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与改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姚秀兰 《法学》2004,(5):45-54
本文阐述了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分析了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及其改革中的困境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认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渐进有序地从隔离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狭义与广义的户籍制度的定义出发,简单回顾建国后我国户籍制度的演变并客观对其进行评价,提出了户籍改革的必要性。本文根据定义提出两种户籍制度改革方略,分别从公民权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出发,分析两种方略的优势、劣势、最后以中国目前要求社会稳定的价值取向出发,具体探讨了户籍制度改革方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叶 《法制与社会》2010,(3):150-150
我国户籍制度中的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不平等性,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日渐缩小,而弊端却逐步显现,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是很重要的,本文根据当前户口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户口制度改革的原则,提出了改革我国户籍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户籍制度发展的历程,分析了我国户籍制存在的原因,指出现存户籍制度的弊端,并提出了其改革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与户籍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璐 《法制与社会》2010,(18):211-212
目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二元体制,这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户籍制度改革则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关键所在,必须把握"城乡统筹"这一正确方向,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制度背后的利益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问题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与户籍制度改革有机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婕 《广东法学》2002,(2):7-11
劳动歧视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除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民族歧视等在全世界都较为普遍的劳动歧视现象外,在我国一个较为特殊但又非常严重的现象就是户籍歧视,包括对不具有本地户籍的外来工和持农业户口的农民工的歧视。在现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我国加入WTO之后产业结构调整等背景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7.
现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弊端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冲突加剧,各种问题纷纷显现,以户籍制度为依托的福利分配机制导致了城乡的不平等,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改革户籍制度已刻不容缓,对此本文剖析了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黄桂琴 《河北法学》2012,(12):163-168
户籍,指的是登记居民户口的册籍。户籍制度是政府职能部门对所辖人口的出生、死亡、迁徙、婚姻等基本状况进行登记并进行相关管理的一项法律制度。通过分析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西欧、美国、俄罗斯、日本的户籍制度,并与我国户籍制度进行比较研究,阐明户籍制度的理念为身份平等,户籍制度的价值为保护迁徙自由,户籍法律制度具有私法功能。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为实现城乡居民身份平等,实践法律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户籍制度的存在障碍了这一权利的实现。随着社会的进步,户籍制度的取消和迁徙自由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户籍制度的研究,指出了其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改革这一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孟磊 《法制与社会》2010,(34):205-206
中国的户籍制度因为弊端重重广爱诟病,在过去的若干年当中,一些城市也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是往往也因为其复杂性不了了之。重庆开展的此次大规模的户籍制度改革被媒体称为破冰之旅,它的成功与否对于全国郝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本文从户籍制度改革中各方利益的得失分析入手,分析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基本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保华 《法律科学》2008,26(2):148-155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正走向失灵的边缘。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症结在于工会、政府、仲裁机构与司法机关在部门利益上的相互纠葛,致使现行制度用其所短,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基本定位应该是在对各方利益进行协调处理的基础上,做实协商、做大调解、做强仲裁、做精诉讼,完成对法律制度的改造。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劳动合同法》中包含了大量背离普通民事法律规则的劳动关系强行运行规则,但这些规则仍属于私法领域,与公法属性的劳动基准存在本质差别。由公权保障实施,是劳动基准的特征之一。将过多的单位义务纳入劳动监察的保障实施范围,分散了劳动基准的公权保护力度,因此,不宜将现行劳动监察事项作为劳动基准的判断依据。对劳动合同书面形式、二倍工资、经济补偿金、用工档案等具体制度规则的分析表明,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大量强行规则并非劳动基准。虽然《劳动合同法》与劳动基准关系密切,但其中真正涉及劳动基准的规定并不多,仅在非典型劳动关系调整中略有提及,因此,制定单独的《劳动基准法》,仍有很大的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13.
郭英华 《行政与法》2006,6(8):100-104
传统观点视劳动合同为公法性质的合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我国劳动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今天,此观点有不合理之处。本文试图从批判“劳动合同公法论”入手,界定劳动合同的私法属性并解决其法律适用问题,以期能够完善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并将其与劳动法其它相关制度的改革和司法实践更好的衔接起来,真正解决实际问题,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摆脱地方干扰,增强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审理行政案件的能力,而作为行政审判体制改革试点来推进与行政管理区域有限分离的行政诉讼集中管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宪法、法律赋予法院的行政审判权有效运行。这种做法实为改革过程中的无奈之举,故而需要宽容、理解和支持。但是,改革试点也面临着如何符合实定法相关规定的挑战。对于确实具有合理性和实效性的改革举措,应当通过修法予以合法性支撑。不应将集中管辖确立为我国行政诉讼的一般制度,因为它不能有效根除行政诉讼的体制障碍,无法充分利用各级法院既有资源,与行政审判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相悖;要根除行政诉讼的体制障碍,需要在行政体制改革上下功夫,真正确立尊重法院裁判的行政责任体系。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行政诉讼集中管辖的试错探索予以科学评价,对实践和理论误区予以逐步矫正,确立正确的方法论和科学的行政诉讼管辖制度,以基层管辖、本地管辖等法定管辖为一般管辖,以提级管辖、异地管辖等裁定管辖为补充管辖。  相似文献   

15.
劳动权保障与制度重构——以“农民工”为视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雄 《现代法学》2006,28(5):111-118
劳动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改革和发展背景下,重新定位并依法确立“农民工”劳动权主体地位既是切实保障他们利益的前提条件,也是他们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依据。应当依法确立“农民工”平等的劳动者身份。劳动权的实现主要有赖于政府法治,具体路径选择应当是从立法、执法与司法层面重构劳动权保障法律制度,以规制“失范”的“农民工”劳动权保障制度,依法切实保障“农民工”各项劳动权利。  相似文献   

16.
按劳分配是我国宪法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和劳动制度,其当代意涵需要从经济改革的角度加以阐发。经济改革为宪法按劳分配规范设定了演进主义的解释立场,改革的实践与需求构成解释宪法按劳分配规范的主要依据。经济改革引入了市场经济体制,重构了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也改变了按劳分配的制度环境。在与制度环境适配的过程中,按劳分配的规范意涵不断丰富。按劳分配亦服务于重要的宪法目标和宪法价值。新发展理念入宪意味着创新和共享成为新的宪法价值目标。对于按劳分配规范的解释,应与效率、创新、共享三大目标实现衔接互构。  相似文献   

17.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资伦理定位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所以在实践中难以推行,在于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将其看作是对劳动者的"福利性"待遇以及对用工单位的"惩罚",在司法实践中则对用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实行过于严苛的限制政策,导致劳动用工单位对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产生了畏惧、排斥和规避的态度。在现有立法允许其可以选择与劳动者订立不同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资方选择与劳动者订立固定期限与短期化的劳动合同,应当说是不难理解的事情。故此,在建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应摈弃劳资对立的传统思维,确立和培育劳资身份伦理和协作与共存的理念,在立法上明确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为劳资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的常态形式,同时应充分尊重双方的自主选择、意思自治和自我调适,赋予双方在有正当理由前提下解除与终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Since 1997, China has proposed to reform the judicial system. In 2007, China officially set its goal of judicial reform as to “establish a Socialist Judicial System with fairness, efficiency and authority”. Now that the goal of judicial reform has been firmly established, the key question is how to accomplish that goal. One view advocates achieving judicial reform through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A different path, which we proposed, is to accomplish the goal of judicial reform through reinfor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vidence system.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law and investigating some judicial case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issues of judicial unfairness and corruption in current China is due to negl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vidence system, and the current evidence rules contain too many problems, and the aforementioned problems have become a bottleneck for China's judicial reform and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China to reconstruct the whole evidence system. Therefore, in the long run, it would be ideal for legislature to promulgate a unified code of evidence law, but it is an extremely difficult task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vidence law and three major procedural laws. In the short term, the most feasible compromise is to have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promulgate People's Court provisions on Evidence. After repeated test through the trials, we believe that such a unified People's Court provisions on Evidence will dramatically improve the evidence system and promote judicial fairness and the reform of legal educ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9.
梁丽芝  莫俊  唐江 《行政与法》2014,(10):53-58
劳务派遣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力资源创新配置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劳动关系,是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综合选择的结果.多年来,劳务派遣凭借政策鼓励、用工成本低、用工模式灵活多变等取得了迅猛发展,但因其特殊的三方主体关系使得劳务派遣用工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劳动关系和谐为出发点,总结了国内外规范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成功经验,提出目前我国应严格劳务派遣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劳务派遣监督管理机制,以期探索规范、科学的劳务派遣用工模式.  相似文献   

20.
尹淑玲 《政法学刊》2004,21(3):9-12
劳动教养制度与行政处罚法和立法法冲突;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冲突,与国际人权公约冲突;并且劳动教养法出多门, 效力不一,相互冲突;缺乏稳定性和统一性,程序上都存有严重的问题,可见,劳动教养制度应从根本上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