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来没有一次采访,像寻访旺旺这样曲折。记者是3月21日上午8点到达山东兖州站的,去济宁必须再到汽车站换汽车,几名热心的网友麒麟、沙鸥、留住美丽、绝配正在那里等待记者一起去找旺旺。这次采访他们要与记者一起去,因为“单凭记者一个人不太可能见到旺旺”,也因为“没车到不了前王楼村”。前王楼村属于济宁地区梁山县韩垓镇,以农业为主,经济情况一般。因为它太一般,如果不是旺旺的事情,济宁地区的群众大部分都不知道有这个村庄。寻人不遇尽管麒麟们来过一次,还是问了数次路,才找到前王楼村。让记者吃惊的是,这个“非常一般”的村庄,看上去,…  相似文献   

2.
在长达562页的近30万字的刑事判决书里,记载着宋鹏飞团伙的21项罪名和大量的犯罪事实。在厚厚的卷宗里,一起在广州发生的“金色年华”血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正是因为这起案件,让宋鹏飞在当地出了名。也正是因为这起案件,让一些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大律师和高级警官栽进法网。  相似文献   

3.
《法庭内外》2006,(12):60-60
法官: 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图片报道,是说有个老太太在街道上纠正违章行驶在自行车道上的机动车,让其走机动车道。没想到机动车司机不但不改正错误,还下车斥责并威胁老太太。正好有记者路过,便用相机拍了下来,在报纸上发表。请问,该机动车司机能否以记者未经自己的许可拍摄并登出照片,侵犯了他的肖像权为由,向记者及报社要求赔偿?  相似文献   

4.
因为醉驾背负5条人命的张明宝逃离了死神的怀抱。从群情激奋,到无期徒刑,其间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是什么,让张明宝逃过死刑的威胁?一名亲历报道此案的记者,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5.
年年高考都有大新闻,今年也不例外。2015年高考期间全国最大的新闻就是“南都记者卧底替考组织在南昌参加高考”。此消息一出,全国舆论沸腾。就记者卧底这一事件而言,似乎喝彩者居多,而喝倒彩的却很少,支持者居多,反思者很少。偶有对此事件进行反思的,也大都集中在法律层面,对记者卧底行为的“法律风险”进行反思。在这些反省者中,大多数声音还是对卧底行为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记者作为特殊的主体,在通过卧底采访曝光替考产业链方面是符合“违法阻却性事由”的要求的,因为记者的新闻报道和医疗行为、体育竞技、律师辩护一样,属于正当的业务行为。笔者无意在法律层面上对记者的卧底行为进行判断,因为正如媒体报道所称,南都记者在进行卧底之前已经向公安机关报备过,并且也得到了所在媒体的支持和肯定,而且国家也并无任何法律对此类行为进行过明确规范和约束,因此要找出其明显的违法瑕疵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采访、尤其是涉及“三农”的采访中,有些记者经常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因为许多接受采访的农民,面对记者往往不敢说真话。笔者认为,群众在新闻里说真话,是减少新闻文过饰非、弄虚作假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群众在新闻里不说真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一些地方干部习惯于报喜不报忧的汇报方式。当记者下基层采访时,他们就照例找来那些“善于说话”而且能把话说得滴水不漏的干部、群众来应付记者。其二,一些地方干部不想让群众说真话。群众的声音是最真实的,往往能直截了当地指出当地存在着的一些问题,而…  相似文献   

7.
刘桂明 《法人》2010,(7):63-63
律师是一个不一般的职业,其中之一就是因为这是一个有许多不一般故事的职业。可以说,每一位资深律师都有一个丰富而美丽的故事库。但是,一个执业20余年的律师却对记者说“我没有什么故事可以给你讲”。这是为什么呢?读过本文尤其是接触过本文主人公的人,显然都明白施杰律师绝非一位没有故事的律师。  相似文献   

8.
豫人 《政府法制》2013,(12):45-45
著名画家吴冠中有一个保持多年的“毁画”习惯。他的画如果自己稍微感到不满意,哪怕已经完全画好,裱好,也毫不犹豫地亲手毁掉,因为他有一个坚定的信条:“不满意的画绝不能让它流传出去,否则会害人。”  相似文献   

9.
“我赞成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但一下调到5000元不太现实,因为国家今年3月刚将个税起征点调到2000元。我认为,应小幅调整、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个税改革。”面对记者提出的近期有人提出应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这一问题,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税法研究中心主任刘隆亨教授如是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0.
士源 《公民与法治》2012,(21):18-19
因为家里进贼,对物业公司的服务不满意,家住沈阳市某花园小区的一业主拒交物业费,结果被物业公司告上法院。记者从市法院获悉,因物业监管不力,这位业主可少交22%物业费……  相似文献   

11.
丁辉 《公民与法治》2013,(20):47-47
近日,深圳市拟颁布全国首部市民行为规范法规的条例:如,两年内5次因不文明行为被处罚者加罚1000元,两年之内有10次不文明违法记录者将被记入征信体系,成为史上最严格的文明处罚,此条例一出,引起舆论哗然。在身边这样的条例让大家都看着新鲜,那外国如何对待不文明行为呢?记者采访了几个刚回国的留学生,发现世界大了真是啥招都有。  相似文献   

12.
范春阳 《刑警与科技》2008,(17):165-167
“上善若水”一词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因为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深圳市欣横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备荒对记者说: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成语是她最为喜欢的。  相似文献   

13.
燕子 《中国律师》2009,(12):21-24
在和一个河南律师朋友小聚时,谈到律师的行政管理.他对省司法厅上任不久的厅长赞不绝口,这让记者有些惊讶、有些好奇。于是,第一时间上网搜索这位好评不断的王厅长,果如那位律师所说,王文海厅长虽上任不久。但对律师工作十分重视并大力支持,在各类会议上,讲得最多的是“创新工作方式”,强调最多的是“会上不提成绩”。这样一位实干型的厅长不得不让记者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4.
一般的诈骗案,并无多少社会认识价值,但被骗者是记者,则可能提供新的思考方向。11月6日中国青年报题为《记者拉广告,被骗12万元》的报道,不仅让人看到记者的无奈,记者的尴尬,也让人们看到新闻界某种程度的扭曲。记者应该是不好骗的,不是说他们有多大的智慧。一般而言,他们至少是见多识广的,经他们报道、揭露的骗案骗术,可谓是连篇累牍应有尽有了,为什么还要轻易受骗,而且一骗就是12万?据报道,这名在京城新闻界打拼了10多年的女记者,因为急于完成报社下达的拉广告50万元的年度指标,竟轻易相信一位年仅23岁、初中文化的外地民工的一番谎言,两…  相似文献   

15.
冯波 《检察风云》2010,(20):26-27
2010年以来。中国的传媒领域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因为报道连环戮童事件和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而被有些人根据“破窗效应”理论,指责为对当事人具有示范效应事件;有记者被“通缉”事件,记者被打或被威胁事件;有南京电视台记者作爆炸事故现场连线报道时被某官员即时喝止的事件;有“非诚勿扰”类电视节目引发的艳照门、电视相亲节目的诚信问题;  相似文献   

16.
职业化,刻不容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很多人士对公安工作的现状不甚乐观。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面对我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公安机关还面临着警力不足并且短期内无法改变以及非警务活动过多占用大量警力的双重压力,长期困扰警方的消极因素仍然依旧:体制不顺,警令不畅,经费不足,素质不高,管理不善,形象不佳……而与此同时,智能犯罪、黑客犯罪、高科技犯罪等却让警方疲于应付。很多专家认为,这种现状与我们国家的警察队伍职业化水平低有关。因为不职业,搞不清警察的定位;因为不职业,警服和警衔八年三变;因为不职业,很多警…  相似文献   

17.
我们报社--《世界新闻 报》驻法国的记者站位于巴黎 市中心15区的7号公寓楼里, 楼里除了我们两个中国记者之 外,还有10家地道的法国家 庭。 我从来没有去邻居家串过 门,倒是C夫人常常光临寒舍 --当然每次来的时候都有 事:有时是告诉我我家门前的 地毯上有一块污渍,清洁工无 法清除而让我们自己想办法, 因为如果不清除的话会影响公 共环境的美观;有时是提醒我 应该给花园锄锄草了,因为有 邻居抱怨说,我家花园杂草的 种子被风吹到了他家的阳台  相似文献   

18.
若有横笛     
黄冬松 《江淮法治》2011,(14):21-21
女儿日渐长大,发现她对音乐有一种敏感。我在想。一定要让她学点音乐。让音乐的芬芳伴随她成长。到时候,我也跟她一起学。因为,我内心里一直有一种缺憾。那就是不懂音乐。上大学时,观看过一场文艺演出。舞台上那位身材修长的女子随着悠扬的笛声曼舞。让我凝眸许久。我真的很羡慕。小时候,家在偏僻的乡村,父母能把我们养活,供我们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了。  相似文献   

19.
记者≠警察     
看到题目,您也许会说:这两种职业根本就不沾边儿,当然不能划“=”号,也没有必要划“≠”号。然而,请看这组镜头:为了查清某造假黑窝的内幕,记者乔装改扮成购货商,主动与造假者搭讪、侃价,以便打探虚实,公开曝光;为了揭开某歌厅旅店的黄色交易,记者佯装嫖客,故作色相,引其上钩,以便使卖淫丑脸收入镜头、公布于众。在这些“暗访”的新闻报道中,您是否能从记者身上多少品出点儿警务人员诱惑侦查的味道呢?  其实,做为一种刑侦手段,诱惑侦查早就在法学界有过争议。因为身为国家治安和侦察部门的警务人员,它的重要职责之一…  相似文献   

20.
马丽 《法人》2009,(9):18-23
在深圳阳光塑胶当了16年的保安员,每个月拿着2000多块的工资,廖贤金一直很知足,他从来没有想过跟他八竿子打不着的必维集团会让他的工作出现危机。在记者面前,廖贤金细数着工厂的种种好处:工资按时发,不拖不欠,加班有加班费……这可能是廖贤金有史以来夸自己工厂最多的一次,也是第一次他意识到达份稀松平常的工作其实多么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