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 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与它相应的理论著作。《邓小平文选》(以下简称《文选》)是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产物,是我国新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文献。贯穿《文选》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对于革命与法制、建设与法制,改革与法制,民主与法制,政党与法制等等的关系,探幽发微,论证博约,把半个多世纪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与学理溶为一体,不仅  相似文献   

2.
建设一种真正具有中国特色而又跟上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型法制任重而道远,理论与现实、传统与发展,都离不开对法制历史的分析与比较,因此研究中国的法制应当研究各个时期的法律制度的特点、发展的因果关系、沿革轨迹、利弊得失,从而总结历史经验,为中国法制的健康发展提...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法制历经千年,渐序完善。从奴隶社会时期到封建社会时期再到近现代时期,法律一直是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有效保证之一。历史上的中国法制是现实中国法制的背景;现实中国的法制是对历史上中国法制的改造和发展。了解历史上的中国法制,不仅有助于了解现实中国的法制,而且可以加深对当代法学的理解;将中国法制史中具体的法律事例,应用到对当代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可以更生动地印证其中的学理;将中国历代刑事、民事等法律同当代相应的法律详加比较,可以认清这些法律发展的脉络和趋势。简言之,即以史为鉴,可为现实的中国法制服务。本文分四个部分,通过对中国古代法制史、近代法制史及现当代法制史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中国法制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
<正> 毛泽东同志的法制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同志的法制思想和毛泽东同志其他思想一样,必须永远坚持,也必须不断发展。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典范是邓小平同志。小平同志有关法制方面的论述。已经反映到党的政策和国家立法上,随着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日益深入发展,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当纪念毛泽东同志九十诞辰之际,我们重温他对法制建设的教导,深刻领会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同志的法制思想,对于探索如何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法制,对于推动我国法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的法制思想十分丰富,我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论清末修律的方法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修律运动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过渡的转折点。从法律形式与精神两方面看,清末法制变革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而从其出发点与方式方法上,它又体现出改良的意图与特征。这种改良与革命的历史性统一,反映出社会领域中法制变革的特殊性。我们应辩证而历史地看待这一时期法制变革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乐  张静维  黄玮 《人民司法》2023,(12):73-76
<正>横江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连接四川和云南的水运重镇,汉唐时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明清时期更是川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石板街巷蜿蜒幽深,货栈旧址错落有致。历经千年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横江古镇里古货栈、古院落、古街古巷,无不散发出令人向往的安宁祥和气息。  相似文献   

7.
法制的进化与中国法制的变革——走向法治之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法制的进化与中国法制的变革——走向法治之路蔡定剑本文从阐述人类社会法制进化的一般规律出发,分析了中国法制发展的历史进程。指出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国法制正处于从传统迈向现代化的历史变革时期,中国首先需要实现法律精神的现代化,并依现代法精神对...  相似文献   

8.
法制现代化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的“人治”型社会向现代的“法治”型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如何处理和看待现代法制与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我国法制现代化模式选择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传统法律文化资源,要有所扬弃,弘扬优势,趋利避害,乃是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西方市场法制的成因探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威廉·阿诺德指出,历史就是法律的本源,法律就是历史的本源。要认识、借鉴西方市场法制必须对其形成过程进行探源。本文所谓的“市场法制”主要是指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体系,具体是指民法、商法与经济法。所谓的西方,则是指中世纪时期的西方。一、10世纪以前西方经济与法制l·1古罗马的社会经济与法制。顾准先生曾戏称罗马人民是“法律呆子”①。确实,在西方法律文化史上,罗马人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私法文化产并且产生了具有世界意义的广泛影响,以致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认为,在罗马人三次对世界的征服中,“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也建立了自己的法制。这是一种现代法制,与中国古代的法制在法律体系、法律制度、法律语言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这一现代法制有其独特的作用,主要是:废除清朝的古代法制,接续了清末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影响民国其他时期的法制等。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就已有租界与华界之分。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华界,这时华界的法制与租界的法制也有了差异。主要表现在适用时间和地域、法律体系和法律内容等方面。在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法制问题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方面,其中包括:中央法制与地方法制的关系、法制实施情况和法制精神值得弘扬等。  相似文献   

11.
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是我国经济建设时期的重要战略方针。加强立法工作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检察队伍是以党员为主体的队伍,检察机关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执法机关。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检察机关责任重于泰山。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履行检察职能,悍卫法制尊严、维护司法公正、防止检察权的滥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检察队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司法赔偿研究马怀德作为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赔偿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本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人权思想、社会责任观念及民主意识的迅速传播,该制度受到各国极大的关注,许多国家纷纷立法以填补法制的空白,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司法(损害)赔偿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各项制度趋干成熟的历史时期,其法制的发达、法律制度的完备,对后世制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以大量唐代史料为叙述基础,探讨唐代狱政思想产生之大体渊源,综述唐代监狱维礼护法,礼刑结合;慎枉刑狱,缓刑议狱;宽严相济,德主刑辅的狱政思想,以及其在监狱管理中的宏观地位与价值,从一个侧面研究了唐代监狱制度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5.
陕甘宁边区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建立起来的特区政府 ,创建了一系列法律制度 ,而税收法律制度作为边区法制的一部分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财政经济发展法制建设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边区税收法律制度经历了初创、完善、发展三个历史时期 ,在“发展生产 ,保障供给”的总方针下确定了五大基本原则 ,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税收法制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6.
张翼飞 《法制与社会》2012,(23):162-163
公安法制工作的建设和创新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制度创新和整个公安工作的建设与创新同步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为依据,根据建国后国家各个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改革事业的发展,我国公安法制工作创新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公安法制创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公安工作实践中逐步展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公安法制创新都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推动我国公安法制的建立健全,正是几十年来公安法制工作者的孜孜以求、不断创新加速了我国公安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我国的“法治政府“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安法制部门在长期的工作创新中也总结了宝贵的经验,这些阶段性成就和基本经验对于未来公安法制工作的再创新和再发展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法治化的观念基础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论中国法治化的观念基础夏锦文蔡道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树立法律的权威。当代中国法制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的历史变革时期。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关键之一是法律观念的现代化。其中法律至上应是中国法制现代化(法治化)的观念基础。这意味着法律应该...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的思想武器──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杨堪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倡导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继续高扬实事求是的旗帜,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  相似文献   

19.
司法独立是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法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从理论上探讨具有司法与行政合一传统的中国如何实现司法独立,进而推进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证、中西方比较等视角对司法独立的提出与确立、司法独立在中国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司法独立的结构要素、司法独立的社会条件与法制环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揭示司法独立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30年代是中国20世纪学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时期,在其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学论争,学讨论乃至学批评中,都能发现30年代学论争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特点的遗存,因此,本的探讨对加深理解30年代乃至整个20世纪学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章分别从学论争的起因,论争中各方所关注的重心、论争各方的心态,对话的基本方式以及看问题的角度等等方面,论述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一系列重要学论争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显的特征,并进而分析了这些特征得以形成的30年代特殊的政治化语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