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李昊 《法制与社会》2012,(7):108-109
《侵权责任法》中“同命同价”的规定结束了理论界由来已久的争论,并为司法实践作出指引.本文试从生命的二重性角度讨论“同命同价”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死亡赔偿金制度尚不健全,导致了司法实践的混乱,而且在理论上招致了民事赔偿的身份歧视等种种批判。不仅不利于对受害人合法权益的公平保护,增加了实务操作的困难,而且因此引发了关于同命不同价的激烈争论。本文着眼于现行死亡赔偿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根据民法基本原理和社会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进行分析,死亡赔偿金兼有对受害人之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赔偿的双重性质,所谓的同命不同价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目前当务之急是对现行死亡赔偿制度所存在的缺陷进行根本的矫正。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阐述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指出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理论支撑,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出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存在的不足。通过比较定额化死亡赔偿金以及以收入损失为中心的死亡赔偿金优劣,抛开"同命同价"的幻想,正视事实上的"同命不同价",力求寻找解决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存在问题的办法,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继承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死亡赔偿金从概念到性质历来就是人们争议的焦点。2005年的"同命不同价"案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何源等三少女因车祸遇难却遭遇"同命不同价"赔偿,经新闻媒体报道后,激起了社会上对"同命不同价"话题的大讨论。为什么同样的生命却因一纸户口而存在天壤之别?这就需要对死亡赔偿金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5.
破解“同命不同价”难题的理论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关于城乡差别的死亡赔偿标准引发了社会对"同命不同价"问题的质疑。现行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对死亡赔偿系采取"继承丧失说"解释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中的死亡赔偿制度,认为死亡赔偿金是对未来收入损失的赔偿,其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而不是精神损害赔偿,所以"继承丧失说"是导致"同命不同价"问题的理论根源。"死伤损害说"是批判包括"继承丧失说"在内的人身损害差额化赔偿的一种理论学说。该学说主张将死伤本身作为损害加以把握,将生命被剥夺本身作为一项概括的非财产损害,且对体现生命价值的非财产损害赔偿,应努力地实现类型化和定额化。摒弃死亡赔偿的"继承丧失说",转而以"死伤损害说"实行死亡赔偿金城乡一体的定型化,是破解"同命不同价"难题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6.
对死亡赔偿金中“同命不同价”规定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多起"同命不同价"的案件受到各方的关注和争论,从而引发了笔者对人身损害赔偿金中的死亡赔偿金的若干思考。本文从"同命不同价"这一现象入手,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和赔偿标准进行分析,进而阐述了对现行死亡赔偿金的若干质疑和思考,以期助益于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死亡赔偿范围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致人死亡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但是,赔偿义务人的责任应限制在何种范围却是一个问题。在我国法律中有多处对死亡赔偿范围进行了规定,但有不一致之处。同时对于死亡赔偿金的标准也产生了“同命不同价”之议。本文拟从侵权行为产生的法律关系着手,分析死者的近亲属所享有的赔偿请求权的来源,最终认为死亡赔偿金的请求权基础是死者的身体权、健康权受侵害而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对死者劳动能力丧失的赔偿。这种请求权最终由死者的近亲属继承。而被扶养人生活费和精神损害赔偿则是对死者近亲属的赔偿。  相似文献   

8.
侯昶  刘创新 《法制与经济》2009,(10):16-17,19
我国现行的死亡赔偿金制度被贴上“同命不同价”的标签,饱受质疑。通过探讨死亡赔偿请求权的理论基础以及死亡赔偿金,引出死亡赔偿金制度的不足。对此,应当改革“死亡赔偿金”概念,取消“被扶养人生活费用”赔偿项目,加强赔偿标准的灵活性,注重法律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2010年7月1日,《侵权责任法》正式实施。但是,人们关于"同命同价"的争论并未因此而停止,反而呈现愈发激烈的趋势。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同命同价"条款,便是人们对此条误读而衍生的产物。要正确理解我国的死亡赔偿金制度,首先需解决的问题便是死亡赔偿金性质的界定。对于是否应当消除城乡身份差别,以相同的标准来确定死亡赔偿金,以及为了《侵权责任法》相关条款在司法实践中的得到正确适用,则需要国家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农村和城镇两元化的格局下,常常会出现因户籍不同而获得的死亡赔偿金有天壤之别的现象,即俗称的“同命不同价”现象。人格平等,生命无价。本文分析了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并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和校正正义的理论来揭示出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内在矛盾,通过对《侵权责任法》第17条的分析,得出其不能解决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内在矛盾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一、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和《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精神损害赔偿解释》)是处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主要法律依据。但由于上述司法解释对“残疾赔偿金”与“死亡赔偿金”性质认定的不一致,以至于出现“赔偿权利人在主张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的同时,还可否要求赔偿义务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疑问。对此,肯定者以《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31条的规定作为论据;而否定…  相似文献   

12.
人身侵权损害与死亡赔偿的制度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金桥 《北方法学》2009,3(4):11-18
现代社会不断发生各种事故造成大量的人身及财产损害,针对这种现象构建良性的法律调整机制给人类智慧带来极大的挑战。我国目前正处于通过创制和健全相关民事立法——侵权责任法来积极应对各种事故导致人身与财产损害的关键时期。通过梳理我国现行人身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中分散多元多层级立法的大致脉络,提出生命的双重价值观命题以理性关照“同命同价”与“同命不同价”的热议,思考如何使侵权死亡赔偿范围及标准更趋于正当合理等问题,为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向梅 《法制与社会》2013,(17):246-247
本文重点论述我国《侵权责任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中对于人身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包括人身损害赔偿的一般问题,如人身损害赔偿的概念、主要规定与适用范围;重点论述人身损害赔偿中的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概念、性质、赔偿数额及计算标准以及对人身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4.
确定死亡赔偿金标准应以个体的生命价值为基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立法对死亡赔偿金标准作了不同的规定,各地法院对这些标准又存在不同的理解,导致同类案件的不同处理,引发了同命不同价的质疑。死亡赔偿金是受害人生命价值的物质体现。死亡赔偿金作为生命权财产内容的货币表现,就是生命在法律上的价格。能够反映和影响生命权财产内容的赔偿标准,都具有合理性,但要在死亡赔偿金制度中合理运用,则需要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可以采取定额计算的办法,但必须考虑到死亡赔偿金本质上体现的是个体生命的价值、以及我国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不宜一刀切。规范并逐步扩大法院对死亡赔偿金的裁量权,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当下的死亡赔偿金制度招致了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批评,死亡赔偿标准的不统一是主要原因,因此才有“同命不同价”的质疑。但是中国的死亡赔偿金制度是建立在继承损失说的基础之上,所以该制度的最主要的缺陷并不是在于标准的不统一,而是在于定额化的死亡赔偿金制度抹煞了个人之间的区别,从而违背了死亡赔偿金制度原有的填平损失的功能。解决死亡赔偿金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制定一个统一的赔偿标准,而是要让死亡赔偿金能够体现被害人的收入状况,从而维护被害人的继承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死亡赔偿金制度中的城乡差别招致了社会的广泛批评,产生了同命不同价的质疑。但由于死亡赔偿金制度是建立在继承丧失说的基础之上,所以目前死亡赔偿金制度的主要缺陷在于定额化的死亡赔偿金制度抹煞了个人之间的区别,从而违背了死亡赔偿金制度原有的填平损失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涉及人身损害赔偿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赔偿项目和赔偿数额往往成为民事诉讼原告与被告争论的焦点.因“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赔偿数额较高,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起诉时通常要求被告对上述项目予以赔偿,而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大多数法院在判决的时候往往参照内部指导意见或惯例“不予支持”原告的上述诉讼请求“残疾赔偿金”或“...  相似文献   

18.
刘洋 《法制与社会》2010,(9):134-135
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但由于各地理解和实际情况的差异,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各地法院掌握不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正确理解和运用问题。本文在此分析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问题产生的原因、解读了其准确涵义,分析了支持附带民事案件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请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同命不同价”法律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死亡赔偿金制度被贴上"同命不同价"的标签,饱受质疑。通过探讨死亡赔偿请求权的理论基础以及死亡赔偿金,引出死亡赔偿金制度的不足。对此,应当改革"死亡赔偿金"概念,取消"被扶养人生活费用"赔偿项目,加强赔偿标准的灵活性,注重法律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叶祝颐 《江淮法治》2009,(23):40-41
近年来,公众舆论对“同命不同价”一直诟病不断。尽管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同命同价”的判例。广州市还规定,农村户口的外地居民在广州居住满一年以上,有固定工作,并能提交相关证明,可按照城镇居民的标准来计算人身损害赔偿金。但是,无论是“同命同价”判例还是广州市的特殊规定,都附加有农村户籍人口在城市居住,并且在城市拥有工作岗位等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