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智能卡技术     
在过去的几年里,安防市场迅速增长,身份识别卡技术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照片ID卡、磁条卡和低频感应卡系统已经成为门禁系统方面的主要产品。这些系统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其自身在各种应用中的有效性。但是,在今天这个日益扩大化的安防市场中,它们可能无法满足某些安全性要求更高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魏丽 《刑警与科技》2014,(12):106-107
HID Global作为安全身份识别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军企业,致力于为客户创造价值。其业务范围涵盖创建、使用和管理身份识别的全部知识,包括门禁系统、身份认证、安全证卡发行、访客管理、电子政务和用于动物身份验证、工业和物流应用程序的识别技术。历经9年HID Global以领先的技术和产品迅速打开了中国市场,并占领国内一线品牌市场。  相似文献   

3.
刘毅 《刑警与科技》2005,(5B):31-34
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会有身份认证和身份认证所引发的问题。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几乎每时每刻都需要鉴别别人的身份,证明自己的身份。传统的身份识别方法主要基于身份标识物品和身份标识知识,身份标识物品有钥匙、证件、自动取款机的银行卡等,身份标识知识包括用户名、密码等。一些安全性要求严格的系统,往往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如自动取款机要求用户同时提供银行卡和密码。但标识物品容易丢失或被伪造,标识知识容易遗忘或记错,更为严重的是传统身份识别系统往往无法区分标识物品真正的拥有者和取得标识物品的冒充者,一旦他人获得标识物品,就可以拥有相同的权力。由于传统身份识别方式的缺陷,全球每年涉及的诈骗案动辄以亿计。据统计,全球每年至少会发生5亿美元的信用卡诈骗、10亿美元的移动电话诈骗和30亿美元的取款机诈骗。人们需要在与机器之间交互和交易时更安全方便,需要更简单快速地使用机器而不用担心安全问题。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物理与虚拟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现代社会对于人类自身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安全性与实用性提出更高要求。而传统身份识别方法正越来越受到局限,远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人类必须寻求更为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身份识别新途径。于是,生物识别悄然兴起,并发展为一种新的身份识别方式。本期生物识别专题将对我国在生物识别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技术应用.企业产品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赵建邦 《刑警与科技》2014,(10):132-133
生物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 每个人的生物识别资料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遗忘、丢失或窃取.并且难以伪造,因此部分对安全要求高的机构将生物识别技术融入门禁控制系统中,加强身份认证。在亚太地区,越来越多行业开始部署集成生物识别技术的智慧卡技术,包括政府机构、边境管制、银行和医疗保健机构。  相似文献   

5.
邓晔 《刑警与科技》2014,(10):128-130
市场背景 人脸识别技术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图象处理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等技术与理论的快速进步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利用人的面部图像特征进行身份识别,该技术通过人像照片比对即可判别人员真实身份,是继指纹识别之后最受关注及满足公安警务应用的一项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6.
何遥 《刑警与科技》2014,(24):156-162
随着RFID、IC卡产品及应用的不断升级,城市一卡通正在成为普通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事物.一卡通不仅仅是一类项目的统称,更多地代表了基于电子货币、电子身份认证标识等要素的区域性应用定义.随着技术的发展,商业模式的变化,城市一卡通联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并且将衍生出一卡通的全新内涵与外延.本期栏目邀请到资深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城市一卡通的现状与未来.  相似文献   

7.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近几年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安全技术,它是指根据人的生理特征及行为特征,利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鉴别和验证身份。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一种可靠的身份识别方式,在许多身份识别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原理及应用领域,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身份证及身份证号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身份证件的使用代表着身份证所有人的特定民事行为,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而社会保障卡是指面向社会公众发行,主要应用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身份凭证,是持卡人享有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权益的电子凭证,具有信息记录、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等基本功能,以此社会保障卡同样具有唯一性和特定身份的对应性。因此,身份证、社保卡应当妥善保  相似文献   

9.
卢诚 《刑警与科技》2014,(11):172-174
随着物联网、车联网的发展,给智能交通带来了新的契机,云计算也使庞大的信息处理变得更加简单,物联网、车联网、云计算的大数据是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数据概念的日渐火热,经过时间的考验,云计算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安防行业作为软件层面技术更新较慢的行业也已经感受到了云计算的影响和冲击,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用户会逐渐希望安防视频处理软件从单机版逐渐移植到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视频处理“云”上。  相似文献   

11.
雷玉堂 《刑警与科技》2008,(20):112-117
RFID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是射频技术和IC卡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它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两大难题,因而可实现多目标识别、运动目标识别而可应用在更多更广泛的场合,所以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2.
刘毅 《刑警与科技》2005,(6B):84-88
由于传统身份识别的缺陷.全球每年涉及的诈骗案至少为信用卡5亿美元、移动电话10亿美元和取款机30亿美元。生物识别技术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是本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到2005年底.全球生物特征认证技术的市场将达到22亿美元.并以每年超过80%的速度增长。未来5年.我国将有近百亿元的市场等待着企业去开拓。  相似文献   

13.
生物识别技术,是利用指纹、手形、眼睛结构、语言模式或者其他生理特征作为识别身份标志的技术。生物识别技术识别的核心在于获取这些生物特征,并将之转换为数字信息存储于计算机中,利用可靠的匹配算法来完成验证与识别个人身份。  相似文献   

14.
现代身份识别技术是根据人体自身的遗传和生物特征如DNA、指纹、面容、声音和签名等来识别个人的身份,具有准确性高、快速、适用面广、方便、互补、数据存储联网和长效主动控制等优势。将身份识别技术应用到监狱无疑在提高监狱管理的科学性和安全防范主动性,促进监狱案件侦破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有效遏止罪犯出狱后的重新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等诸多方面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建立基于罪犯生物性身份识别技术的监狱罪犯身份自动识别管理系统需要监狱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应在立法、资金方面给予保障。  相似文献   

15.
照片防替换数字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水印技术的复合技术。数字水印是一个隐性的数字安全产品,它将证件上的个人身份信息加入到照片中,且人眼无法识别。在检测时,通过专用的数字水印识读设备,检测出水印内容,并与证件上的打印内容作比对。在个人证件上,本技术将打印信息、人像和证件本身联系在一起。这种联锁的方法,大大增强了个人证件的全面完整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人、场所与物品可以通过可信身份技术更加安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采用可信身份技术,协同云计算、移动及物联网技术可以促进多种场景下多功能的商业应用,从而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可信身份技术在多种应用场景下发挥作用随着移动门禁技术的日益成熟,移动设备对其控制也越来越受关注。虽然目前移动设备仍是一个小众  相似文献   

17.
<正>今天,任何智能设备–无论是传统的卡片,或者具备蓝牙或NFC无线功能的设备,都可以成为值得信赖的身份凭证,用以对人员加以识别和认证。与此同时,技术融合正在促成更强的电脑与网络登录认证和卡片管理能力,用于确保物理与逻辑身份可以通过塑料卡片与智能手机结合加以管理,并确保打印机系统可以对上述两种系统都能够加以支持。其结果就是:单一的卡片–或者单一的手机–就可以承载多重身份凭证,以取代所有此前的机械式钥匙和专用OTP硬件,以便在一个门禁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8.
<正>云计算作为一项新兴的、颠覆性的技术,一经推出便在计算机、网络产业引起广泛响应。我们将云计算技术引入交通领域为交通管理服务,能满足智能公交的管理需求,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能公交产品与应用将在未来逐步走入普通大众的生活,今后城市交通将进入"云交通"时代。  相似文献   

19.
王华安 《刑警与科技》2013,(23):168-170
<正>HID Global为全球数百万客户提供安全身份验证解决方案,是深受信赖的业界领袖企业。凭籍广泛认可的稳定质量、创新先锋设计和行业领导地位,HID Global致力于创造顾客价值并成为创建、使用和管理安全身份信息的的首选供应商。业务范围涵盖门禁系统、强大的身份验证和授权管理的网络认证系统、个性化证卡、访客管理系统、安全政府ID、动物ID识别技术、工业和物流应用程序的识别技术。HID Global隶属  相似文献   

20.
《电子知识产权》2011,(12):34-37
编者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关云计算的神奇传说,自2010年以来迅速传遍了神州大地各个行业、各个角落。然而,云计算不只是个传说。云计算代表着IT界未来几年最重要的技术变化趋势。目前不管是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还是科技部都将发展云计算作为"十二五"规划期间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产业。2010年,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出《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5个城市将先行开展中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在未来几年内,云计算应用将以政府、电信、教育、医疗等行业为重点,在中国市场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据推断市场规模也将从2009年的92.23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606.78亿元。有业界人士表示,目前中国云计算及其相关产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