定是财政法首要的问题。财政法理论需要尽快或更多注意公共财政的建设目标与进程,并作为财政法基础理论建构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财政体制还存在很多缺陷,公共财政的法律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本文着眼于加强立法的角度来健全我国农村公共财政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