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东 《清华法学》2011,5(2):9-23
广义刑事政策囊括同犯罪防控相关的所有社会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政治系统和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基于一定的社会公共价值目标并以防控犯罪为个性价值目标而有组织采取的一系列方略。刑事政策作为社会公共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与社会公共政策、社会治安政策等相同的共性,也有其与社会公共政策等不同的个性。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从三个层面进行概括:一是在价值取向上,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二是在对策系统上,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是整合与被整合的关系;三是在具体措施上,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是校正与被校正的关系。刑事政策的特点是政治性与公共性的有机统一,稳定性与变动性的有机统一,人权保障与犯罪防控、公平性与效率性的有机统一,强制性与合法性的有机统一,系统性与层次性的有机统一,实践性与批判性的有机统一。广义的刑事政策观在学术争议和政策实践中显山露水并渐成主导。刑事政策学研究应当对此状况予以系统的理论回应,既要对广义刑事政策观整体理论进行理论架构性与体系性的宏观研究,又要对其基础理论与具体主张等内容展开微观研讨,以有力推动刑事政策理论繁荣。就广义刑事政策的基本内涵这一基础性理论问题展开深入研讨,能够契合这种理论需求,必定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一、广义刑事政策的概念界定刑事政策本身的概念界定,对于刑事政策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价值,应当成为刑事政策学研究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一般正义和人的良善情操,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法是社会道德的底线,其他所有的公共政策也都具有道德“指引器”的作用.立法以及所有的公共政策,是政府治理社会的主要工具.立法以及所有公共政策可能因失误而“自摆乌龙”,产生一些意外的后果,导致社会资本的严重损耗,付出沉重的道德代价.一部“良法”、一项好的公共政策,应当起到守护人类一般正义和社会基本道德的作用.如果公共决策或者立法破坏了正义原则或者触及了原有的社会道德底线,是不明智的和危险的,它最终可能成为对不义和违法犯罪的纵容.任何一部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都必须充分考虑它在道德(包括社会治安)方面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3.
可仲裁性是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一项基本问题,公共政策也是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从国际商事仲裁的理论与实践来看,可仲裁性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密切。本文在对二者的内涵、作用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尝试着从两方面阐述二者的关系:一是可仲裁性与公共政策二者之间的差异;二是公共政策对可仲裁性的限制,具体从国内公共政策、涉外公共政策和跨国公共政策三个方面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尽管公共政策对可仲裁性的影响在弱化,但公共政策的作用依然必不可少,其角色已经从仲裁的主要障碍演变为仲裁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维护公共利益的中间环节,理论上公共政策应具有公共性。然而在其实际运行中,公共政策通常着混合公共性与自利性。本文概述了公共政策以及其公共性和自利性的基本内涵,综合应然与实然状态分析了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自利性的博弈过程,以利于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过程对公共性的偏离。  相似文献   

5.
犯罪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表现之一,犯罪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业",政府在进行公共决策时无法对它视而不见,也就是说,犯罪问题是影响公共决策的因素之一.表现之二,在诸多犯罪相关因素当中,公共政策是一个最为活跃而重要的变量.因此,一个必然性结论是适当的公共决策就是最好的解决犯罪问题之道.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犯罪及其控制的深入反思和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6.
刑事政策作为刑事法界域的一个基本范畴,是当下理论界与实务部门的一个热门话题。对作为刑事政策理论预设和逻辑前提的国家、权力、管理、决策、公共政策等范畴进行研究,从而将刑事政策本身置于一个深广的人文社会背景中加以考察,有助于提升刑事政策相关研究的理论品位,并充分释放其实践效能。  相似文献   

7.
曾爱玲 《法制与社会》2012,(12):131-132
政府在进行国家管理活动时会利用政策来调整、组织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公共政策的实施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后果。有了政策就必然要对政策进行评估。政策制定者只有通过科学的政策评估活动,才能够准确判断某一项公共政策本身的价值,从而决定政策的延续,革新和终结。因此公共政策评估对国家的管理活动非常重要,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公共政策评估的研究,希望能对以后的公共政策的评估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政治学领域中的理论模型在公共政策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各个模型从不同角度对公共政策进行了思考,通过对比有助于我们对公共政策有着更深刻、科学的认识,也对我国的政策制定者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家务劳动的女权主义批判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宇 《河北法学》2007,25(5):90-95
家务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劳动方式之一.但在现代社会,这种劳动的无酬性使之日益被社会所轻视.同时,家务劳动承担上的社会性别失衡性使得女性的发展被进一步阻碍.20世纪以来,女权主义对家务劳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批判.对这些批判性理论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吸取其合理价值,促进我国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开始重视公共政策执行问题,尤其是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对政策目标群体、政府以及社会环境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期间产生了许多有关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学术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围绕政策执行偏差的内涵与表现、危害、成因及其防治对策三个方面进行的,但就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成因及防治对策进行的相关研究要远多于其它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刑事政策学范畴研究——考量因素与技术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东 《现代法学》2008,30(3):30-38
针对刑事政策学范畴研究的基础性理论创作工作主要涉及两个重大问题:一是遴选确定刑事政策学的基本范畴及其系统,二是恰当选择刑事政策学范畴研究的技术路线。遴选确定刑事政策学的基本范畴及其系统,应当考量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刑事政策学必然以刑事政策作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对象;二是刑事政策学必然以现代化命题作为学科建设的历史使命;三是刑事政策学的基本范畴必然以公共政策学的基本范畴作为参照物。刑事政策学基本范畴研究的技术路线,应当是从研究公共政策原理、分析公共政策基本范畴入手,总结刑事政策本身的特殊性,以准确概括出刑事政策的范畴体系,并通过对刑事政策基本范畴展开研究,探讨刑事政策的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际私法上的公共政策机制之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潇剑 《法学评论》2005,23(4):58-65
公共政策机制是国际私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法院地在适用外法域法律的情况下维护自身利益和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公共政策机制的渊源、意义和特点,探讨了援用该机制的场合、标准及步骤,研究了公共政策机制与礼让和确定性的关系以及外法域法律排除后的法律适用等问题,意在从理论上加深对该机制的认识和把握,从而有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驾驭公共政策机制这匹“桀骜不逊的野马”。  相似文献   

13.
对公共政策本质的理解,是公共政策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础,也是实践中建构政策观念、开展政策活动的逻辑起点。现流行的几种关于公共政策本质的代表性观点,虽然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揭示了其不同面孔,但都未进一步剖析公共政策背后所蕴含的国家—社会关系,或者说,没有清晰地回答一个问题,即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政策性所反映的社会意志和国家意志在政策过程中到底发挥着何种作用、如何互动以及产生了何种影响?对此问题的挖掘将得出对公共政策本质的重新理解:在现代民主政治中,社会意志和国家意志之间是对立性交融关系,而公共政策的本质就是两种意志的组合关系及其结果。这种组合关系在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公共政策运行的全过程中均有充分的体现。从这一视角来透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构建与经济犯罪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指明了我国社会建设的方向;也是我们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前提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促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为我们犯罪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的依据,使我们的犯罪对策研究具有了一个崭新的平台,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我们的犯罪对策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在犯罪研究中体现党的政策,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精髓,并在社会主义和谐理论的指导下将犯罪对策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本刊编辑部在上述的理念下,特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和谐社会与犯罪对策研究这一专题展开讨论和研究,以便能够结合当前的新的形势将我们的犯罪对策理论研究引向深入。犯罪对策研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与时俱进,在目前新的形势下,如何稳定社会、保持一方平安,做到打防结合,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使一个理论课题,和谐社会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那么就来听听我们的犯罪对策理论工作者的独到的见解和各自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指出:“21世纪的科学研究将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环境和对人脑与认知科学四个层次面展开深入研究”。①21世纪科学技术将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重塑我们的文化模式,重新构造新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中处于关键环节,对于公共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加大公共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对公共政策实质的认识;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认知程度,确保公共政策"利益超脱";提高公共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强化公共政策的预测性;提升公共政策的质量,确保公共政策执行有序推进;提供有效的制度设计,建立有序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观察任何一种重大战略思想的科学依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的出场形态,体现了对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历史决定论与选择论以及群众史观等基本理论的坚持与发展,成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杨阳 《法制与社会》2012,(16):146-147
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公共政策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赫的成就,决策更加地科学化、民主化和系统化。但我们也意识到,我国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滞后性,这不仅表现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中,还表现在社会文化对公共政策执行上的制约。最为显著的就是传统的"儒学思想"根深于我们的政治文化中,导致了我们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本文针对"儒学思想"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对当前政治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客观点评。  相似文献   

19.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政府意愿只有与民众意愿达成共鸣,才会更好的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在对"光盘行动"开展的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光盘行动"能够得到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因,为政府今后制定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意识理论,是我们认识法律意识的本原问题以及法律意识与法、法律现象关系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意识思想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具有特殊意义和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经典意识理论,不仅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认识法律意识问题的哲学基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我们如何认识法律意识的本原、法律意识与社会存在、法律意识与法律现象、法律意识的作用等问题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