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分离手印,系指一枚完整的手印(这里指指印或掌印)受某种因素影响分成了若干部分,在现场勘查及手印检验中,常常遇到这类分离手印。为拓宽手印的检验范围,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并在多起案件检验中成功地进行了应用,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分离手印形成原因 这里所介绍的分离手印,不是因生理或创伤形成的分离,也不是残缺手印,而是指作案人在现场上由于心理作用、用力大小和方式、承受客体的质量、形状、表面光洁度及现场客观环境等影响造成的手印分离。 (1)由于用力大小和方式不同,在一处未留下完整手印,而分成几次在不同部位遗留; (2)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心情紧张,造成手印遗留残缺不全;  相似文献   

2.
在现场勘查时,所发现的手印多是残缺变形印痕,给检验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给案件的侦破工作造成疑难。所以,研究分析手印的各种变化原因,是手印检验工作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和掌握的问题。笔者就部分案例中变形手印的分析和利用谈一些见解。同一人手指在不同条件下所形成的印痕,一般是出现“形变”和“量变”的变化。常见的现场指印有残缺、模糊,可称量变;重叠、变形,有时两者共存,称之形变。根据手印变化的原因可分:自身的变化;承受客体表面物质的变化;机械作用的变化;手印形成物质条件的变化;显现加工处理的变化;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3.
现场模糊手印是指在普通光线下虽可见手印印痕,但不易或不能分辨乳突线与犁沟线痕及其特征的一种现场手印;而残缺手印是指现场手印中仅出现手指、指节和手掌某一小部分的手印。对犯罪现场模糊、残缺手印作科学分析与检验,有助于侦查部门准确判断案件性质、犯罪人数、作案过程、个人特点等;根据其特殊规律可缩小样本手印的搜集范围,帮助我们确定侦查方向、明确比对重点对象、加快对指纹库的查询速度;为案件诉讼提供科学的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4.
我们把只出现3、4个特征的残缺指纹称为少量特征指纹。在指纹检验中,常常会遇到对只有少量特征的残缺指纹的检验。有关权威专业刊物曾报导:指纹的同一认定必须有6个以上相同的特征。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显现固定手印方法落后、手印局部持征较少等原因,所提取的现场指纹特征出现得极少,达不到同一认定的足够数量。笔者认为,在如下特殊条件的配合下,仅凭3、4个特征相同就可以作出同一认定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利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对现场指纹进行查询的工作中,由于指纹管理人员不直接参加现场勘查,对现场指纹分布、遗留情况的掌握有局限性,而指纹管理人员所面对的检材主要以现场照片为主,部分现场指纹照片与原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现场指纹入库前对指纹乳突纹线、方向、变形情况的分析判断,会直接影响到特征点的准确标注,也将直接对查询、比对结果产生影响。特别是杀人案件现场提取的血指纹,由于受遗留客体、手指粘附血渍量、受力等的影响,更容易产生变化。因此,在现场指纹入库查询前,应作出全面、客观的分析,以保证查询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1998年8月12日晚,黄梅县蔡山镇村民涂××(女,64岁)被他人杀死在自家的经销店内。现场勘查中发现在死者睡的床脚南地面上有一个倒着的空啤酒瓶(九江啤酒),酒瓶的瓶颈处有一枚残缺的灰汗混合手印,直接拍照提取,经检验,确定为右手中指的中心花纹部位。同年8月29日,提取了重点犯罪嫌疑人高某(同村人)的手印样本进行检验,作出了现场手印是高某右手中指所留的同一认定结论。为此案的尽快审结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对这枚残缺手印的检验,我们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1现场残缺手印形成的过程根据留痕客体在现场的位置分析。从留痕客体在现场的具体…  相似文献   

7.
鉴定人员“心理因素”对指纹检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印被称为物证之首,历来被广泛用于司法实践,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证据.在实际检验中,可能将事实上同一的指纹认定为不同一,也可能将不同一的指纹认定同一,还可能出现既不敢认定,又不否定的局面,造成指纹鉴定出错或者难下结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现场提取的指纹变形、重叠、模糊、残缺等各种客观原因,以及鉴定人员本身的检验水平、经验等原因外,心理因素的干扰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拟就该问题作出分析如下:1.心理因素干扰产生的原因1.1 案情对鉴定人员心理的影响案件发生以后,随着侦察工作的开展,案件信息也会通过侦察员传递给刑事鉴定人员,特别是在送检过程中,通过侦  相似文献   

8.
茚三酮是显现渗透性客体上潜在汗液手印的最常用方法之一,采用微量物证提取纸和茚三酮溶液有机结合制作的茚三酮固体介质可以有效避免客体表面背景着色,不容易引起纸张油墨扩散,另外避免使用的溶剂易燃。能够更便捷的显现现场指纹,并且能够突破茚三酮只能显现渗透性客体的局限,拓宽茚三酮显现客体的范围,在热敏纸上潜指纹的显现方面有独特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9.
李晗 《刑事技术》2007,(6):47-48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对手印变形产生机理、变形手印的特征及检验进行探讨。1变形手印产生机理[1]1.1手指、掌自身的生理结构特点是变形手印产生的基础手指、掌是人体中的重要“功能体”部分,由内向外依次由骨骼、肌肉、脂肪组织、皮肤共同构成;而形成手印的皮肤是一种具有特殊纹线的皮肤软组织,其皮下有较为发达的脂肪层,当大小不同的力作用时皮肤富有较强的弹性和伸展性,因此极易使手指、掌的纹线产生“自由移位”现象,引起特征的各种变化。加之,由于手指外形呈半球面体,故更加强了手指皮肤移位的能力。1.2手指、掌与客体间的机械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水浸客体表面潜指纹的显现方法;方法利用CdSe巯基乙酸溶液显现被水浸泡过的黄色封箱胶带、黑色塑料袋、玻璃等常见非渗透性客体上的潜手印,讨论影响水浸非渗透性客体上潜手印显现效果的各种因素,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初步探讨了CdSe巯基乙酸溶液显现水浸非渗透性客体表面潜手印的方法;结果使用巯基乙酸包覆CdSe纳米复合材料显现潜在手印,使每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外表包覆足够数量的羧基,则可以提高它同手印残留物的结合能力,从而得到更高清晰度、更高分辨率的手印显像;结论巯基乙酸包覆CdSe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很好的显现水浸塑料、胶带等表面潜指纹。  相似文献   

11.
开拓汗潜手印显现的新领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系统论述了JHF-系列荧光粉末和JHC-系列荧光磁性粉显现汗液指纹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特点,比较了与金属粉末显现手印的不同效果,列举了在不同客体和不同留痕条件下显现的汗潜手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多年的指纹鉴定工作实践中,遇到了大量残缺、模糊、变形的手印,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现结合实际案例,将鉴定方法和经验介绍给大家,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破坏电力设备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现场遗留的手印主要是在拆卸变压器铜芯中的硅钢片时遗留在上面的油质减层手印。按照理论上的对这类油指纹的显现提取主要有荧光显现法、熏染显现法、特殊粉末显现法和苏丹Ⅲ染色法,但由于在硅钢片上遗留的手印是较为特殊的,在手印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4.
陈林 《刑事技术》2013,(3):18-18
“哈气法”是对疑有手印表面光滑的非渗透性客体,可用嘴哈出水气,凝附在有纹线的物体表面,使手印纹线与物体表面形成一定反差,从而发现手印。长期以来,“哈气法”是现场勘查中发现和提取现场手印的一个基本方法。然而在DNA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DNA技术的广泛应用,指纹不仅仅用于痕迹分析,还用于个体生物属性分析。此时如果不加分析,贸然采用“哈气法”,极可能破坏了指纹作为生物检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案发现场,尤其是杀人、抢劫、绑架等恶性案件的现场,常会提取到犯罪分子遗留在胶带上的手印。胶带粘面上立体手印的显现技术已较为成熟,但实际工作中常见胶带以反复缠绕、相互粘贴的状态存在,此时压敏胶会被重新挤压、碾平从而破坏了指纹的立体形状。  相似文献   

16.
“502”加膜一染色法显现油质手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健 《刑事技术》2012,(6):39-41
目的探索方便快捷并有效的油质手印显现方法。方法用“502”熏显常见玻璃、粗糙皮革等不同客体上不同遗留时间的油汗手印和多油手印,加染后用透明胶带粘取。结果显现了30天左右大多数非渗透性客体上的油质加层手印,10天左右渗透性客体上的油质渐层手印。结论本方法适用于油质加层手印及部分油质渐层手印的显现,显出手印清晰,流畅,不破坏手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真空镀膜手印显现技术,提高现场潜在手印显现率。方法通过真空镀膜与"502"熏显法显现常见非渗透性客体上汗潜手印的对比实验,比较二者显现效果优劣。结果真空镀膜法对于显现常见非渗透性客体上的新鲜和陈旧汗潜手印都有着明显的优势。结论真空镀膜是一种更为灵敏的非渗透性客体手印显现方法,是现有手印显现方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一种改进的碘熏法-碘锌手印显现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解决传统碘熏法显出手印容易褪色、固定困难等问题。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碘熏法-碘锌手印显现法,实验了不同反应物配比、不同客体材质对显现效果的影响;与常规碘熏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并考察了碘锌法显出手印的稳定性。结果碘锌手印显现法可以用于常见渗透性及非渗透性客体上新鲜汗潜手印的显现。该方法不必外加热源,携带、存储和应用更加便利;该方法显出的指纹纹线保存时间与传统碘熏法相比明显延长。结论碘锌手印显现法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手印显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汗孔特征在局部指纹内识别的准确性,为汗孔特征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四种承痕客体上遗留手印进行显现、汗孔标注、统计局部指纹内汗孔特征标识的正确率、错误率、漏标率,比较不同客体、不同显现方法对汗孔识别的影响。结果 局部指纹内汗孔识别的平均正确率为92.30%,平均错误率为7.70%,平均漏标率为7.39%,手印面积大小、承痕客体性质、显现方法以及人为因素对汗孔识别准确性有一定影响。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小面积局部指纹内汗孔特征可以得到有效识别,且识别的准确性较高,汗孔特征识别准确性研究为利用汗孔特征辅助手印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指纹为个人所特有,其他人不可能重复出现,且指纹终身保持基本不变,可作同一认定。但任何物质不可能一成不变,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即不变是绝对的,变则是相对的;同样手(纹)印在生活、遗留过程中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异。因此,对变异手印尤其是现场变异手印的分析、判断和检验,有利于痕迹检验人员客观全面地分析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过程、心理活动和个体特征,而且有利于痕迹检验人员客观准确地认定和排除嫌疑人,对打击犯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