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宏 《法制与社会》2011,(29):193-193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已经从实体社会走向虚拟的网络世界。一直以来我们更关注的是一般的隐私权保护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隐私,通常这种隐私泄露是比较被动的,而在网络中存在着主动和被动,有些人主动泄露自己的隐私以达到某种目的,有些人主动公开自己的某些隐私却被他人加以利用,而被动的隐私泄露就更是常见了。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14个住宅小区3000多名业主的相关个人隐私信息,在经过6次层层转卖后,竟赫然出现在了个别知名网站上。个人隐私信息怎么会在知名网站上“被公示”呢?上海警方日前破获了一起在网络上非法买卖、泄露个人信息的案件,办案人员在调查中发现,这类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背后不仅有着非法网络公关的影子.  相似文献   

3.
周琳 《法制与社会》2014,(22):20-21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在我国涉密罪中是一项较为严重的罪名。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已经出现了新的特征,而且还在不断的增长中。本文阐述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分析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非罪的界定标准,最后以实例阐述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相似文献   

4.
孟亚生 《检察风云》2014,(20):58-59
生活中,当你刚买了房子、生了孩子、报名考试,不久就会收到无穷无尽的骚扰推销电话和信息,公民隐私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严重威胁与挑战。人们不禁要问:是谁泄露了我们个人的信息?泄露信恩的人是否该承担法律责任?最近,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公司以调查泄密为由查询员工手机通话信息,被查员工以隐私权受侵犯愤而将单位和通讯运营公司告上法院的案件。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考试大国,考试涉及人多、面广、影响大,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考试制度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般社会活动,更承载着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和发展权更加公平公正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考试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诸如泄露试题内容之类的不和谐音符,使考试制度的公信力大大下降。本文中试就我国近期出现的一系列教育系统泄露国家秘密的案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韩国金融部门安全意识淡薄、监管机构保护措施不力,在银行、电信等部门屡次发生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身份证号码与地址等基本信息不仅被泄露,甚至连个人在金融机构开设的账户、密码等重要信用信息也被一些不法分子窃取,以致在韩国引发恐慌。今年1月,韩国3家信用卡公司用户信息大规模泄露事件发生后,韩国政府匆忙制定“亡羊补牢”的应对措施。该应对措施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金融领域的个人信息,但是由于时间仓促,仍存在诸多漏洞。  相似文献   

7.
万清 《江淮法治》2009,(18):28-29
这是一起极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民事官司。甘蔗联合收割机发明人李土华在与汉森公司合作过程中,把自己发明的技术又转让给了另一家公司,汉森公司报案称专利技术被人泄露,柳州警方随即以涉嫌泄露商业秘密犯罪将李土华逮捕。之后他被法院以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一起专利民事纠纷夹带着一桩刑事案的情况极为罕见,因此这起官司也引起了知识产权界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8.
泄露国家重要机密罪,又称泄露国家秘密罪,有的简称泄密罪。根据刑法第186条规定,主要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违反保密法规,泄露国家重要机密,情节严重的行为。渎职犯罪的一种。关于本罪的犯罪构成,在刑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对犯罪客体是国家的保密制度;客观方面必须具有违反保密法规,泄露国家重要机密,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主要是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但有时非国家工作人员也可能构成本罪;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在1989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实施之前,对本罪主观方面是否包括过失犯罪在认识上有分歧,司法实践的做法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崔建明 《刑警与科技》2005,(9A):125-128
网络钓鱼(phishing)是在网络上盗窃身份的一种形式,它使用诱骗性的电子邮件和欺骗性质的网站来引诱人们泄露信用卡号、注册用户名、密码和社会保障号码等个人财务信息,盗取用户资金。  相似文献   

10.
《法学》1986,(10)
我国专利法有关条款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或擅自向外国申请专利,泄露国家重要机密,情节严重的,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假冒专利”和“专利泄密”方面的犯罪,在其犯罪特征和应定罪名上,我国刑法没有具体规定,有权机关也未作过司法解释,因此有探讨的必要。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假冒专利”和“专利泄密”犯罪构成的特征(1) 违反专利法规定,泄露国家重要机  相似文献   

11.
张栋 《中国律师》2002,(12):64-67
于萍案作为全国首例律师泄露国家秘密罪引起了全国各媒体的关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河南省律师协会、焦作市律师协会都将此案作为重点维权案件做了大量的工作。此案一审法院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决于萍有期徒刑一年,二审法院改判于萍无罪。之后,国家保密局就此案在京专门举办研讨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政法大学、金城出版社、河南省保密局、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保密工作》编辑部等单位均派人参加了研讨会,会上各单位代表均发表了意见,观点虽有所不同,但对于萍不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相似文献   

12.
今年注定是互联网安全领域重要的一年,网络安全这个原本技术领域的小众话题—下子跃入大众的视野,CSDN和天涯的泄密事件引发了大众对于泄露用户隐私事件的关注,而后各大网站的泄密数据库也纷纷在网络上传播,搞的业界鸡飞狗跳,  相似文献   

13.
傅达林 《政府法制》2008,(19):12-12
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刑法修正案(七)草案,新增了惩罚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条款,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网对2422名公众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88.8%的人表示自己有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而遭遇困扰的经历,98.9%的人认为有必要通过立法保护个人信息,并且有62.3%的人觉得新增的条款“很好很及时,能有效遏制各种泄露公民信息的现象”。9月2日《京华时报》的消息说,《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也已呈交至国务院。  相似文献   

14.
论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马克昌一依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证券的发行与交易,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而证券内幕交易或者泄露内幕信息,违反证券交易的原则,使其他投资者处于不利地位,严重损害他们的合法利益,因而在国际上很多国家都用立法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科技犯罪的定性及金额计算郭维浩一、关于定性定罪问题。关于涉及科技成果或图纸犯罪性质的确定,由于犯罪人的犯罪动机目的、主体不尽相同,其定性定罪亦不同,大体有以下几种:(1)按泄露国家机密定性定罪。有的科技人员或非科技人员,为了达到某政治目的,或故意泄露...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个人注册信息的频繁泄露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近年来当事人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在经济、精神和名誉等方面蒙受损失的案件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7.
证券、期货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新刑法第 1 80条规定了证券领域的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 ,1 999年 1 2月2 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对该条文作了补充 ,使修正的刑法第 1 80条所规定的犯罪成为证券、期货领域的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的犯罪。一、证券、期货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犯罪构成1 .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即国家对证券、期货市场的管理秩序和其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证券是供投资者进行买卖的特殊金融商品 ,其价格受证券发行人因素、证券市场因素及证券市场外部因素的影响。了解并掌握关于这些因素的信息 ,是证券投资者买卖证券、作出证券…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与生活》2012,(2):6-6
近期,CSDN(中国软件开发联盟)、天涯社区等网站发生用户信息泄露事件。针对此事,工信部发布通告,强烈谴责窃取和泄露用户信息的行为,同时要求各互联网站要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  相似文献   

19.
石秋烨 《检察风云》2023,(17):26-27
<正>随着快递实名制的普及,一张小小的快递面单,往往标有收寄件人的姓名、电话以及详细地址。这些收件人随手扔掉的快递包装,一旦被不法分子窃取、利用,极易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近年来,因为快递面单泄露个人信息导致的各类电信网络诈骗层出不穷。为了避免快递面单上的个人信息“裸奔”,隐私面单应运而生,即通过加密处理,隐去快递面单上的姓名、电话、地址等内容,快递员通过扫描条形码或二维码等方式读取用户信息,并完成配送。然而,能够有效防止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隐私面单,真的有被全面推广使用吗?  相似文献   

20.
《刑警与科技》2004,(3):105-106
泄漏中毒事故同火灾事故一样,在2003年全年发生的所占的比例较小,从2003年7—10月国内安全事故数据来看,泄露中毒大约占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