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颖 《法制与社会》2012,(33):166-167
新时期,我国物质贫困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精神贫困的人数日益攀升。着眼于因物质匮乏而精神贫困的群体,从对精神贫困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新时期我国精神贫困滋长的原因,提出转变我国反贫困路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法律语境中弱势群体概念构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弱势群体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法律语境中的弱势群体既包括经济贫困群体,也包括权利贫困和能力贫困群体。弱势群体应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  相似文献   

3.
受贿罪死刑适用社会效果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贿罪死刑适用的社会效果,包括社会主体各阶层对死刑适用于受贿罪的认知,以及将死刑适用于受贿罪对社会主体各阶层的影响两个方面,处于互动之中的社会评价与社会影响共同构成受贿罪死刑适用社会效果的范畴体系。不同的社会群体和阶层对将死刑适用于受贿罪的认知、感受及其评价并不相同;死刑适用的社会意识及其效果也受制于不同群体的人员与受贿罪犯之间的关系远近;行刑方式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死刑适用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维贫困视角,对海南琼中黎母山镇的贫困数据遵循贫困维度指数的选取、指标权重的选择、指标加总的行文逻辑构建了不同性别的农户多维贫困指数;多维贫困指数表征了不同性别的农户贫困存在较大差异,具体体现在教育、健康、经济、闲暇、社会地位和决策权等六个方面,而其中妇女的决策权贫困尤其突出。不同性别的农户多维贫困指数为政府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一些参考:用好多维贫困大数据,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建立农户多维贫困识别标准,使扶贫工作更加精细化;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户的脱贫需求为导向,使政府扶贫工作的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与融合;分性别进行多维贫困指数的统计,关注多维贫困的性别差异,针对不同性别采取有效措施,为精准扶贫和性别平等助力。  相似文献   

5.
郭印 《检察纵横》2012,(3):48-48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社会救助对于消除贫困、促进和谐、维护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法案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美国1935年就颁布了《社会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把社会救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贫困是当今美国社会客观存在的严重的社会问题。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济贫方面曾起了积极作用,但富人政治和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正义与公平的主要障碍。贫困对穷人的打击莫过于精神伤害,要消灭社会贫困,减少贫困人口,不但要正确地认识贫穷的危害和本质,改革和完善现存的社会保障制度,而且要根除导致社会贫困和不平等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陆杨洁 《法制与社会》2012,(12):161-163
贫困群体的社会满意度与社会稳定有关,面对贫困群体的社会不满,政府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治理,这种不满情绪极有可能蔓延并加剧社会不稳定。重庆市政府的公共政策输出反映了贫困群体的一些偏好,缓解了社会不满,但问题仍然比较严重,重庆市政府必须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对贫困群体持有强烈不满的社会问题的治理。  相似文献   

8.
论消除权利贫困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 《河北法学》2007,25(9):43-48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消除不和谐现象,权利贫困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本源性因素,许多不和谐现象都是由权利贫困引起的.权利贫困与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彼此消长的关系,消除权利贫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是消除权利贫困的有效措施.消除权利贫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符合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特征.全面提高社会生活的民主化程度和普遍提升公众的权利意识,是消除权利贫困的根本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隐私是个人身体和私生活的秘密。隐私权则是以隐私为调整对象的法权形式,它包括个人身体的自由权和私生活的秘密权,以及当这些权利受到侵犯时获得司法保护的权利。与其它法权形式一样,一方面隐私权的内容,形式及其调查方法受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它又反作用于社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谢平 《法制与社会》2011,(32):296-296
在中国"个人权利"传统是几乎没有的,而这却是民法精神的内核,很显然没有个人的权利自主性,就无法形成社会整体的自主性和行动性,也就不会产生象西方国家那样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正的博弈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